欢迎访问中国海峡高考门户网站——福建高考网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22659人关注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科 高校类型:理工类
官方微信
公众号
官方企
业微信

两岸127所高校校长齐聚榕城 研讨应用技术类大学内涵发展

fj025 2017-10-19
154

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既是师傅又是老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职技术导师的辅导,能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更加明确,职业前景更加开阔,将带来生、企、校三方共赢。”这是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应用技术类大学师资队伍发展分论坛两岸院校校长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0月12日上午,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在福州开幕。在为期三天的会期里,来自海峡两岸127所高校三百多位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分享·融合·突破·跨越”主题,共同探讨应用技术类大学师资队伍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会场

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在融合中实现跨越

在开幕式上,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指出,闽台教育开展的十多年交流过程,福建受益匪浅。福建和台湾在两岸教育合作交流过程中,开创了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中小学校长论坛、学前教育论坛等常设性交流平台。未来,两岸教育交流合作还将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扩展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合作,科研项目的创新合作和教师的双向交流也将加强。

福建省台办副主任宋志强表示,此次论坛活动的举办时间恰逢两岸交流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不断扩大深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各领域的交流和交往,为两岸关系的缓和改善和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巨大动力。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继续与我们一道团结一致、紧密合作、一如既往支持和参与两岸各领域交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两岸现代职业教育协会理事长吴清基在致辞中表示,海峡两岸一家亲,加强两岸的教育交流,共创两岸未来双赢,一直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他还指出,这几年,大陆的高校发展迅速,值得台湾学习,希望两岸在将来能继续加强沟通和合作。

(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致辞)

两个探索:应用型转型改革高职教育改革

12日下午举行的主论坛报告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规划处处长周天明、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分别就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改革和“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改革思路与探索路径。

为什么提出转型这个命题?周天明说,这是以问题为导向。现在的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的距离,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已经具备条件的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现在各地都在开展改革试点,但转型不是一刀切,这个转一定是根据现在的办学基础、定位、整个区域高等学校的布局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周天明说,转型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权。学校层面,最核心的是三个“真”:落实“真目标”,实现“真转型”,确保“真效果”,具体应从治理结构、专业设置、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新机制、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改革科研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

那么,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又面临哪些新课题、新挑战?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在主旨报告中畅谈自己观察研究多年得出的见解。石伟平他认为,这些年,《中国制造2025》出台、去产能措施持续发力、“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这些变化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契机,也给高职教育改革带来新课题、新挑战。

“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迅猛的今天,高职教育改革亟待提速。石伟平认为,应着力于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协同创新,让技术为职业教育服务;在推行“现代学徒制”方面,各地应尽快遴选一批“职业教育企业”,国家层面上给这种“领头雁”企业相应的免税或补贴政策,鼓励其把相当一部分岗位留给中高职学生实习、就业;对于产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宜“贯通培养”,应尽快做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双创”,应格外注意“双创”与专业相结合,更多地鼓励在校学生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创业,在所学专业领域展开相关创业。

(我校校长江吉彬主持主旨报告)

“双师型”教师成为职业教育“香饽饽”

13日上午举行的应用技术类大学师资队伍发展分论坛中,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高职中职校长围绕师资队伍发展进行了热烈研讨。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江吉彬指出,职业教育供给侧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既是师傅又是老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各种技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还可开展行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已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的“香饽饽”。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校长唐文忠认为,“双师型”教师不仅仅在于技术培养上,在传统文化技艺的代代相传中,也同样功不可没。企业、行业人员与技能大师到学校兼职,并辅以相关政策支持,参与学校日常建设工作,将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发展潜能。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张伟斌也带来了台湾学校的经验,他介绍,专职技术导师以学生就业目标为导向,专门开展就业的目标和实习的辅导,规划学习路径,以适应企业发展,能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更加明确,职业前景更加开阔,将带来生、企、校三方共赢。

“卓越人才引领”、“双师三能培养”、“校企双师互聘”、 “工匠型”教师、“一课双师”……许多具有校本特色、区域特点的师资队伍发展理念,在与会的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和高职院校的专家学者中产生了极大反响。

两岸现代职业教育协会理事长吴清基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分享实践经验碰撞出课程改革“金点子”

13日下午的应用技术类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分论坛中,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和高职院校12位院校长就课程体系改革分享实践经验,碰撞出了许多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金点子”。

三明学院校长刘健表示,三明学院正在实践一套“五增五减五结合”的课程体系,以此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增五减’就是减少第一课堂的学分和学时、减少必修课、减少理论课、减少传统考试等刚性获取学分的方式、减少终结性评价的成绩比重,同时,增加第二课堂的学分和学时、增加选修课、增加实践课、增加创新创业等柔性获取学分的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成绩比重。”刘健说,在此基础上,再推进教师科研成果与教学案例、生产技术成果与课程章节、合作研发课程与课程模块、企业真实项目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际生产环节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五结合”,让课程体系更科学、完善。

武夷学院校长吴承祯介绍了该校在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把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从‘要学什么’转变为‘能做什么’。”他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程为基本单位,而模块化的教学理念以模块为基本单位,强调知识产出,十分注重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此外,学校还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机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双创”项目管理和第二课堂,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

(我校领导陪同台湾嘉宾参加教育成果展

引入企业“经营之道”  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应用型高校要贴近产业和行业的直接需求”“用全面品质管理的概念来经营大学”……在14日上午进行的应用技术类大学质量保障体系分论坛上,两岸高校校长畅谈大学的“经营之道”。

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校长林志城强调高校建设要注重企业管理理念的植入。“大学是要经营的,要用企业概念经营,而不是治理”,他指出,要用全面品质管理的概念来经营大学,即学生、师资、教学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单个环节的品质提升和把控,以确保最终输出的人才符合企业主的要求。“企业里有品控部门,生产流程要怎么改,才会让产品做得更好,同样地,教育系统里也需要有一个教师社群,依托这个社群的机制去提升品质。”

福建江夏学院校长郑建岚表示,高等学校专业、专业群和应用学科应当向产业、行业有效延伸,为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实现大学生的有效就业。他说,“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和应用型学科建设,正是福建江夏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的‘双翼’,很好地融入经济发展的大潮”。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要有效地激励老师和工程师协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好吃、有营养’的专业课程服务。”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校长唐宁提出,为保证专业课程的实施,建立一套质量保障机制尤为重要。他认为,质量保障机制要思考老师的动力在哪里,怎么吸引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生最需要哪些核心能力等等,并在这些思考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机制。

台湾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堉麟关于该校开发智能管理系统,把大数据应用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教育质量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学校,引发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

与会嘉宾精彩报告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热门关注:
上一篇:我校成功举办“秋日重阳.福信感恩”2017年闽剧专场演出
下一篇:我校泰国分校暨“泰中国际学院”在泰国曼谷揭牌成立
分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