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园林学院“绿科π景观实践团队”走进惠州市芦洲镇开展“艺术赋能乡村”文化创意实践活动。活动以生态美育激发儿童创造力,以庭院改造助力文化传承,通过“石头画拼接创意课”与“乡村庭院改造”两大主题,探索生态美育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融合。
7月14日上午,奇“石”妙“镶”——石头画拼接创意课在芦洲镇综合文化站拉开帷幕,师生们通过分组协作、安全讲解等环节,引导30余名“小芦花”开启自然艺术之旅。师生共同前往户外安全区域,孩子们在团队带领下仔细观察石头的纹理与形态,筛选出各具特色的创作材料。“这块石头像小乌龟的壳!”“红色的石头可以当太阳!”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发现。师生们的笑声像一串串透明的泡泡,在阳光下轻盈地炸开,洗净的卵石躺在竹篮里,每一道纹路都盛着光,仿佛在期待被赋予新的艺术故事。
下午的创作环节,各组围绕收集的石头讨论拼接主题,“小小艺术家”们用胶水固定石块,搭配颜料、树枝、树叶等素材,在底板上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画面。在作品分享会上,《海底世界》《林中的小猪佩奇》《芦洲暖暖》等充满童趣的作品接连亮相。文化站站长表示:“通过自然材料创作,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力,更建立起与乡土的情感联结。”活动最后,团队鼓励孩子们撰写自然日记,记录创作心得,传递“以自然为材,绘生活之美”的环保理念。
7月15日,团队转战芦洲镇大兴村,结合乡村环境美化和农户景观改造需求,开展庭院改造调研和实地测绘。团队测量老屋庭院的尺寸,绘制现状植物配置图,记录村民口述的“芦花渡口”“渔歌对唱”等民俗故事,力求让庭院既贴合乡村生活,又融入园林美学,为村民打造温馨舒适、独具乡村韵味的家园小景,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方案将废弃树桩融入景观小品,依托锈蚀铁艺打造景观廊架,既保留部分现状,又赋予空间新功能。
此次活动累计完成儿童美育课程8课时,设计庭院改造方案4套。未来,团队将持续对接惠州市芦洲镇,让美育的种子在更多“小芦花”们的心间生根发芽,以专业为笔,以自然为媒,为乡村教育事业绘就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