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海峡高考门户网站——福建高考网

萍乡学院

153728人关注
萍乡学院:普通本科 高校类型:综合类
官方微信
公众号
官方企
业微信

萍乡学院2016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jx022 2018-01-09
244

萍乡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萍乡位于江西省西部,与长沙毗邻,距黄花国际机场120公里。境内有沪昆高铁、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320国道交叉通过,G60S89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这里,人文荟萃,好学成风,自古享有“读书之乡、教育之邦”的美誉,尤以中国近代工业、工人运动发祥地——安源,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来,昔日的江南煤都、赣西明珠通过城市转型,面貌焕然一新。工业陶瓷、矿山机械、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繁荣进步,“文化兴市”蔚为大观。

萍乡学院前身是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厚德至善、励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求实创新、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学校校园面积1200余亩,建成面积1006.05亩,建筑面积27.15万平方米,教学实验(室)中心1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8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09.23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5.33万册,电子图书25万 册,1600GB。建设有工程训练中心、材料工艺实训中心、音乐厅、艺术楼、学生公寓、若水读书广场、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及训练中心、行政及科研中心等,为莘莘学子的成才与深造提供了理想的学习与生活场所。学校现有本、专科专业共计64个,面向全国招生。在所开设专业中,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在各专业建设中,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优质)课程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831人。专任教师579人,教授55人,副教授154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320人。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人选等省级以上优秀人才50余人。

设有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萍乡学院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等8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2016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各类省级科研立项64项。其中,王旭焕老师的《分数阶系统的李雅普洛夫型不等式及其稳定性研究》,黄淑云老师的《甲基转移酶特异蛋白甲基化识别及其调控网络生物信息挖掘》(与南昌大学合作申报)课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张园园主持的《幼儿园成本分担与收费调查研究》课题荣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2016年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220篇,其中核心期刊31篇,SCIEI 等收录35篇;专利42项;出版教材48本。

学校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活动提供了优良环境和平台。2016年在各类比赛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3项,省级二等奖35项,省级三等奖50项。

近年来,学校在省级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党建工作评估、教学工作评估、教学实验室评估、图书馆评估、思政课教学评估、师资培养工作评估、招生就业工作评估、学生管理工作评估等均获优秀。办学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先后多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科技部全国“十佳优秀培训基地”、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7年初,新一届萍乡学院领导班子到任以来,开启了二次创业的征程,于四月召开了萍乡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和“双代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目标”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顺利通过2019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确保实现学校转型发展的目标。目前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转型发展的步伐不断夯实。萍乡学院人正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萍乡,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以工学为主导,文理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师生有特长、专业有特色、省内有作为、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学校定位、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定位:以工学为主导、文理学科为基础,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目标: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2013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经批准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英语和汉语言文学5个本科专业。2014年增设了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视觉传达设计和财务管理4个本科专业。2015年增设了商务英语、应用化学和软件工程3个本科专业,2016年增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工程造价、电子商务、音乐学6个本科专业,截止201612月本科专业总数达到18个。专业覆盖工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管理学、法学、7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见表2-1

2-1 本科设置情况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所属教学学院

工学

材料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类

商务英语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

初等教育学院

教育学类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院

体育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学院

艺术学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

理学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程与管理学院

化学类

应用化学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财务管理

商学院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造价

工程与管理学院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思想政治教育

政法学院

 

三、学生基本情况

2000年,学校开始与江西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先后开设了物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4个本科专业。2016-2017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为1264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780人。本科学生分布见表2-2

 

2-2 本科学生分布情况

年级

学院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合计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108

95

42

71

316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197

105

284

221

807

外国语学院

132

125

155

216

628

文学院

81

71

173

157

482

初等教育学院

73

65

131

0

269

艺术学院

136

106

159

0

401

工程与管理学院

119

52

73

0

244

商学院

175

137

0

0

312

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103

76

0

0

179

体育学院

53

0

0

0

53

学前教育学院

49

0

0

0

49

政法学院

40

0

0

0

40

合计

1266

832

1017

665

3780

生源质量:学校本科招生批次是第二批次(A),2016年,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收本科生,招收本科生1321人,到校本科生1266人,本科生报到率为95.84% 。其中江西省949人,江西省外317人(外省生源地本科招生情况见图2-1)。省内本科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83.6分,理科录取分数线472.4分,外省本科文科录取线平均为469.7分,理科录取线平均为448.8分。录取分数除天津市低于该市二本控制线外,其它省市均高于其二本控制线。其中,河北省、湖北省的录取分数较高,文科录取分数线平均高于当地二本线75分以上,理科录取分数线平均高于当地二本线100分以上,整体生源质量较好。

 

2-1 本科生外省生源地分布

 

第三部分 本科师资与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到学校发展的突出地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通过引进和培养培训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见图3-1),整体水平较高,能满足本科教育教学需要。

截至20161231日,全校共有专任教师541人,返聘、外聘教师95人,生师比为18.53(见表3-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91人,占34.2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77人,占49.64%(见图3-1、图3-2、图3-3、图3-4)。

3-1 生师比情况表

学年

教师总数

本、专科生(人)

生师比

专任教师(人)

返聘、外聘教师(人)

折合教师数(人)

2016-2017学年

541

95

590

11632

19.7

 

3-1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3-2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3-3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3-4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本科生主讲教师资格制度,对本科生主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历学位、教育教学水平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认真做好遴选和培训工作,鼓励教授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任务,有效提升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主讲教师

学校有本科主讲教师356人。高级职称182人(占51.12%,其中教授55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109人,其中硕士101人(占青年教师的92.66%)。

2.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学校优先保障本科教学质量,认真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在教学目标管理考核中,将教授每学年讲授本科生课程作为考评指标,保证了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全校91个本科班级均有教授执教。教授共执教165门次课程。

二、教学条件

(一)教学经费

学校在确保经常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加大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实现本科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教学经费充足,为确保本科教学正常运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6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349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923.28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32.3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97.8元。

(二)教学用房

学校按照《萍乡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校园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265329.44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及辅助用房面积136361.47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03930.01平方米,运动场所面积35784平方米。图书馆、机房、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材料工艺实训中心、音乐厅、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及训练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完善,为莘莘学子的成才和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占地及校舍情况统计见表3-2

3-2 生均占地、教学行政用房、宿舍面积统计表

统计项目

面积/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生数/

生均面积(平方米/人)

校园占地面积

800040

12643

63.28

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

136361.47

12643

10.79

学生宿舍面积

103930.01

12643

8.22

(三)实验室与仪器设备

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实验室配备完善,设施先进,基本满足本科实验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需要。现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21个,下设132个实验(实训)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全覆盖。现有多媒体教室245个。截至20161231日,单价10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132台(件),总金额6709.23万元,生均5296.2元,其中年新增629.93万元(见表3-3)。

3-3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年度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折合在校生数()

生均值(元)

2016

6709.23

12677

5292.44

(四)实习基地

学校重视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安源区政府、芦溪县政府、中国银行、凯天动漫、蓝翔重工等3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地、校企合作关系,与市人大法工委成立了立法研究基地,与市委宣传部合办新闻传媒类专业。召开了校企合作座谈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作。目前,学校建有签约挂牌的校外实习基地203家,校内实训基地7个,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五)图书文献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744个。藏书总量105.33万册,纸版期刊609种,电子图书25万册,数字资源库6个,网络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提供各类电子文献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教学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专业图书资料齐全。本学年,学校投入图书资料建设经费260万元,用于购置图书文献资源,其中图书建设费250万元,新增图书4.8万册;纸质期刊建设费10万元(见表3-4、表3-5、表3-6)。图书馆书库和阅览室全部采用藏、借、阅一体化开放式管理,外借图书共计2.7万册次,年读者入馆人数达10万人次,周开放时间达91小时,提高了馆藏文献利用率。

3-4 生均图书量

 

年度

 

折合在校

生数

馆藏图书

新增图书

图书总量(册)

生均量

(册)

新增图书量(册)

生均量

(册)

2016

12677

1053318

83

48000

4

3-5 电子图书

名称

总量(册)

生均(册)

电子图书(GB

超星数字图书馆

250000

20

1600

3-6 电子期刊

序号

数据库名称

总量(GB

1

中国知网

6000

2

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

1200

3

万方视频数据库

300

4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4000

5

银符考试题库

150

6

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

600

(六)数字化校园

学校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20169月至今,学校投入经费960多万元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其中,包含了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的一卡通项目投资390万基本完成,智慧校园项目200多万正在实施中,新建高清录播教室2间、普通话测试站4间、计算机云机房260终端及其资源建设项目等合计投资330多万元。萍乡学院制定了智慧校园十三五规划方案。目前,校园网络建有30台服务器、网络IP存储容量60TB、信息点7000余个,出口带宽1000M。校园网以华为QuidwayS8512H3C S5600路由交换设备为骨干,主干线路采用光缆连接,实现了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覆盖教学科研区、办公管理区和教职工住宅区三大区域。建有教务管理、网络教学、图书管理等服务平台,自主开发学校主网、校内信息发布系统、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矩阵新媒体等信息平台,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第四部分 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专业建设

积极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学校以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紧扣地方行业发展改造非师范专业,师范专业强化教师技能培养。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加强专业建设,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专业,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陶瓷、粉末冶金、电子信息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包装设计、师范教育、经济管理、土木建筑等专业。积极打造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支撑作用的学科专业群,重点建设机电类、材料类、商贸与管理类、设计类、教师教育类五大专业集群。

 

2016-2017学年,遵照《萍乡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专业建设。2017年,新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历史学四个本科专业,使我校本科专业总数达到22个,另外新申报了特殊教育、法学、美术学、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体育教育、广播电视编导和环境生态工程等8个本科新专业,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文、理学科为基础的办学格局。

根据《萍乡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学校开展了2017年校级特色专业建设,各教学学院(部门)共推荐申报了10个特色专业,分别评选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校级特色专业。

二、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以“合理定位,培育特色”、“强化实践,注重应用”、“开放合作,协同育人”、“鼓励创新,引导创业”、“因材施教,多样发展”五大原则进行修订,重点修订的内容为课程体系、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四个方面。第一,优化了课程体系,以“平台+模块”重新进行了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必修模块)、学科教育平台(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模块、专业方向选修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创新创业平台(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素质拓展平台(创新实践模块、素质拓展课程、课外素质拓展模块)。第二,增加选修课;第三,强化实践教学;第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获批2016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立项。同时注重校级精品课程的培育工作,2017年申报了3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有“现代应用文写作”等20门课程成为了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引进,引进了智慧树及超星网等校外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扩大了学生选课范围,丰富了课程教学的网上资源。

另外,制定出台了《萍乡学院课程设计工作规定》,制定和完善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课程教学规范,落实了课堂教学“五有”要求,即有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案、有作业批改记录、有学生考勤记录。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加强了管理规范。学校推行能体现过程管理的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规定课程成绩必须有平时成绩,鼓励教师利用小论文、课堂互动、实践等多种形式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教师还可根据课程性质提出适合的课程考核方式。

三、教材建设

学校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机制,出台了《萍乡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萍乡学院应用型本科教材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把教材质量关。在教材选用上,要求各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和重点教材及获得国家级或部委级奖励的教材,并要求选用比例达到70%以上,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建设上,重视教材建设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加大与出版社合作力度,与高教社等知名出版社进行了深层次交流,另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也为学校提供样书及新教材出版业务。抓好校级教材立项建设与管理,鼓励教师编写精品教材和特色教材,加大实践教材编写力度,积极推进立体化教材建设工作,陈方前、朱红英编写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指导》,是21世纪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教材,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梁莉菁主编出版了《Flash CS5.5经典动画制作教程》;李波老师主编出版了《现代应用文写作》;龚跃莲主编出版了《PPT多媒体课件设计思维》和李卫平出版了《水彩画激发与表现》等教材。

四、实践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加大了支持力度,扩大了参与群体,加强了指导和过程管理,认真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活动提供了优良环境和平台。

注重加强学科竞赛的统筹管理,适应应用型办学模式,抓实技能训练与考核,促进了各二级学院做好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规划,提升了学生的专业与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提高了学科竞赛的成绩和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 “第七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和阅读大赛(江西赛区)”、“第14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 江西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 首届互联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大赛”、“第五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2017年两岸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作品赛”、“江西省第六届工业设计双年展暨‘华东交大杯’交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2017年‘井冈之星’设计创意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并在此类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黄如光等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此外,在校内还举办了“师范生教学技能预赛”、“数学建模预赛”、“ 大学数学预赛”、“ 大学物理预赛”、“ 知识产权(专利)知识预赛”等赛事,通过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局面。

开展以完善考核标准、落实过程指导、强化结果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实习过程管理与检查,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与质量。按照《萍乡学院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萍乡学院教育实习管理办法》、《萍乡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的规定,加强和规范了全校2017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二级学院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落实了实习任务,保证了实习安全,实现了实习目标。

加强了对校内实验、实训工作的检查与督导,有针对性地对在文综实训室开展的会计实务实训、在工程训练中心及格致楼开展的金工实训等进行了抽查,实地掌握学生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规范了外聘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了实训安全管理,确保了实训工作的圆满完成。

、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本科教学要求,学校引导教师尽快实现从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的转型,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

(一)开展研究性教学情况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微课程的研讨与开发, 探究翻转课堂实施的条件,确定开发 MOOC 试点课程。稳步推进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通过强化双主体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能力培养意识,开展各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从细微处入手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切实改革教师备教材、讲教材、考教材,学生读教材、背教材的教学定式; 切实改革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自编、 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切实改革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不关心学生会学乐学的弊端。

(二)开展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情况

学校重视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取得明显成效。

学校定期组织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申报工作,在此基础上,推荐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的课题参加省级教学改革课题的遴选。其中2016年获江西省教育厅立项5项,结题8项。立项和结题情况如表4-1、表4-2所示。

 

4-1 2016年萍乡学院获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一览表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立项编号

1

机械工程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库开发

张均

JXJG-16-22-1

2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改造研究

王献忠

JXJG-16-22-2

3

翻转课堂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

李海涛

JXJG-16-22-3

4

慕课环境下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张兴娇

JXJG-16-22-4

5

动漫产业背景下地方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梁莉菁

JXJG-16-22-5

 

4-2 2016年萍乡学院省教学改革结项课题一览表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立项编号

1

本土游戏资源开发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

易洪湖

JXJG-13-22-3

2

基于校企联盟的以就业导向和企业真实项目驱动的《网络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彭新平

JXJG-14-22-3

3

新建”向“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元”模式研究

刘艳玲

JXJG-14-22-6

4

基于仪器设备数字化预约平台的实验教学设计

黄绍斌

JXJG-14-22-7

5

非物质文化语境下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姚松奇

JXJG-14-22-8

6

基于“3W1H”教学法的个性化教学流程的研究与实践——以《JAVA软件开发》课程为例

吴为胜

JXJG-14-22-9

7

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JXJG-14-22-12

8

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JXJG-14-22-13

 

(三)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情况

推进教学方法、考试方式改革,鼓励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案例式、参与式、仿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了《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体育》等公共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考试改革,对数门专业主干课程实行了教考分离,确保真实、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化与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鼓励教师运用微课、慕课等多种网络教学资源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后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师生网上互动与答疑,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

(四)教学管理情况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起草制定了《萍乡学院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萍乡学院教育实习管理办法》《萍乡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萍乡学院课程设计工作规定》《萍乡学院教学学院教学工作考核方案》《萍乡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萍乡学院关于课程考试命题工作的有关要求》《萍乡学院试卷评阅及整理规范》《萍乡学院应用型本科教材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萍乡学院关于全日制在籍入伍学生学籍保留、学业成绩评定等工作的有关规定》《萍乡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管理办法》《萍乡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萍乡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萍乡学院教研工作量计算及教研工作奖励办法》《萍乡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工作职责》《萍乡学院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细则》《萍乡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管理暂行规定》《萍乡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工作人员管理暂行规定》《萍乡学院学生实习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为规范教学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加大了教学督导与检查力度,狠抓教学过程“三个五”的落实,即“五检查”、“五认真”、“五严禁”。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开展以完善考核标准、落实过程指导、强化结果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实习过程管理与检查,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与质量。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稳定。

(五)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和支持各二级学院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好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职业需求的实用性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加强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调研工作,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基本内涵,设置专业应用型核心课程。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课程团队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应用型核心课程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打下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转型发展需要,重新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应用技术特色较为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有了较大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有了新的定义,即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坚持“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质量规格,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在课程设置上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三个对接,即对接产业升级,调整专业结构;对接技术逻辑,优化课程设置;对接岗位技能,重构教学内容,加强实用型课程建设;(3)坚持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包括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必修模块)、学科教育平台(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模块、专业方向选修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创新创业平台(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素质拓展平台(创新实践模块、素质拓展课程、课外素质拓展模块)。

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程教学规模:

2016-2017学年度全校18个本科专业共计有534门、1179门次的本科课程。其中,实际开出选修课101门,各学科门类选修课总学分占毕业总学分比例如下:理学15.12%,工学13.62%,文学15.07%,管理学11.98%,教育学18.79%,艺术学12.4%,法学19.94%;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如下:理学26.72%,工学25.46%,文学20.75%,管理学29.04%,教育学26.52%,艺术学32.66%,法学30.36%目前,全校课程教学呈现出师生比从1:1801:1不等的规模,本科生参与的必修公共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每次每门课程上课人数基本都在百人以上,本科专业课程人数设置主要参照行政班级人数确定,从7530人不等,其中艺术类专业部分课程一对一教学。

(六)毕业论文(设计)情况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逐步规范。《萍乡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萍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要求、选题确定、撰写格式、答辩规范和评分标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016-2017学年,萍乡学院有了第一届自己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管理过程中,特别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四道关,即指导老师关、选题开题关、过程指导关和答辩关。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各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至少达到6周以上。教师有意识地注重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的研究。

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规范管理,科学引用文献资料,杜绝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行为,引导学生诚信自律,促进学风建设,对首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进行了查重检测(中国知网),全校一检通过率(≤30%)达到95%,有效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七)国际化教育情况

积极实施开放办学工程,鼓励教师出国留学、承担国际科技项目、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大力提高我校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展外籍教师招聘新渠道,将更加优秀的外籍人才引入我校,使外专水平档次不断提升。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境)外高校沟通联系,积极推进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瑞士联邦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加拿大荷兰学院、泰国博仁大学、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等的合作关系。

20167月,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签约代表大卫·恩德基教授来校访问并正式与学校签订了《萍乡学院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谅解备忘录》;201610月,加拿大荷兰学院中国项目总监David Beaton一行来校访问,双方就合作办学进行了首次探讨;201612月,我校与瑞士联邦职业教育培训学院拟定了《萍乡学院和瑞士联邦职业教育培训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职业教育培训和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友好合作;20171月,我校外语学院教师李桑以国家公派留学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20173月,加拿大荷兰学院卫生与社区学院系主任Lornie Hughes一行来校访问,双方就合作办学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0173月,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国际处副处长王朝晖一行来校访问,双方就开展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等活动以及在商务和计算机领域开展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2017年上半年,泰国博仁大学中英泰多语培养本硕连读华文教学项目、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校长奖学金项目先后在我校启动,6月份,我校4名学生分别被项目录取并赴泰、印留学,实现了学生出国留学零的突破。

 

第五部分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落实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把教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开会研究教学工作,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教学学院制度,每位校领导定点联系一至两个教学学院,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听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各类会议上,学校领导经常强调教学中心地位,推动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教学工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萍乡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萍乡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萍乡学院教学过程管理有关规定》《萍乡学院关于教学检查的有关规定》《萍乡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萍乡学院关于整顿考试纪律、完善考试制度的意见》《萍乡学院调课、停课、代课管理办法》《萍乡学院试卷评阅及整理规范》《萍乡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文件。通过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保证了本科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方针,制定了人才引进、师资培养、人事分配、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等一系列文件制度,如:《萍乡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萍乡学院教职工攻读学位管理办法》《萍乡学院岗位设置和聘任实施办法》《萍乡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萍乡学院中层干部考核办法》等。在校内津贴分配上,注重向教学一线人员、向本科任课教师倾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教学奖励办法,表彰奖励在教学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了相关质量标准,第一次出台了学校纲领性文件《萍乡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将学校各项工作都纳入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来,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紧扣《萍乡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修订或研制了包括《萍乡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总体方案》《萍乡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萍乡学院教师评学制度》《萍乡学院学生评教制度》《萍乡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制度》《萍乡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萍乡学院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萍乡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教学质量监督、管理、评估的文件,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完善了制度建设。

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教学学院制度,校领导、机关和教学线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校领导、职能部门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到教学学院,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抓好常规教学检查,坚持开学第一天领导干部听课和学期中随机深入课堂听课制度;坚持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值周检查和检查结果通报制度。学校工作日每天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检查组成员由学校领导、教务处、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职能机关领导组成。对各教学学院教学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抽查,最后将结果汇总进行反馈;坚持学期初检查教学工作落实情况、期中教学全面检查、每周教学运行检查和期末教学工作检查总结制度。

认真做好教学评估工作。构建了专家评教、领导督查、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多元评教机制”,形成专家、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根据《萍乡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总体方案》,狠抓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展一年一度 “等级评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全员定级(每个教师获评一个等级)、限制指标(优秀20%、良好40%、中等35%、不合格5%),奖优罚劣(优秀课奖励2000元、不合格课扣罚2000元)、经费包干(300元/评估1人)”的评估工作。此项工作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学评估特色,是我校实现二级管理的成功探索。根据《萍乡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组织督导员下班级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一是对二级学院评估活动进行听课督查,二是对全校申请评职称的教师进行听课评估,三是对学生评教反映较差的课进行听课指导。每周听4位教师的课,课后及时反馈,共8个课时。每个督导员全年累计听课260课时。根据《萍乡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每月收集一次来自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并经整理归纳后反馈到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了教学信息员工作例会,强化信息员工作责任心。

根据《萍乡学院教师评学制度》和《萍乡学院学生评教制度》,建立了“双向互评”评价机制,6月底和12月中旬分别组织了两个学期教师网上评学和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并将双向互评情况反馈到相关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对改进教风和学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监控和保障作用。

根据《萍乡学院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即将开展副处级以上干部听课情况检查与通报,使领导干部“教学为要、质量第一”的意识和行动统一到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中,并形成常态化。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务处、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多部门联动,积极开展教学检查工作,包括每学期末的教学专项检查和考试的巡视督查等工作,重点对教学文档、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加强教学常态监控。根据《萍乡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纲要》,按照教育部统一标准,开展了“高等教育基本数据统计报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分析、上报工作和“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数据采集工作;通过数据的采集、审核和管理,准确把握了学校的教学基本状态。对照数据库指标体系及其相关说明,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学校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教学工作。将教学基本状态分析报告提供给校领导,作为教学工作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学校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督教、督管与促学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点:教学评估;线: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试卷评阅检查、教学情况调查;面: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工作思路,抓住本科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努力构建“管、督、导、评”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制度制定、教学质量保障领导与组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教学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第六部分 教学质量效果

 

一、学生满意度

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每学期组织学生网上评教。2016-2017学年,每个班级抽取30名学生参与评教,上学期3506名学生对836门次课程的420名任课教师进行了评价。教师能够履行岗位职责,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满意。从评教结果看,学生评教平均分为95.2分。另外,在校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工作正在进行,目前满意度为92.1%,将在下一阶段完成。

学习效果

学校重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对学科竞赛拨出专款予以支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6-2017学年学校先后举办了“师范生教学技能预赛”、“数学建模预赛”、“ 大学数学预赛”、“ 大学物理预赛”、“ 知识产权(专利)知识预赛”等赛事,为参加省赛和国赛遴选出优秀学生并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6年,组织学生参加了省级及以上的涉及7项赛事的学科竞赛,参赛学生总数达1269人;共获奖145项,其中,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3项,省级二等奖35项,省级三等奖50项。另外,我校还有1项赛事获得省级“团体总分第二名”,33位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其中,在“2016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参加了24个大项,50个子项目的比赛,学生共获得一等奖2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4项。在江西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专科组)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另外,共有20位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在“第七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和阅读大赛(江西赛区)”中,我校学生成绩优异,学生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文学院在江西省写作学会第十一届全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中,共收集萍乡学院等院系的学生作品约390篇,通过学校初赛、省决赛,萍乡学院有8个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13个学生作品获得二等奖、有21个学生作品获得三等奖;黄如光等8位老师分别指导了获一等奖的学生获得优秀指导老师;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毛倩芸、赖春花同学,凭借平面广告作品《腾讯视频之翻墙篇》获得第14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银奖;另外,学生还分别荣获了8项优秀奖、6项佳作奖;2016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贾雨晴学生获得B组技能竞赛三等奖;体育学院足球队荣获江西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本科组季军;机电学院学生参加首届互联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大赛获一等奖等。

三、体质达标情况

学校积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2016-2017学年,全校11713名学生参加体质测试,合格人数为9633人 ,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 82.24%(见表6-1)。

 

6-1 体质测试情况表

学年

参加测试人数(人)

合格人数(人)

不合格人数(人)

合格率(%

2016-2017

11713

9633

2080

82.24

 

四、学位授予情况

我校非常重视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工作,于20165月通过了江西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取得了学士学位授权资格。2017届本科毕业生是我校第一批本科毕业生,经严格审查,决定授予2013级本科619位同学学士学位,授予率达96.6%

五、攻读研究生情况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考研工作,认真加强考研宣传,组织考研辅导。动员各二级学院为学子提供考研专业课辅导,组织理论基础扎实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考研学子开设公共课考研辅导班。上半年为72名通过初试的学生进行了复试辅导,帮助59名学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从2017年暑假开始的第一天为期一个月以及2017-2018-1学期期间九月份至十二月份的周末继续组织开设考研辅导班,包括英语、数学和政治以及专业科目。同时,建立了萍乡学院考研交流群,及时发布与考研有关的通知公告,组织入群的教师学生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部分课程统一提前印制学习材料,尽可能做到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六、就业创业情况

截至 2017 9 1日,2017届本专科毕业生的初次综合就业人数分别为565人和2198人,就业率分别为 87.46%84.9%,整体就业率为85.41%,整体就业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并且高于 2016 届(85.09%)和2015届(84.20%)水平。

 

6-1 2015-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2017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 40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 5个,专科35个。本科专业中,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率最高为98.33%,最低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70%。专科专业中就业率达到100%的分别是旅游管理和图形图像制作2个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商检技术、工程造价、社会体育、营销策划、商务英语、软件技术、新闻采编共计11个专业超过90%

6-2 2017 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

就业

人数

百分比

(%)

专业

就业

人数

百分比

(%)

 

 

 

 

 

 

 

 

 

 

旅游管理

31

31

100

社会体育

15

14

93.33

 

报关与国际货运

34

33

97.06

体育教育

35

30

85.71

 

营销与策划

44

41

93.18

商务英语

42

39

92.86

 

会计电算化

205

193

94.15

英语教育

157

133

84.71

 

电子商务

55

49

89.09

新闻采编与制作

41

37

90.24

 

经济管理

52

46

88.46

语文教育

264

208

78.79

酒店管理

24

21

87.5

法律事务

43

37

86.05

计算机信息管理

21

20

95.24

学前教育

303

259

85.48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19

95

初等教育

485

400

82.47

 

软件技术

55

50

90.91

美术教育

91

72

79.12

 

图形图像制作

22

22

100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32

28

87.5

 

材料工程技术

19

17

89.47

环境艺术设计

26

16

61.54

 

商检技术

17

16

94.12

音乐表演

13

8

61.54

 

环境监测与评价

27

24

88.89

音乐教育

23

17

73.91

 

工程造价

181

170

93.92

应用电子技术

17

12

70.59

 

数学教育

87

59

67.82

汽车电子技术

32

28

87.5

 

电子工艺与管理

12

7

58.3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64

42

65.6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70

49

70

电子信息工程

60

59

98.33

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

129

106

82.17

汉语言文学

165

138

83.64

 

英语

222

213

95.95

 

 

 

 

据调研数据统计,2017届本、专科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工作整体满意度为86.79%,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比为17.15%,满意的占比为30.71%,比较满意的占比为38.93%,说明2017届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

6-3 2017 届毕业生对工作总体满意度

工作总体满意度

专科生

本科生

总体

非常满意

18.80%

9.94%

17.15%

满意

28.49%

40.37%

30.71%

比较满意

39.03%

38.51%

38.93%

不太满意

13.68%

11.18%

13.21%

很不满意

0.00%

0.00%

0.00%

当前就业整体满意度

86.32%

88.82%

86.79%

出版了由我校郭伟、陈永秀、陈方前三位老师主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修订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大纲,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和“模拟招聘会”等活动。2016 12月份我校联合萍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了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暨萍乡学院2017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1场专场,行业和地域类招聘会8场,先后350多家企业和用人单位到场招聘。

学校在积极开拓发达地区就业市场结构的同时,积极与赣西地区及省内其他地区的用人单位开展合作,形成了以萍乡为中心,辐射省内各地的稳定人才输送通道,2016届和2017届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人数占全校毕业生人数的54.7%40.26%。先后与芦溪县人民政府、江西省人社厅驻沪、粤、闽办事处和顺德、苏州吴江区、珠海市人才交流中心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与江西八六三实业有限公司、江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株洲醴陵旗滨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优秀企业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共建协议。

2016年,学校正式建立了校内大学生创客空间,面积500平方米,主要经营项目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创业项目。目前,校内基地已入驻学生创业团队 8 家,安置创业学生70 余人。全年组织开展了6期创业实训培训,参训人员173人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科技创业的兴趣与能力。20173月萍乡市首届创业领袖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市各地劳动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部分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主以及我校学生一起约1000人,聆听了ulegal创始人、前腾讯微信法务团队创始人及负责人赵小彬关于“中小城市的创业机会”、“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须防备的五个陷阱”精彩讲座。去年共邀请杰出校友、知名企业家等为学生做就业创业讲座10余场,学生观众人数达40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科技创业的兴趣与能力。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赛、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萍乡市第四届“农商银行杯”全民创业大赛等各项创业竞赛。

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创业成功校友,著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天使投资人等担任兼职创新创业教师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导师,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初步建立了创新创业导师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加强教师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我校去年对全体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理念培训,对专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训。我校部分学院和专业建立了高校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和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兼任教师的制度。

 

第七部分  特色发展

萍乡学院确立了“有特色、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积极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之路。

一、坚定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探索地方高校走新型大学发展之路

坚持“有特色、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学习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成功经验,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改革,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学校就启动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工作。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列入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多次组团访问德国、英国、瑞士、泰国、加拿大等国的多所高校,学习国外同类型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20175月,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分成四个组赴贵州、湖南、安徽、河南、河北相关高校,学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目前,我校正快速地走在新型大学大战的道路上。

二、围绕转型发展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和支持各二级学院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好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职业需求的实用性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优化了课程体系,以“平台+模块”重新进行了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必修模块)、学科教育平台(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模块、专业方向选修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创新创业平台(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素质拓展平台(创新实践模块、素质拓展课程、课外素质拓展模块)。第二,增加选修课;第三,强化实践教学;第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三、严把教学质量关,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开展一年一度 “等级评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全员定级(每个教师获评一个等级)、限制指标(优秀20%、良好40%、中等35%、不合格5%),奖优罚劣(优秀课奖励2000元、不合格课扣罚2000元)、经费包干(300元/评估1人)”的评估工作。根据《萍乡学院教师评学制度》和《萍乡学院学生评教制度》,建立了“双向互评”评价机制。努力构建“管、督、导、评”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八部分  问题与对策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办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倾注更大的精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1.存在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偏少,高学历教师不足,具有行业、工程背景和专业从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研促进教学的功能相对较弱。

2.改进措施

注重人才引进与专业建设的结合,确保本科专业师资的基本需求。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形式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学历层次、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理顺师资培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教学品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完善“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本专业领域的教学骨干,引导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完善管理机制,制定有力措施,增加教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研究条件,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教学和学术研究,力争在更多的学科领域承担国家级、省级教科研项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横向科学研究,力争取得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与服务功能。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1.存在问题

学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特征、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研究不够,认识比较肤浅。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不足,投入不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缺乏深度,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参与度不高。 

2.改进措施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就如何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切实解决办学理念问题。

深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找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办学定位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

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规划,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各教学学院主动对接企事业单位。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才培养过程的机制。突出学生能力培养,逐步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通过立项建设的形式,加强本科应用型核心课程建设,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现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设置实验实训课或实习环节,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落到实处。合理调整实验项目,提高开放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时占实验总课时的比例。

 

三、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力度需要不断加强

1.存在问题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

2.改进措施

 

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争取早日划归省管,本科生均拨款到12000/年。严格根据“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决策程序科学进行决策,规范使用各类资金,并严格按程序进行招标采购和审结。

践行开源节流的原则,经费优先教学,保证了教学,科研和日常开支的顺利进行。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学生宿舍、网球场、科技大楼的建设。

结束语

2016-2017学年,在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转型发展正在大步进行。但是,与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

今后,学校将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围绕有特色、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断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质量求生存,以规范创优质,以创新树特色,以发展强实力;通过多措施强化、多途径促进和全方位保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保障完备、地位巩固的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地方大学而努力奋斗!

热门关注:
上一篇:萍乡学院人事处介绍
分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