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海峡高考门户网站——福建高考网

大连大学

80610人关注
大连大学:高职专科 高校类型:综合类
官方微信
公众号
官方企
业微信

教授谈专业 | 合集来啦!连大专业任你选

ln049 2020-08-31
615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

郭明教授眼中的化学专业

化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科学,从古代炼丹、炼金,到现代的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到处遍布着化学人的足迹;化学更是一门创造科学,从简单的无机、有机小分子,到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结构功能材料,无数新物质、新材料的发明与创造,为人类发展提供最源头的资源,丰富了世界的多样性,推动着人类文明与进步。

化学专业始建于1973年,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层次”百层次人才、千人次人才等优势师资,建有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是大连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化学学科是辽宁省高水平建设学科,建有“辽宁省生物有机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60余项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

郭明教授简介

郭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 The Open University 访问学者,现任化学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生物小分子样品的分析检测、油田化学示踪剂开发和光子晶体检测小分子的应用研究,承担省部级和横向课题10多项,曾获教育部一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论文四十余篇)。

潘立卫教授眼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78年,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省教学名师、大连市优秀专家、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各1名,“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2人,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建有省级“化工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辽宁省第三批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入选学校卓越工程师建设专业、“金普学者”计划重点建设专业。获省教改成果一、二等奖2项、化工原理课程为省精品课程,承担50余项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与当地企业建立了多领域和多方式的教学实践基地,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潘立卫教授简介

潘立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曾获大连市优秀专家、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侯祥麟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等荣誉称号或奖励;组建了大连市先进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主持多项“863”、国自然基金项目;指导大学生学生获得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10余项。

刘袖洞教授眼中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专业和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属于社会需求急迫的新材料产业。拥有高层次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专业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础与前沿项目研究,以及横向应用课题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特色方向和以应用导向驱动的工程设计与技术研发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刘袖洞教授简介

刘袖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普通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材料类)。现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和教育部课题各1项、省市课题多项。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论文102篇(SCI、EI论文70多篇)。

魏俊峰教授眼中的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因而形成了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于2010年,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博士11人。外聘教师3人。实践创新平台有辽宁省化工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先进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教师科研团队及环境监测工作室等;有8家环保企事业单位为实习基地。本专业依托“化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点,以工程认证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

魏俊峰教授简介

魏俊峰,博士,教授,现任环境与化工学院副院长,环境工程专业负责人,辽宁省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教学及专业建设工作,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和省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

信息工程学院

二、

杨力教授眼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优青、省特聘教授等优势师资。近三年,出版教材/专著6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2017年入选金普学者(专业)计划,依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本专业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培养,强化实践应用能力训练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坚持与优势企业合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国际化教学模式,分别与英国和日本的高校和企业建立本科交流培养机制。拥有辽宁省校外实践基地,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系统能力培养项目试点单位。

杨力教授简介

杨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通信网络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优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兼任国家CCSDS专家组专家。

杜秀丽教授眼中的自动化专业

智能自动化,承载未来。自动化专业是我校首批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专业之一。教师中博士占比82%,出版教材6部,申请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级项目30余项。本专业是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学校“3+4”一流重点学科建设专业。经过一系列改革,自动化专业形成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有罗克韦尔实验室,智能控制和ASEA创新创业工作室。自动化专业浸润着专业教师和一批批学生,来和我们一起领略无人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自动化吧!

杜秀丽教授简介

杜秀丽,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辽宁省“百千万”工程千层次人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长期从事数字信号处理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13件。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赛区测评专家。

李泽光教授眼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和大连大学特色专业,拥有优秀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获得多项省级教学和科技奖,主持和参与国家“86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出版教材5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将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校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研究生升学率年均近20%,专业的培养效果排全省前四。

李泽光教授简介

李泽光,教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大连大学“教学名师”,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赛区优秀指导教师,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教学成果2项,编著和参编出版教材5部,发表论文17篇。

张成教授眼中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大连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始于1989年,迄今为止,培养了大批优秀数学教师和具备较强数学知识的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亟需具有较深数学功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将通过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并与数据科学和金融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年后的你将成为具备较好的数学素养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目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4人,近五年主持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辽宁省科研基金和3项辽宁省教改项目,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并发表了近百篇的高质量论文,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张成教授简介

张成,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大连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金融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省组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模糊系统理论、最优化理论和数据分析处理等研究工作。发表论文90余篇。

软件工程学院

三、

张强教授眼中的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特色的“3+1”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本硕贯通式混合教育,开展了博士生联合培养。专业在多方面创造了学校历史上众多“首个”与“唯一”:拥有学校唯一的长江学者等优势师资,获得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授权首个国际发明专利,获批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了首个辽宁省百篇优硕,软件工程学科唯一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辽宁省内排名第3,仅次于省内两所985院校)。近年来,共承担40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了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张强教授简介

张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软件工程省一流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2014-2018年度计算机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研究方向是智能计算及应用、自然人机交互等,主持完成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等3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等。在包括国际TOP期刊及顶会上发表论文100余篇,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

建筑工程学院

四、

麻凤海教授眼中的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结构工程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岩土与地下工程为辽宁省教育厅优秀创新团队。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复杂结构系统灾害预测与防治实验室,辽宁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连大学——大连阿尔滨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连市特色研究中心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形成了以教学为基础,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为两翼的“大土木”学科格局,土木工程形成了“注重工程实训,建立双师型队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形成了“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训”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地下工程灾变预测预报和建筑结构抗震方向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毕业生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有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麻凤海教授简介

麻凤海,男,56岁,东北大学博士毕业,博士后,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辽宁省优秀专家,大连市第四批、第六批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二级分会副理事长。现任大连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先后分管过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工作、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财务管理、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后勤、安全稳定、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以及共青团等工作。

陈慢勤教授眼中的建筑学

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应用较强、文理兼备的学科,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即对建筑功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要具备建筑艺术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艺术修养,通过对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历史、建筑美术等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内涵及建筑发展的历史,提高学生对建筑概念的认知、建筑艺术的把控及提升建筑绘画能力;通过对建筑设计理论、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完整的建筑设计体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建筑设计方案。

陈慢勤教授简介

陈慢勤,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基建处处长。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主持完成大连五一广场家居大世界、营口市商业银行、营口市地税局、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行政服务综合楼、大连双D港管委会、大连市公共资源服务中心等百余项设计项目。获国家、省、市设计奖十余项,完成论文十余篇,专著4部,兼任大连市建筑装饰学会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全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辽宁省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顾祥红教授眼中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多年来,专业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提升,专业特色逐步形成;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团队式教改系统提升专业水平、积极融入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人才能力特色逐步提高;通过强化工作室建设和绿色建筑技术等前瞻性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发掘,人才的个性化特色逐步发挥出来。久久为功,专业建设结硕果,2013年本科专业评估荣获全省第三名,为我校专业建设争得了荣誉。目前,专业教工团队更加团结自信、积极有为,守正创新,踏实稳步的前进。

顾祥红教授简介

顾祥红,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负责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大连市制冷协会理事,大连市节能评审专家,金州区人大代表。研究方向为太阳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主持建设部、省市级以及横向课题四十余项,发表EI、CSSCI、核心期刊等论文30余篇。

白会人教授眼中的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为依托,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两翼,构建了“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法规、信息化”五大平台核心课程体系,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了“宽口径,多方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拥有教学名师、双师型等优势师资。出版教材、专著、教学用书20余部,申请专利10项。拥有5个实训基地,毕业生通过对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接受系统的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白会人教授简介

白会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新西兰访问学者,大连大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与专业建设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在EI检索、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专著及教学用书18部,获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省级精品教材及大连市科学著作二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五、

李玉光教授眼中的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专业理论,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了“教学、实践、生产、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拥有王淑芬、郭秀丽、王先云、王邦国等优势师资,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依托该专业获批组建市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省汽车NVH及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为省汽车工程产业校企联盟前头单位,拥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校外实践基地12家。多名毕业生进入长安、奇瑞、吉利、长城等汽车企业就业,部分学生考入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继续深造。

李玉光教授简介

李玉光,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机械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教管理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大连市百名跨世纪优秀拔尖人才”,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专利10余项。兼任教育部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汽车NVH及尾气排放控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省汽车工程校企联盟理事长。

吴蒙华教授眼中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大连大学品牌特色专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大连大学教学名师、最美连大教师等优势师资。出版教材6部,授权发明专利22项。依托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辽宁省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本专业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形成了“教学、实践、生产、创新”相融合的人才模式。拥有包括国家级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在内的19个校外实践基地及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

吴蒙华教授简介

吴蒙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特种加工工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总装备部‘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1项。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被SCI收录7篇、EI收录28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常务理事,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员、大连市优秀专家、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称号。

李丹教授眼中的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专业,我校现拥有研究方向、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出版教材23部,申请专利32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本专业建设由机械工程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作为支撑,注重复合型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实行年级交叉的形式开展设计实践。通过设计创新、表达,技术应用等,使设计成果适应社会需求,形成了“通专结合、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华晨专用车装备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大连日新光明家具有限公司等12个校外实习基地。

李丹教授简介

李丹,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辽宁省青年教育科研骨干、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工业设计及产品文化研究,主持完成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12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兼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设计类教材编委。

陈伟荣教授眼中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高双师型比率的优势师资,且三分之一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本专业申请专利100余项,是国家和辽宁省十三五重点支持和发展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大赛为牵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将材料成型技术与智能制造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仅2019年两次以学校唯一一个代表队走进国家级赛场。研究生升学率年近20%,学生的就业率也逐年攀升。

陈伟荣教授简介

陈伟荣,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块体非晶合金,主要研究方向是多元合金系中的块体非晶合金的判据及成分设计,先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项。在《Acta Materialia》、《金属学报》、《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六、

孙诚教授眼中的物理学(师范)专业

物理学(师范)专业拥有专任教师31人,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人、博士17人等优势师资。出版教材18部,申请专利50余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物理学前沿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有能力在教育或其它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该专业采取班导师和学业导师双通道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以物理为中心的相关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活动,学生全部参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实践环节,毕业后可从事物理教学工作。部分本科生大三进入学业导师课题组,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极大提升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孙诚教授简介

孙诚,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2015年荣获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称号,2016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长期从事核磁共振,以及纳米材料表面光学研究,主持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以第一或通信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撰写专著1部。

临床学院

七、

赵德伟教授眼中的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虽然招生在同类院校规模较小,但始终秉承“不求多,但求精”的发展理念,注重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对一”导师制与“精英式”培养为特色,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雕细琢”,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机构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中山临床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充足,教学成果丰富,拥有设施完善的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近年来,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到95%以上。大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正在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赵德伟教授简介

赵德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国之名医”“辽宁名医”“大连名医”称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发改委“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副主席等。从事骨科及显微外科工作30余年,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面独创疗法十余种,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12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3部,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20余项。主持省、市各级教改立项5项;获得省市各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编、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医学院

八、

曾常茜教授眼中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大连大学金普(学者)专业,拥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和病原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免疫学课程为辽宁省精品课程。拥有省级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等优秀师资,主编国家级教材12部。本专业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0届,目前在校生330人。本专业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形成了“通专跨融合、三课堂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共性+个性”的人才培养特色。

曾常茜教授简介

曾常茜,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任医学院副院长,是医学检验技术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医学免疫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医学检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兼任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神经免疫学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谢中秋教授眼中的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建有先进的口腔医学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临床实践基地,拥有一级口腔医学专业硕士授权点。口腔医学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积极探索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早期接触临床和导师制等措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大连、辽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首次考试通过率名列本地区首位。

谢中秋教授简介

谢中秋,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口腔系主任,兼任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会员、省教育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省教育厅口腔医学教指委委员。从事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口腔颌面部组织移植和重建。国内外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0多篇。

梁波副教授眼中的中药学专业

中药学专业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由“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以及“个性化发展课程模块”和立体化实践环节组成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中药学专业拥有1个省级科研平台和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依托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校生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表现突出。迄今中药学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18届,毕业生广泛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及企事业等单位,其中不乏行业精英和业界中坚力量。

梁波副教授简介

梁波,博士,副教授,中药学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中药及天然产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白芷免疫抑制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方儿茶止泻霜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等项目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载5篇。

护理学院

九、

安力彬教授眼中的护理专业

护理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辽宁省高等教育示范专业和大连大学品牌专业,艾瑞森中国校友会全国护理专业排名第八。拥有由护理学院和2所大学附属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共同组成的优势师资,其中兼职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2名、省级名师3名,主编与参编教材19部,申请专利20余项。专业注重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形成了“三种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所国内一流高校附属医院建立了实习基地。若你想成为未来护理学科的骨干人才,请来大连大学护理学专业。

安力彬教授简介

安力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护理学院院长,辽宁省教学名师,护理专业负责人。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护理教育。获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主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委、教育部护理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副主委等。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十、

王钦富教授眼中的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设立于2002年,累计毕业生14届,培养毕业生近500人。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本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专业,设有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专业建设以学科特色带动专业特色,形成微生物发酵、动物疫苗等具有优势的专业方向。已经形成“全程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拥有世界500强企业、国家龙头企业、上市企业等省内外生物类大、中型企业30余家作为大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

王钦富教授简介

王钦富,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Baylor医学院博士后,日本慶應義塾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现任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免疫研究所及大连市动物免疫重点实验室负责人。长期从事重大动物疫病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防控技术研究。发表论文近百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星火计划、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兼任大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分会理事,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同行专家等。

侯义龙教授眼中的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具有鲜明的育人特色和专业特色。首先是实行“全程导师制”。学生入学后,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德才兼备、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科研促进教学是本专业的又一特色和亮点。生物技术专业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留学归国教师占总数的75%,教学科研水平突出,高水平科研项目多。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机地转化到教学活动中,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还体现在学科支持和课程体系优势,该专业由生物技术制药和海洋生物药物两个优势学科支持,课程体系由上述两大优势学科方向组成。学生在校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文化课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社团活动,丰富了在校生活,锻炼了综合能力。学生在考研和就业时,普遍受到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侯义龙教授简介

侯义龙,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保加利亚农业科学院访问学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才。长期从事植物生物技术、果树栽培与育种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辽宁省和大连大学教学改革成果奖共5项。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7件,出版学术著作18部、教材4部。主讲本硕课程6门,辽宁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指导学生多次获各类竞赛奖励。

蒋革副教授眼中的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产业是每个国家高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的产业。而制药产业需要具有现代制药专业技术的人才。连大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年轻、富有朝气和发展空间巨大的省一流专业。专业拥有一支国内外高层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教学经验。制药专业突出两个“关注”,即关注情商教育,又关注工科思维培养;采用三个“方法”,即全程导师制、科研处教学和校企联合;实现两个“同步”,即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同步;培养出当今制药产业需要的现代制药专业技术人才。

连大制药学人以精心、用心和专心的工作作风,四年里每位老师作为导师全程伴随学生成长,教会先做人后做事,为学生点燃制药人的梦想火花,为学生蓄积力量,为学生指引方向,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蒋革副教授简介

蒋革,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目前主持人事部项目两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和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各两项,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和项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和863项目一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12篇,获得发明专利10项。

经济管理学院

十一、

霍云福教授眼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在通常的认识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培养国际间产业协同和商品流通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在新世纪,随着生产和流通形态在向数字化快速转型,平台经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为传统国贸专业赋能。在这一背景下,该专业瞄准全球产业互联网和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需求,与阿里巴巴数字贸易部门、跨境电商园区、跨境电商行业协会等实业界伙伴合作,采用产教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真实在线经济贸易活动场景延伸到课堂中,实施“干中学”,实现“知行合一”,使同学们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国际贸易达人。

霍云福教授简介

霍云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Trinity College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组织理论,主持完成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获两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SSCI/SCI/EI/CSSCI论文50篇,软件著作权一项,国家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连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省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省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荣教授眼中的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从建设之初即秉承为社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办学理念,不断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用人需求调整专业目标和充实教学力量。近年来以培养懂管理、能创新为目标,将专业调整为面向运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更加适应了新时代的经济建设需求。专业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社会多类组织结合紧密,丰富了教学素材。教师队伍团结,形成了年龄互补,科研和教学形成了传帮带的氛围,形成了导师负责制,师生沟通频繁无障碍,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

刘荣教授简介

刘荣,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执教以来一直从事运营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了多项省、市级社科规划基金等科研课题和十余项企业横向课题。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2篇,ISTP检索6篇,CSSCI检索2篇,CSSCI扩展版检索3篇,撰写本科、MBA教材4部。

温韬教授眼中的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1992年。作为老牌专业,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其中,教授三人,教授数量为全院最多;半数以上教师拥有名校博士学位,三分之一以上教师具有出国访学的经历。同时,我们的办学特色一直强调三化:体验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更有诸多同学进入名企、考入名校或者成功创业。2019年,作为一名教师,本人将秉持为企业分忧、为学生负责的原则,抓住数字化时代的机遇,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市场营销人才。赶快加入我们的营销大家庭吧!我相信:大连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温韬教授简介

温韬,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麻省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省级课题八项,已在《管理评论》、《商业经济与管理》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两项、大连市社会科学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孙继辉教授眼中的会计学专业

智能时代下,会计知识框架与社会财务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革。面临时代挑战,会计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砥砺前行,将“大智移云”思想融入到教学科研中,构建“特色专业教育+多模块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重基础多方向”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发展,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教师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CGMA、CPA Australia会员资格、主讲国家来华留学生品牌课程。会计人秉承“严谨、求真、守信”的专业文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会计、审计、税务、风控人才,就职于阿里巴巴、毕马威、普华永道、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

孙继辉教授简介

孙继辉,教授,硕士生导师,会计学科带头人。兼任金普新区会计协会副会长,辽宁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大连市政府智库专家。出版专著1部,主编《管理会计》等教材10 部。在《管理世界》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6篇,多次获奖,“节能减排技术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省级市课题25项,资金总额122.3万。

侯惠英副教授眼中的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金融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维训练与创新创业培育相结合、理论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在办学特色方面,坚持“宽基础、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校企合作、期货引领、量化金融等教育方式,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金融人才,实现了金融本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目前,金融学专业本科在校生180余人,13余人次在国家级、省级金融知识、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60余人次参加了由大商所举办的大型期货学习研究培训项目并多数考取从业资格证书。

侯惠英副教授简介

侯惠英,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大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主讲金融学、国际金融。2014年指导金融学专业学生参加“创青春、促振兴”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特等奖。

旅游学院

十二、

郑岩教授眼中的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中国饭店业校企合作先进个人1名,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名。本专业教师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其他统编教材20余部,承接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大连市委托项目20余项。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本专业构筑旅游管理社会化协同育人平台,彰显行业对应性与社会适应性,厚植德能复合力、知行结合力和专创融合力,建立“复合型+应用型+适应型 ”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

郑岩教授简介

郑岩,教授,现任旅游学院副院长、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荣获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成果一等奖1项。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兼任辽宁省普通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审员。

郑铁副教授眼中的酒店管理专业

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内高校中首批设置、首批招生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兼职教师5名,90%以上的专职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或酒店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高,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近年来,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主编近10部国家级及其他统编教材或专著,承接省、市级科研课题30余项。本专业注重学生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的训练,构建“素质+专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本专业在校内建有酒吧与调酒等五个专业实训室,并优选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大连等城市中的20余家高星级酒店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

郑铁副教授简介

郑铁,副教授,现任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制定大连市旅游饭店业标准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十三、法学院

马秋教授眼中的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拥有15名专任教师,60%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学习经历,聘用71名法院、律所、企业等实践部门的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专业能力强、法律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出版教材5部,拥有两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本专业注重企业法务和学生实践能力及法律人品格的培养,形成了以引导学生法律知识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为抓手、以企业法务人才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马秋教授简介

马秋,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法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法理学和企业法务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1部,主编出版教材3本,主持完成教学、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4篇,兼任辽宁省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自贸区法治研究会副会长。

十四.历史学院

郝虹教授眼中的历史学专业

历史学专业拥有全部均为博士学位、且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名校的优势师资。专门史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为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学专业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强的科研实力为支撑,培养方式以研讨型课堂为主、着力于专业基础训练、注重将地方史、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视野相结合,培养具有史学基本素养、批判质疑精神,内蕴人文情感和关怀的创新型人才。

郝虹教授简介

郝虹,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历史学院院长。2006年度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魏晋思想文化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辽宁省重点文科基地项目。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大连市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现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十五.文学院

孙惠欣教授眼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讲人等优势师资。近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本专业为大连大学品牌专业,注重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培养,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中文是心仰大师,也是砥砺前行;是潜心经典,也是激情澎湃;是远离世俗,也是人情世故;是精神独立,也是与人为善;是思想自由,也是海纳百川;是妙笔生花,也是文在千古。大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等着您……

孙惠欣教授简介

孙惠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全国优秀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省教学名师、大连市地方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教学科研成果奖10项。

李索教授眼中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主要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大连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近三十年,与2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培养了近千名留学生。现建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两所孔子学院及“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20余人的专业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博士占90%。优秀的教学团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助力你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欢迎有志于为汉语国际教育和大连市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本科学子报考。

李索教授简介

李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中国最美慕课主讲人。国家社科基金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省中文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省级以上课题11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1部,主编教材5部。主讲精品课、慕课4门。获省、市政府奖10余项。

十六、教育学院

庞国彬教授眼中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是大连大学品牌专业。该专业是辽宁省最早开办本科层次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之一,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敦品励学,止于至善”的院训,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办学精神,励精图治,该专业现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单位,2019年获评为辽宁省一流示范教育专业。该专业教师团队获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该专业还设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本科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毕业生广泛分布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以及国内其他优秀小学。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加入连大小学教育的大家庭,与我们一起共襄小学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庞国彬教授简介

庞国彬,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学院院长,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大连大学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和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卓越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构成及职前培养研究》等国家、省级课题20余项,是辽宁省教学名师。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教育改革与政策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委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十七、日本语言文化学院

杨华教授眼中的日语专业

日语专业始建于1996年,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设备一流的同传基地。本专业下设日本语言文化、经贸日语、口译与同声传译专业方向,并以三个专业方向互为支撑,积极构建课堂内与课堂外、国内与国外、专业内与专业外、校内与校外“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本专业独有的优势与特色,获评辽宁省特色专业、辽宁省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在全国高校日语专业中, 2017年排名第10位,辽宁省第1位。出版近百部专著、教材及近300篇学术论文。学生连续多年保持高水平就业率与考研率,社会声誉和评价不断提高。

杨华教授简介

杨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日本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日本西南学院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2项,在核心期刊及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被CSSCI检索2篇,编写教材3部,获全国日语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担任国家级大学生双创项目指导教师。

十八、英语学院

高巍教授眼中的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重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强调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培养“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高级复合型外语人才。师资实力雄厚,博士8名,教授5名,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和英国斯特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

高巍教授简介

高巍,博士,教授,现任英语学院院长,兼任英国斯特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与认知翻译,主要从事口笔翻译理论与实践、双语转换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的教学与研究。近5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5部,译著2部,国内外科研项目7项。

高巍教授眼中的

翻译专业突出训练学生的口笔翻译以及翻译技术技能,尤其使学生熟练掌握诸如科技工程、国际商务与法律类的口笔应用型翻译,为“一带一路”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口笔翻译人才。师资实力雄厚,博士8名,教授5名,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和英国斯特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

高巍教授简介

高巍,博士,教授,现任英语学院院长,兼任英国斯特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与认知翻译,主要从事口笔翻译理论与实践、双语转换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的教学与研究。近5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5部,译著2部,国内外科研项目7项。

十九、音乐学院

李英杰教授眼中的音乐表演专业

在中国,音乐表演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说它古老,是因为自远古宗教祭祀和礼法活动中,就离不开乐舞的配合和渲染。除此之外,还有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分类。说它年轻,是因为自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入,致使中国新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因此,音乐表演艺术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更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表演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然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将音乐表演艺术的原理与人生的哲理相联系,让学生感悟艺术人生的美妙与神圣,为艺术人才新生代的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英杰教授简介

李英杰,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学院院长,中国艺术职业技术学会社会培训机构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CD光盘11张,发表论文50余篇。

徐荣副教授眼中的舞蹈编导专业

舞蹈创作是推动舞蹈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舞蹈编导专业针对社会不同文化需求,培养舞蹈创作人才。舞蹈可以是高雅殿堂里的阳春白雪、名师大作,也可以是下里巴人、低到泥土里的百姓喜爱的群众舞蹈,它们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舞蹈编导专业自2009年申办至今已经走过10个年头,经历了从专业申办答辩到学位评估、专业评估等一系列工作,舞蹈系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极大的爱心、责任感和使命感,10年时间里在专业建设和艺术实践领域,在中国“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等方面均取得佳绩。

徐荣副教授简介

徐荣,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大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辅导学生参加“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舞蹈展演等赛事获奖;主持市级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3项;参与编写《舞蹈鉴赏》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1部;近十年发表专业重点期刊论文3篇;发明舞蹈相关专利2项。

美术学院

十三、

石峰教授眼中的美术学专业

美术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大连地区办学最早的美术类专业之一。美术学专业注重学生艺术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协同培养,设有版画、油画、陶艺、水彩、中国画五个专业方向。

美术学专业承担了大连市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多年来为美术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专业师资具备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连美术家协会主席1人,年均主办市级以上美术展览活动20余项。专业注重学生创作能力培养,建设有大连美术馆、旅顺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等8个高水平教研平台。师生作品入选第13届全国美展7件、在观澜版画展、辽宁省美展等各类展赛中入选作品100余件,形成了“厚基础、专业化”“梅瓶式”人才培养模式。

石峰教授简介

石峰,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画院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辽宁书画院副院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普通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大连美术家协会主席、大连市版画学会秘书长、大连大学农工党主委、大连金普新区文联副主席。出版专著5部,发表作品100余幅,参展参赛30余项,策划画展30余项,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培养了栗启龙、李岱、廖运生等一批当代青年艺术家。

巨德辉教授眼中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九八八年设立并招生,经过三十余年的专业建设,拥有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近年出版专业教材与学术著作10余部,申请专利50余项。入选了大连大学“金普人才”计划,2019年获得了大连市及辽宁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服装行业突出贡献单位奖。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以工作室为平台,课堂专业基础教学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内外服装设计公司与时尚产业培养了,以法国迪奥高级女装设计师李洪波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服装设计与创新人才。

巨德辉教授简介

巨德辉,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服装设计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服装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近年相继在大连国际时装节举办了“色彩比例法”“清风徐来”等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获得了大连市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兼任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大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辽宁省教育厅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服装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洪帅副教授眼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前身是装潢专业,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一支“双师型”年轻化的师资队伍,70%的专业老师具有留学或访学背景,中国包装联合会全国委员占比40%。近年来,专业以工作室为载体、以项目嵌入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适合度。师生获得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学生在“大广赛”、“金犊奖”等比赛中获奖300余项、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辽宁省大创3项。建设有辽宁美术出版社实践基地、扎龙湿地文化生态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教研平台。专业与行业机构联系紧密,是上海大学生国际广告节、中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犊奖等优秀组织单位,是敦煌国际设计周辽宁赛区组委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设计实践活动覆盖率达到100%,毕业生主要活跃在北京、上海等地,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刘洪帅副教授简介

刘洪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包装联合会第十届全国委员、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大连分会副秘书长,2020国际青年设计周联合策展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满族民间手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讲座专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省市科研项目6项,出版专著2部、作品入选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发表作品与插图50余幅,获得辽宁省第23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各类实践奖项150余项。

董枫副教授眼中的环境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通过“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校企联动”培养模式,紧密围绕地方建设及未来城市发展开展教学。专业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向。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建设了泰桑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水平教学实践平台,学生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能力。本专业成立20余年来始终注重学生设计创作能力的培养,师生有近千件作品入选国家级主办的活动及赛事,形成了“厚基础、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以工作室为载体、以项目嵌入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适合度,毕业生主要活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同时,有数量不斐的毕业生升考至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学术型人才并服务于社会。

董枫副教授简介

董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纸上绘画、综合材料、景观艺术的研究。多次获得大连美术最高奖,出版著作集获业界好评,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巢——董枫纸上绘画》、《苹果·董枫2005-2018作品展》等,荣获大连文艺界十项有影响的活动,获国家、省级金银铜奖项10余项,专利3件。

体育学院

十四、

郑伟教授眼中的运动训练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是体育学类国家布控基本专业,培养能够在体育运动学校和中小学校、体育俱乐部等部门及体育相关领域,胜任专项运动训练、教学、竞赛、管理以及社会体育组织与指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大连大学自2002年创建运动训练专业,秉承“面向基础教学与训练,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着重打造“构建优势项目、突出专项技能、拓宽专业口、强化实践能力”专业办学特色,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构建了“2+1+1”复合型体育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社会需求及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努力践行“训教结合”, 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棒球队获全国大学生棒球赛冠军,足球队蝉联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辽宁赛区)“六连冠”,突出了重点运动项目品牌效应,为形成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郑伟教授简介

郑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辽宁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运动训练专业专任教师。长期从事体育专业教学、训练、管理工作,主讲乒乓球、乒乓球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先后主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核心、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引领体育学科、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李冬梅教授眼中的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体育师资人才。据统计,大连市中小学70%的体育教师为我校毕业生,成长了一批中小学校长、行业骨干教师、教研员。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质量、实践教学、学生竞赛等方面省内领先。专业特色:(一)以竞赛促教学成果显著。以花式跳绳、少数民族项目、五人制足球为项目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双提高;(二)强化服务地方建设。为大连市、金普新区竞赛裁判、基础教育实习等方面开展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李冬梅教授简介

李冬梅,博士,教授,现任大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大连大学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10余项。

刘丰彬副教授眼中的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是辽宁省唯一一家可以借助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立足体育学科,依托我校医学院、护理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多家三甲医院实现教、训、研一体化的专业,该专业将运动与康复、体育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体育与健康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康复治疗师、运动队队医、保健康复专门人才,其中包括北京市劳模、省市三级医院康复科主任、985、211高校专业教师等优秀人才。

刘丰彬副教授简介

刘丰彬,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应用,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和 “百千万”人才工程。韩国东首尔大学交换教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国际学院

十五、

金明仙副教授眼中的旅游管理(中外合作)专业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专业具有中西合璧、无缝对接的特点。自开办以来,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并具有扎实的国际旅游前沿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国际旅游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引进到师资配备、科研培训,每个教学环节均由合作双方共同商定,保证了出国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培养的毕业生入职起点较高,因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很多学生都在大型旅行社和外资酒店工作,受到用人单位认可。

金明仙副教授简介

金明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国访问学者,现任国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旅游方面相关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指导学生参加“旅游创新创意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指导本科生发表多篇期刊论文。

热门关注: 连大专业介绍 大连大学
分享: 微信 微博 QQ空间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