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在国家急需相关人才的专业就读的考生,毕业后就业是十分有利的。那么除了上面所讲到的国家重大战略方向,还有哪些专业人才是国家急需的呢?在2月2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教育部翁副部长点了这些专业的名。
首先,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专业,这些领域都是非常缺乏人才的,未来就业不是问题。
那么研究生侧重投放计划,对于本科生有指导意义吗?当然有!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一般为2-3年,医学类专业通常为3年。3年时间都快够读一个本科了,那么本科毕业后依旧能赶上“急需”这个窗口,即便不读研,就业也不会不理想。
如果从长远看,能不能赶上更不用担心。以医疗领域为例,我们国家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2.16名,大约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医疗卫生支出占到了政府总支出的7%左右,是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总体都比较偏低。可以说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空间还很大,也决定了该领域长期缺乏人才的局面。什么时候进入该专业方向学习都不早,什么时候进入学习也都不晚。
其次,当前急需中小学的教师,特别是高中和幼儿园教师。那么相应的,师范类专业,自然会成为香饽饽。
造成这两个阶段的教师急需的主要原因是:
一、高中限制班额之后会产生诸多新班级;二、新高考一旦执行,考生选科走班,会造成高中教师结构性缺乏;三、私立幼儿园收归公有是大趋势,以更严格的标准教育教学,自然也需要大量的教师。
同样的,这些原因都不会一蹴而就地解决,都有一个过程,那么师范类专业,也就有一个相对长期看好的局面。特别是国家公费师范生,教育部要求应届的全部要入编入岗,从制度上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预计此类专业的投档线会持续走高。
我们可以总结出,国家急需相关人才的专业,除了重大战略领域之外,核心就是民生领域。而就业、教育、医疗是民生永久的话题,往这个方向靠拢,选择自己的专业一准没错。
以上,杨罡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三种类型的“好”专业。这些类型间有交叉,有些专业既是急需又是面向重大战略;有些专业本身就是基础学科服务国家,很多时候本就无法割裂来看待。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些的专业不是在解决当下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为人民群众谋万世太平。
当然,没有条件填报这些专业的考生或者本身有其他更感兴趣领域的考生也完全不必为此纠结。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也会调整,现在看起来不突出专业也许在某个时刻就会大放异彩。不论什么专业,只要你肯钻研、肯去服务大众,那么它带给你的回报,都会远远不止安身立命这么简单!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