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定位: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领域定位: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业定位: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这是一阵吹向基础学科偏好考生的春风,它将给予这些考生包括师资在内的最优秀的成长环境,让考生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强基计划在文史哲专业方向也是重点招生,文史类考生一样大有施展拳脚抱负的机会。
2020届是“强基计划”实行的首届,虽然目前具体执行办法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任何计划在执行之初都是相对更加灵活的。有条件的考生一定要抓住机会。对于没有机会进入强基计划的考生也无需灰心,这些专业依旧可以放心报考。我们且不论真正的战略需求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就光是基础学科考生在未来考取研究生和调整专业方向上的优势,也是其他专业比不了的。毕竟,在更高的深造层次,没有哪个学校、哪个导师不欢迎理论功底更扎实的学生。
02、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的专业
在强基计划中,明确表示了要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但是在具体招生专业上比较强调基础学科。对于基础学科缺乏兴趣的考生,完全可以在相关领域的对口专业上做文章。
例如围绕高端芯片可以考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围绕软件可以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围绕智能科技可以考虑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既有传统专业又有新兴专业,为考生的选择提供了多种方向。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重大项目和工程方向呢?我们可以从2016年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一窥究竟。
《纲要》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划:
面向2020年: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油气田、核电站、水污染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面向2030年:尽快启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项目,在量子通信、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和新能源、脑科学、健康医疗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在《纲要》下发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非常显著的感受到了国家在相关领域发力。例如在芯片和通信领域,相关院校录取分数线持续走高。在2019年陕西省高考理工类录取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最低投档分仅次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空军军医大学,位列全省第四;西安邮电大学的投档线在省内双非院校中也是第二高的。例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专业成为新增备案数量最多的专业,开设一个满员一个。
这种情况在其他的重点专业上也有所体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和工程的专业会越来越受追捧。说得现实一点,这些专业不但就业有保障、层次高,而且国家投入高速发展的领域,哪怕不在国有部门工作收入也不会差。目光早早聚焦到这些专业上,不会错。
除了重大项目的专业领域之外,还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地域因素。我们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江、黄河经济带发展是国家的千年大计重大战略。那么这些区域也必将受到更多的投入与支持。如果考生在专业领域靠近重大项目与工程的同时,能够兼顾重点区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重大战略紧密相连,搭上国家发展这趟快车,取得重大成就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高不少。
03、国家急需相关人才的专业
我们都知道03年非典过后,国家下大力气建设公共卫生系统。从那时起,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真正受到了重视,毕业生就业率骤增,而且大多为国有部门。还有,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相关人才极其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铁院、陕铁院此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面积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就业率超过本科院校就可想而知了。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