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资源环境工程)系是学校重点建设系部,高职成立十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勤之水清”的校训,坚持“明德精技,融合致新”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做好“水”的文章,在办学育人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校快速发展中,水利工程(资源环境工程)系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水文水资源专业成为全国优质水利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一、系部概况
水利工程(资源环境工程)系设有管理、教学、学工等工作团队,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团队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团队设置3个教研室,分别为水建教研室、水工教研室和水文教研室。开设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智慧水利等9个专业,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一流核心课程2门,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测试考试资源库1个。建有省级区域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公共实训基地1个,建有校内实训室10个,校外实习基地24个。目前我系正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省水投、省水建、洪城控股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正在建设涉水新型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鄱阳湖流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打造涉水新型产业现场工程产业学院1个,建设智慧水利创新中心1个。
水利工程系教学管理服务团队结构框图
二、教师队伍情况
系部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老师51人,行政管理5人,辅导员19人,实训室管理员2人。其中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0人,博士(含在读)5人,硕士6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水利职教教学新星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5%。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创新团队成功立项第二批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推荐2024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人。
三、专业建设情况
现开设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技术、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给排水工程技术、智慧水利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智能水务管理、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共9个专业,其中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优质专业1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专业各1个、可报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专业9个。截至2024年11月份,全日制在校班级128个,全日制在籍学生6700余人。
四、教学改革情况
我系现有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申报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2024年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人。现有水利工作室、双师工作室、节水工作室各1个。
我系已获批省级一流核心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16门、建有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2门;我系教职工自编职业教育规划教材6部。
获批首批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水利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我系获批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测试考试资源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水利大类考试资源建设试点项目)。
围绕水利类专业,我系正在申报江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水工专业群建设项目。
五、实训条件情况
我系现有校内实训室10个,建筑面积1700㎡,支持我系所有专业完成有关课程实验实训项目;我系获批“十四五”期间首批省级区域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江西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公共实训基地);我系现有校企合作企业共24家,校外实训基地24个。
围绕水利工程检测与水环境检测,我系正在申报江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情况
大力推进2个共同体建设。会同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南昌大学牵头成立江西涉水新型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会同中国安能、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成立鄱阳湖流域水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参与了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慧灌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智慧水利产教融合共同体、华东地区水利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建设。
与江西修江水利集团,共同推进涉水新型产业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建设,建设智慧水利创新中心。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基地获批“十四五”期间首批省级区域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与洪城控股集团联合成立了“江西省洪城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围绕水利类专业,我系正在申报江西省教育厅第二批职业教育示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七、近年主要师生荣誉获取情况
主要荣誉有:赣鄱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4人次、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18人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14人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学生39人次;全国水利行业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教师26人次;省级科普宣讲大赛二等奖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