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类,四年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2012年入选河南省特色专业,并在部分省份按一本招生,2015年获批河南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获批河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并在河南省高校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已累计毕业学生2000余人,目前在校生数量约800人,现在年招生数量在260人左右。
专业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优异、创新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博导5人,硕导12人。师资队伍中有中原学者、河南省科技厅学术带头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最佳导师、省级“教学标兵”、河南省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等。专业还有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专业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现有企业兼职教师20余人。专业教师近年来先后主持“十一五”、“十二五”等国家级课题17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奖项1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
专业实验教学条件优越,具有专业实验室14个,本科开放创新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与企业合作实践基地5个,为广大学子提供充足的实践学习和科技创新资源。专业已建设信号与系统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电路分析等省级一流课程6门,建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开设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检测与传感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课程3门。目前专业建设创新实验班1个。依托上述科研平台、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本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自2013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电子大赛、挑战杯、蓝桥杯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二百余项,其中国家级银奖1项,国家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50余项,二等奖100余项。
专业近5年的考研率稳步提升,平均在35%左右,学生大多优先选择985和211高校。专业每年还具有一定数量的保研名额。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电子信息类产品制造业,还有少部分学生参加公务员选拔与西部计划。专业一直坚持“厚基础,宽应用,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理念,注重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一直以“工作踏实,积极向上,动手能力强,勤思考,善创新”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很多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