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门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从严从实抓好整改整治,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即日起,推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改进行时”专栏,适时报道整改整治的进展情况和积极成效。
聚焦会风转作风,减负提效更聚力
会议多、会议长、陪会多,是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顽疾。对此,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治本之策,全面优化会议管理机制,着力释放干部干事创业空间。通过系统梳理会议清单,明确“能合则合、能简则简”原则,严格控制会议频次、层级和规模,实行“周三无会日”制度等硬性措施,有力推动会议治理制度化、常态化。2025年上半年,全校性会议同比压减超过50%,日常工作部署转向OA公告、简报通知等非集会形式,有效缓解“会务压力”。“现在不用再频繁跑会,能腾出更多时间钻业务、抓落实。”一位基层干部表示,“学校是真正在为我们减负赋能,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作风之变、效能之升,展现的是领导带头、全校协同的实干姿态,更折射出学校政治生态的日益清朗。
信息化提质增效,治理现代化迈新步
为从根本上破解“跑审批、反复提交、纸质繁琐”等低效运行问题,学校党委(校长)办公室持续推进数字赋能,构建简约高效、智慧协同的办公体系。截至目前,学校OA系统业务覆盖率已超80%,涵盖请示报告、文件传阅、任务审批等核心流程,“数智南师院”基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推动线上办公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转变,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
“以前从青山湖校区到昌北校区递交一个材料就得来回跑半天,现在点点鼠标就批完了。”一位基层工作人员点赞道,“节省的不只是时间,更是精力。”
数字化改革不仅提升了治理效率,也重塑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作风,彰显了作风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度融合。
宣传提速见实效,文风改进树新貌
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党委宣传部以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内容质量与传播效率“双提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提示》,大力推行“短、实、新”文风,压缩文字篇幅,规范图片使用,加强三审三校流程管理,提升宣传引导力与群众满意度。
“以前新闻报道篇幅冗长,审稿处理起来感觉很麻烦,且三审三校人员不清晰,现在稿件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审稿顺畅多了,报道面貌也焕然一新,三审三校人员署名清晰,师生反馈也积极多了!”党委宣传部一位干部表示。
“我们在三审三校中强化闭环管理,稿件质量和传播效果都有了明显提升。”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融媒体中心主任吴国强说,“大家对校园宣传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也显著提升。”
通过完善机制和改进文风,新闻宣传工作面貌一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不断增强,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奋发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凝聚起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财务从严强落实,节支增效强保障
学校计划财务处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经费管理的基本原则贯穿预算编制与执行全过程。2025年,全校办公及运行经费预算同比压减140余万元,公务接待、差旅等支出同比显著下降。与此同时,财务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预算执行更加精准,项目资金分配更加科学有效,确保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精细化、全周期的财务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压缩的是非刚性支出,提升的是资金使用效益。我们不仅管住了钱袋子,也提升了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计划财务处处长陈江兵表示,“通过整改整治,我们从‘节约意识’转向‘制度落实’,确保财政资源向教育主责主业持续倾斜。”
财务更严实,保障更精准。作风建设落在了“账本”上、体现在“实效”中。节支是态度,更是行动,确保每一分经费用得其所、用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