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学院:信息工程系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优势
1.专业建设及发展趋势情况: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软件人才。该专业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部分课程直接采用国外最新原版英文教材,采用双语授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前沿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理念。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软件项目实训或软件工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与自学能力。同时,该专业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该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授、副教授等。他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指导。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软件工程专业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包括实验室、实训中心等。这些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每年的毕业生数据统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薪资、就业满意度都是名列前茅的,在创新创业领域也是独占鳌头。
2.师资力量:
(1)李放副教授
李放,中共党员,硕士。发表论文8篇,其中EI检索2篇;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教材编写2部(副主编);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2项。
(2)曾欣,副教授
曾欣,中共党员,副教授,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专业教师,黑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具有多年授课经验及实战经验,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计算机大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主要教授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HP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项目开发实战训练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6项,横向课题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2项,EI论文1篇,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5本。曾获市级“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
(3)于忠臣,副教授
于忠臣,中共党员,副教授,网络工程师,联想认证讲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专业。主要教授课程: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参与省级课题5项,发表省级、国家级论文10余篇,教材3部,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4)邱圣玮,讲师
邱圣玮,男,硕士,讲师。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获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工程、设计模式、程序设计语言应用等,2011年毕业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广州电力集团从事软件分析与设计工作,2017年进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任教。现任信息工程系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计算机导论、JavaScript开发、web界面设计与实现、Javaweb、Java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等十余门本本专业或校内其他专业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或参与横向纵向科研项目1项,参与教改项目4项,参加教材编写2部,申请专利2项。2019年成为全国计算机协会会员,作为合伙人参与组建系内创新创业企业1家,除正常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编程大赛、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计算机类赛事的教练、指导工作。
3.专业特色:
软件工程专业连续10年是本科生绿灯专业,也是首批“1+X”制度的试点相关专业。信息工程系就业率近年来位列学校前列,毕业生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长三角等地,学生就业后满意度、反馈较高,先后有毕业生就业于百度、网易、京东、抖音、快手、小米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薪资丰厚。本专业的主要特色和未来发展如下:
1.英语、日语强化,面向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并对接美国、日本大学联合培养和升学项目;
2.深化与NTT、埃森哲等软件企业合作育人;
3.引进科大讯飞“码上”平台,落靠学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软件工程应用领域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
(3)就业方向:
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信息技术部门、科研机构、教育部门成为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职位包括系统分析师、系统工程师、系统架构师、信息系统管理师、UI设计师、嵌入式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数字化管理师、大数据工程师等。
4.学生竞赛获奖成果:
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屡获殊荣。他们通常在编程竞赛、数学建模、算法大赛、黑客马拉松等技术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还提升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获奖成果包括但不限于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的区域性或全球性奖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办的编程挑战,如蓝桥杯、联通软研杯等。这些成就不仅证明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技术支援社区服务、企业实习等活动,能够深入了解行业现状,锻炼专业技能,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此外,社会实践还包括参与学术会议、体育赛事、社区服务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和服务意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