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哲学专业的N个理由:
1.历史渊源
1958年,江西大学开始招收哲学本科生。1959年,成立哲学 系。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哲学系与法律学系组成政法学院。2000年,哲学系从政法学院独立,成立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03年与中文、历史及新闻系组建人文学院。2006年获批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2018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师资队伍
专职教师 | ||
杨柱才 | 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方向。 |
杨雪骋 | 教授 | 毕业于江西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方向。 |
刘经富 | 教授 | 毕业于江西大学,中国哲学、文献学方向。 |
习细平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方向。 |
罗 久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哲学方向。 |
徐福来 | 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伦理学方向。 |
程党根 | 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哲学方向。 |
曾清林 | 副教授 | 社会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心理学、伦理学方向。 |
刘友红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 |
费尚军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伦理学方向。 |
黄学胜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 |
刘精忠 | 教授 | 史学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宗教学方向。 |
黄承烈 | 副教授 | 理学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方向。 |
余友辉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哲学方向。 |
胡小安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科技哲学方向。 |
徐清祥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方向。 |
舒永生 | 副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哲学方向。 |
潘 博 | 助理研究员 | 哲学硕士,毕业于南昌大学,科技哲学方向。 |
林渊雷 | 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逻辑学方向。 |
刘心舟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外国哲学方向。 |
张新国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哲学方向。 |
彭 睿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宗教学方向。 |
陈向群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科技哲学方向。 |
刘剑凌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科技哲学方向。 |
姜维端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哲学方向。 |
谢 飞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方向。 |
王喜亮 | 讲师 | 哲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宗教学方向。 |
特聘教授 | ||
田炳郁 | 教授 | 哲学博士,毕业于韩国高丽大学,宋明理学与朝鲜儒学方向。 |
本专业师资实力雄厚,现有专职教师34人,其中外籍特聘教授1人。教职人员的博士学历占比100%以上,且多毕业于国内各著名高校 哲学系,学缘结构合理。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序号 | 教学科研平台 | 负责人 | 级别 |
1 | 江右哲学研究中心 | 杨柱才 | 省级 |
2 | 江西省哲学学会 | 习细平 | 省级 |
3 | 南昌大学哲学研究所 | 程党根 | 校级 |
4 | 南昌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所 | 徐清祥 | 校级 |
5 | 熊十力新儒学研究所 | 习细平 | 校级 |
与此同时,本专业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培训。为此,本专业已先后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抚正觉书院、百丈寺、韩国训蒙斋、韩国高丽大学等国内外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尤其是近年,本专业加强中韩交流,已连续两年举办“中韩文化交流研讨会”,出访韩国、接待韩方访学多次。
4.培养方式与特色
一、构建通识通修——学科专业——自主选修为主的三大课程体系。将通识课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拓展,再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二、建立课堂——考试——毕业论文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坚持期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坚持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统一。
三、确立学生——教师——专家三方组成的督导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授课满意度进行测评。坚持同行教师、专家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建立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2018年,本专业成功获批哲学专业一级博士点。至此,也标志着本专业完整的学科培养体系的建立。
5.就业前景:
2021年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升学状况如下:
专业小贴士:
1.哲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哲学,按照著名哲学家罗素的说法,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哲学凭借其追根究底的本性不断反思和建构着科学、道德、宗教、法律、艺术和人类共同生活的根基,而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更是成为了不断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标杆与典范。
2.核心课程有哪些?专业研究方向有哪些?
序号 | 课程 | 课程名称 | 课程英文名 | 学分 | 总学时 | 建议修 |
编码 | 读学期 | |||||
1 | 504ZP001 | 哲学导论 |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 1 | 16 | 一秋 |
2 | 504ZP602 | 批判性思维与哲学写作 | Critical Thinking and Philosophical Writing | 2 | 32 | 三秋 |
3 | 504ZP201 | 哲学专业英语 | Philosophical English | 2 | 32 | 二春 |
4 | 504ZP101 | 古代汉语 | Ancient Chinese | 2 | 32 | 一秋 |
5 | 504ZP102 | 中国哲学史料学 | Documentolog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2 | 32 | 二春 |
6 | 504ZP3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Principles of Marxist Philosophy | 3 | 48 | 一春 |
7 | 504ZP302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 3 | 48 | 二秋 |
8 | 504ZP103 | 中国哲学史1 |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1 | 3 | 48 | 一春 |
9 | 504ZP104 | 中国哲学史2 |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2 | 3 | 48 | 二秋 |
10 | 504ZP202 | 西方哲学史1 |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1 | 3 | 48 | 一春 |
11 | 504ZP203 | 西方哲学史2 |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2 | 3 | 48 | 二秋 |
12 | 504ZP601 | 逻辑学 | Logic | 3 | 48 | 一秋 |
13 | 504ZP603 | 科学技术哲学 |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 | 48 | 三秋 |
14 | 504ZP401 | 伦理学 | Ethics | 3 | 48 | 三秋 |
15 | 504ZP501 | 宗教学 | Studies in Religion | 3 | 48 | 三秋 |
16 | 504ZP204 | 美学 | Aesthetics | 3 | 48 | 三秋 |
17 | 504ZP604 |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Survey | 3 | 48 | 二秋 |
18 | 504ZP303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 Introduction to Karl Marx’s Paris Manuscripts | 3 | 48 | 二春 |
19 | 504ZP105 | 《四书》导读 | Introduction to the Four Books | 3 | 48 | 二春 |
20 | 504ZP205 | 《纯粹理性批判》导读 | Introduction to Kant's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 3 | 48 | 二春 |
作为一级学科的哲学专业,其下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技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美学8个二级学科方向。具体到每一个二级学科内,又有众多研究方向。
3.就读哲学专业需要你具备什么特质?
学习哲学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以下的特质:
第一,敢于发问。在哲学的传统中,有言哲学源自“惊异”。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对象也包括作为发问主体的我们自身,应当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保持自我的“问题”意识。
第二,勤于思考。哲学的发问不是简单的“十万个为什么”,它本身是有其独有的训练系统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思考”。我们的“问题”来源于我们的“思考”,且“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依赖“思考”。
第三,善于总结。哲学学科之所以一门人文科学,其对客观世界的发问也好以及思考也罢,最终需要落实在“总结”上。
第四,乐于反思。对于“总结”的内容,并不代表最终的“答案”。我们还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反思”,由此出发提出新的“问题”,开启新的“思考”。
这四个方面又是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循环往复的,即由“发问”至“反思”后,又需要继续“发问”,提出新的的问题进行“思考”。哲学的学习与训练需要我们有这样的热情与素养。
4.社会上对专业的刻板映像、理解误区?
在今天这样一个工具理性或者说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里,哲学因其自身固有的“形而上”的特点,往往被社会上的一些人误解为“无用”之学。事实上,哲学也确实是“无用”之学。在哲学的语境中,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道”与“器”之间,“器”固然可以迎合人们的实用之需,但“道”又是人们精神生活所不能够完全离开的。
除此之外,哲学也有实用的一面。比如说在逻辑学上,哲学有助于我们提升自我的思辨能力。比如在科学技术哲学上,哲学有助于我们反思科学技术研究对于人类社会伦理的价值等。
5.专业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在哲学的专业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问题:
首先,哲学专业有其自身的语言系统,初入哲学,可能会读不懂哲学的相关书籍。
其次,哲学专业内的各二级学科方向包罗了诸多内容,初入哲学,可能会不知择往何方。
再者,哲学专业的学习往往是务虚的,学习哲学,可能会因其非技术性而不知自己所学有什么用处的疑惑。
6.有哪些精彩的学科竞赛或国际化交流项目?
本专业为了拓展在校学生的国际视野,近两年内,已与韩国训蒙斋进行多次交流互访,且在学生中间的反响热烈。
7.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哲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哲学专业的人才一般会从事党政理论建设工作,部分硕士、博士研究生会进入到高校或者其它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理论教学工作。
8.专业发展趋势如何?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文化大繁荣、文化大发展这样的文化发展口号。由历史发展来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对西方文化、技术等的学习热情。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我们更是尤其重视对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时下,我们既要铆足劲头发展新工科、新医科,还要致力发展新文科。哲学专业作为文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势必需要大量的理论人才。相信在文科理均衡学科发展的情况下,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议助益良多。
师哥师姐对你说:
张广保,男,1984年毕业于江西大学哲学系,1992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8-1999年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年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道书集成》常务副主编。北京大学儒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学会)、《道家文化研究》副主编。主要从事道教思想、经学思想的研究。
专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