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仲夏,当风云岭下的荔枝树挂满“红玛瑙”,人文与教育学院修远志愿者服务队20余名师生组成“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数字兴农”为笔,携专业设备,在广州市从化区城郊村开启为期半个多月的“三下乡”深度实践,助力荔枝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探路:荔枝振兴的破局之道
在学院领导和“百千万工程”专项部署下,突击队与城郊村开展深度协作,团队成员们通过开会研讨以及深入城郊村荔枝种植基地展开调研,了解到荔枝种植是当地的重要产业,种植面积达数千亩,产量多,品种丰富。近年来,当地果农通过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种植技术,提升了荔枝的品质和产量。然而,荔枝的销售渠道仍以传统批发,以线下直接售卖为主,线上销售渠道少。果农们急需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从化荔枝品牌知名度。
针对品牌建设不足、线上销售能力薄弱等这些问题,三下乡团队成员们制定了“电商赋能,品牌提升”的助农策略,通过电商直播和直播教导课程,帮助果农提升线上销售能力,打造荔枝品牌。
电商赋能:打通助农“最后一公里”
为系统提升果农电商运营能力,三下乡团队携手从化玩呗传媒公司,为城郊村多名果农开展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直播电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直播的基础理论知识、平台规则解读以及农产品直播的特色技巧等多个方面。村民们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现场认真听讲、积极提问,气氛活跃而专注。
在模拟直播实战演练环节,三下乡团队成员们分成小组,深度模拟真实直播场景。有人化身“产品代言人”,细致展示荔枝的色泽、口感与独特卖点;有人扮演“直播间主理人”,练习节奏把控、互动话术和氛围营造。老师们全程一对一指导,从镜头前的表现力、产品介绍的精准度,到互动技巧的运用、突发情况的应对,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帮助学员们快速掌握直播带货的关键要素。
脚沾泥土:深入果园记录鲜荔故事
团队成员跟随村书记踏入郁郁葱葱的采摘园,在缀满果实的枝头间学习“挑荔经”,村书记亲自示范讲解:“挑荔枝,红中带黄的最成熟、甜度高;轻捏有弹性的果肉更饱满多汁。”成员们逐渐掌握采摘技巧。城郊村的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村民们精心呵护每棵荔枝树,果园里有桂味、糯米糍,淮枝等多个品种,各具风味,从科学种植到手工采摘,再到严格筛选,确保品质。
为让更多人品尝这份自然馈赠,团队架起直播设备,村书记化身“荔枝推荐官”,一起拍摄宣传视频。村书记化身“导游”用带着乡音的朴实话语讲述荔枝种植历史、品种特点及村民的辛勤付出,详细讲解不同品种的优势。他边走边介绍不同品种的特点,成员们默契配合,用镜头捕捉光影下荔枝的饱满质感,将“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承诺,化作屏幕里跃动的鲜活画面。
授人以渔:直播培训提升果农技能
为助力荔枝拓宽线上销路,志愿者团队为当地果农量身打造电商直播实训课。课程聚焦“理论+实操”,内容涵盖电商基础知识、直播平台操作、直播技巧与话术、品牌建设与营销等多个方面。团队成员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现场实操指导,帮助果农快速掌握电商直播的技能。
针对城郊村荔枝品种丰富但品牌辨识度不足的现状,课程特别增设“一村一品”策划环节,帮助村民们打造荔枝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这场培训不仅让果农掌握直播带货技能,更点燃了他们用数字工具重塑产业生态的热情,也对未来的荔枝销售充满信心。
云端卖荔:直播经济激活产业动能
7月上旬,团队在城郊村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云端果园”直播间,以“荔”为媒开启三场助农直播。镜头前,志愿者手持从化桂味与糯米糍,从“红中透黄的成熟密码”到“果肉弹牙的挑选技巧”,逐帧拆解荔枝的品种奥秘;特写镜头下,晶莹果肉随果壳打开渗出蜜汁,配合“日啖三百颗不上火”的营养科普,让直播间的观众们直观感受到荔枝的果肉脆嫩与清甜。这场“田间地头+手机屏幕”的双向奔赴,不仅让百年果园触达全国消费者,更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数字工具握在手,好果子不愁卖”的新可能。
收官不落幕:乡村振兴永续发力
在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指引下,人文与教育学院修远志愿者服务队电商助农组以专业赋能乡村,在城郊村开展为期半个多月的“电商+产业”深度实践。团队依托新媒体运营等专业优势,构建“调研-培训-直播-品牌”全链条助农体系。志愿者带队黄同学表示:“我们不仅是助农实践者,更要成为‘百千万工程'的青春合伙人。”团队将通过“电商+数字”融合模式,助力从化荔枝从“季节性产品”升级为“全年性IP”,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青春动能。我们用专业赋能乡村,乡村用机遇成就青年,共同书写新时代‘百千万工程'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