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现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1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3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4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6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4个。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舒华、王静爱、郑光美、毛振明、王昆扬、张斌贤、王一川、欧阳津
两院院士
序号 | 姓名 | 院士类别 | 备注 |
---|---|---|---|
1 | 黄祖洽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已逝 |
2 | 王梓坤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3 | 陈木法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4 | 刘伯里 | 工程院院士 | 专职 |
5 | 刘若庄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6 | 方维海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7 | 孙儒泳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8 | 郑光美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 |
9 | 李小文 | 科学院院士 | 专职/已逝 |
10 | 王乃彦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1 | 李朝义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2 | 戴汝为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3 | 安芷生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4 | 张新时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5 | 王永炎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16 | 刘鸿亮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17 | 侯立安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18 | 刘昌明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19 | 林学钰 | 科学院院士 | 双聘 |
20 | 李京文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21 | 凌永顺 | 工程院院士 | 双聘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著名教授
序号 | 姓名 | 教授类别 |
---|---|---|
1 | 刘家和 | 人文社会科学荣誉教授 |
2 | 顾明远 | 人文社会科学荣誉教授 |
3 | 林崇德 | 资深教授 |
4 | 童庆炳 | 资深教授 |
5 | 王宁 | 资深教授 |
6 | 黄会林 | 资深教授 |
7 | 瞿林东 | 资深教授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处官网)
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
序号 | 研究方向 | 带头人 | 获评年份 |
---|---|---|---|
1 | 粒子系统、马氏过程与谱理论 | 陈木法 | 2001年 |
2 | 概率论 | 陈木法 | 2007年 |
3 | 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与综合管理 | 张大勇、杨志峰 | 2011年 |
4 |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 董奇 | 2012年 |
5 | 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研究 | 史培军 | 2013年 |
6 | 理论化学 | 邵久书 | 2014年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
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1 | 仿生纳米给药系统制备关键技术及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研究 | 龚兵 | 2007年 |
2 |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创新引智基地 | 史培军 | 2008年 |
3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创新引智基地 | 张大勇 | 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