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校库 > 本科高校
  •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燕赵地,畿辅疆;历史悠,文脉长。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坐落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距首都北京130公里。校园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为河北省园林式单位。

     

    学院是司法部直属的惟一普通高校,承担着培养全国司法行政尤其是监狱劳教系统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培训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与高级警官的重任,被誉为我国“中高级司法警官的摇篮”。
    半个世纪沧桑砥砺。学院创建于1956年,历经公安部劳改工作干部学校、司法部劳改工作干部学校、中央劳改劳教管理干部学院、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等几个时期,2002年5月正式建成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实现了由成人院校向普通高校、由以专科为主向以本科为主、由自筹经费办学向国家投资办学的历史性跨越。

    学院现设有监狱学系、劳教管理系、法律系、信息管理系、警察管理系、基础课教研部、马列教研部、警察体育教研部、培训部、继续教育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单位。初步形成了以监狱学、矫正教育学为优势,以法学、教育学、管理学为基础,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其中监狱学、矫正教育学作为部级重点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有监狱学、侦查学(狱内侦查方向)、教育学(矫正教育方向)、行政管理(警察管理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方向)、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2个专业和专业方向,监狱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在校生6336人。

    学院办学实力雄厚。校园总面积29.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亿多元。图书馆9567平方米,馆藏图书72.3万册,各类期刊1200余种,电子图书80多万册,建设有国内惟一的全国监狱劳教文献信息中心。学院拥有现代化的体育馆、警察训练中心和国内一流的室内射击馆,有总面积达47333平方米的驾驶训练基地,建有现代监管技术实验中心、矫正教育虚拟现实实验室、戒毒康复技术实验室等16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在全国建立了33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满足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

    现有教职工506人,专任教师314人,其中教授69人,副教授76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的180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57.3%。在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领域有一批享誉全国的专家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能适应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心系国运、服务司法。学院的发展始终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尤其是司法行政事业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建校以来,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秉承“崇德、尚法、博学、强警”的校训,以培养“讲政治、通法律、精专业、高技能、奉献司法、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司法警官为目标,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劳教机关培养了近十万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从严治警,从严治校,形成了具有警察院校鲜明特色的学风和校风。在学生管理上,学院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新生入学后要进行严格的警务化训练。平时要求学生做到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行为规范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大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先后承办了中美“2007刑事司法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一届司法警官教育论坛”、“全国监狱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全国司法警校警体教学工作研讨会、北方九省(区、市、学院)监狱学理论研讨会、“科学发展观与司法行政工作”等大型学术活动,与荷兰合作开展了“监狱官员执法素质提升与罪犯人权保护”为主题的研究项目。2005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16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和工具书79部,共有263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种类型、级别的奖励。学院主办的《中国监狱学刊》是我国监狱系统代表性理论学术刊物。

    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同类院校和矫正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派出有关人员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等国家进行讲学和访问交流。经常和瑞士、法国、俄罗斯、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进行信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研讨,将国际先进知识与经验不断注入到学院的教学科研中,增强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

    “九万里风鹏正举”。经过多年的积淀,今日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犹如一只搏击长空的大鹏,借助时代的东风,击水三千,御风万里,扶摇直上,正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司法警官大学”的宏伟目标前进。
     

    [!--befrom--] 2012-07-12
  •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兼有文学、理学和工学的多学科性财经类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

    学校位于滹沱河畔,地处石家庄市西部生态区滨水景观带。学校总面积3400亩,绿化面积达40%以上,被誉为"花园式"校园。

    学校有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专业实验室和模拟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

    学校分北、南、东、西四个校区办学,北校区为校本部。学校现有15个本科学院、4个教学部和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独立学院)。有52个本科专业、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有7个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2个河北省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其中产业经济学为省优秀重点学科。学校面向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8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13000余名。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省特色专业、创新高地、精品课程等一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600余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37人。学校还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百余人。

    学校构建了"奖、贷、助、补"多位一体的奖、助学体系,常年设有8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以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生活困难学生。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韩国、日本、尼泊尔等26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长期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聘有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共同创办了"孔子学院"。

    2010年学校继续面向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23个省(市、区)招生。

      热诚欢迎各地优秀考生报考我校!

      学校网址:http://www.heuet.edu.cn

      招生办网址:http://zhaosheng.heuet.edu.cn

      http://zhaoban.heuet.edu.cn

      招生办电子信箱:zhaosheng@heuet.edu.cn

      招生咨询电话:0311-87655611、87656870、87656871、87656872。

      学校地址(校本部):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各学院所设专业及咨询电话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河北省 录取批次 咨询电话
    1 法学院 法学   本科一批 87655755
    2 金融学院 金融学(下设:国际金融、公司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方向) 按“经济学类”实行大类招生 本科一批 87657080
    保险
    金融工程
    3 会计学院 会计学 按“工商管理类”实行大类招生 本科一批 87326063
    财务管理
    审计学
    4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一批 87657108
    经济学   本科二批
    贸易经济  
    电子商务  
    5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本科一批 87655561
    物流管理  
    市场营销   本科二批
    人力资源管理  
    工程管理  
    6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按“公共管理类”实行大类招生 本科二批 87657768
    劳动与社会保障
    公共事业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7 财政税务学院 资产评估   本科二批 87655933
    财政学(下设:资产评估方向) 按“经济学类”实行大类招生
    税务(下设:税务代理方向)
    8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科二批 87656719
    日语  
    朝鲜语(韩国语)  
    9 人文学院 新闻学 按“新闻传播学类”实行大类招生 本科二批 87656783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汉语言文学 按“中国语言文学类”实行大类招生
    对外汉语
    文化产业管理  
    10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按“数学类”实行大类招生 本科二批 876567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11 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按“电气信息类”实行大类招生 本科二批 87657399
    电子信息工程
    网络工程
    软件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   本科二批 87656706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13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本科二批 87656974
    会展经济与管理  
    会计学 对口本科
    市场营销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对口专科 专科一批
    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经营与管理方向) 专科
    物业管理
    14 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   本科提前批B 87657196
    动画  
    绘画  
    音乐表演(声乐、器乐、舞蹈)  

    [!--befrom--] 2012-07-12
  •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位于北京东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具有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现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88万余册、拥有17个数据库和2个资源搜索平台,体育场馆和设施齐全。

    学院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防灾减灾类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初步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涉及地球物理学类、仪器仪表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测绘类、地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以及金融学类等16个专业类,现有20余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学院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和3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在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处理、城市震害预测、应急科普等领域,以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应急与科考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0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毕业生3万多名,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院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继续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强化质量的办学思路,秉承崇德博智,扶危定倾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学院精神,培育树立仁爱、严谨、俭朴、担当的优良校风,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为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地址:北京东燕郊开发区学院大街465    邮编:101601

    电子邮件: zjb@cidp.edu.cn   fzzsb@126.com

    咨询电话:(01058412996  58412833   61591235(兼传真)

    网址: http:// zjb.cidp.edu.cn

    [!--befrom--] 2012-07-12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原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原隶属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城区,占地面积753亩,建成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学校是省市区三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卫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1999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协议共建学校;学校在科研与产品开发、航天工艺类人才培养和航天继续教育等方面与航天两大集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均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并授予学校“航天人才贡献奖”,学校也曾是载人航天协作单位之一。

    学校有专任教师5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00余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余名。学校有省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重点建设品牌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8门;近年学校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主动与企业合作科研和人才培养,取得多项省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

    学校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财会金融系、外语系、文法系等9个系,设有20个本科专业和18个专科招生专业。学校设有3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中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8000万元;图书馆藏传统文献8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2万多GB,征订中外文现刊千余种;有5000多个多媒体教学座位、近2000个图书馆阅览座位;校园网连通宿舍,语音室、视听室设备先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名,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3万余名;学校学风良好,管理严格,近年毕业生一次统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左右,且就业质量较好,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做人朴实和做事务实”的“三实”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在航空航天行业就业;学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长年开设人文讲堂和科技讲堂,特别是学生科技活动十分活跃,近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英语口语、数控技能等赛事中获一、二、三等奖16项,省级奖近百项。

        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环境整洁安宁,配套设施齐全,是省级学生公寓先进单位;学生食堂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是省级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学校与德国累根斯堡科学技术大学、英国胡佛汉姆普顿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等合作办学或互派留学生,学校长年聘请外教。

    学校秉持“进德修业,精益求精” 的校训,坚持“博学、慎思、求真、笃行”的学风,突出工程、工艺、应用和航天特色,立足河北、兼顾航天,培养既适应社会需求又为了学生长远发展的应用性人才,努力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社会信誉良好、办学特色鲜明的工程技术应用大学。

     

    [!--befrom--] 2012-07-12
  •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金融学院创建于1952年,原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省部共建院校。学院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突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服务,充分发挥管理的内在育人功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先进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滋养着我院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学院占地1323亩,现有专任教师479人,其中,副高职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5%。

    学院建有省部共建实验室“市场环境与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35个专业实验室,其中,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河北省银监局、河北省保监局、河北证券保定营业部等部门共建模拟银行实验室、模拟证券实验室、保险实训室等实验室。各实验室高度仿真、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够实现互动式教学。并且,凭借全国招生、毕业生分布广泛的优势,与多家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就业以及教师调研、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院图书馆藏书83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印本现刊1100种,电子期刊3400种。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突出金融特色的原则,不断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现设有8个教学系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开设了39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各学科专业交融互补,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有省级“金融保险本科教育创新高地”, 金融学和保险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金融学专业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专业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会计、计算机信息管理、保险、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6个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学院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其中,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方针,围绕国家和河北省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实际,结合金融领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开展理论探讨和研究。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13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84篇,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3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60项。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金融教学与研究》,是河北省十佳社科期刊,多次被评为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和河北省优秀期刊,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并入选了中国期刊方阵。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多人。招生范围涉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生源数量和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建校57年来,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5万多人,大批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全国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目前在职的省级银行主要领导就有近50多人。在华北、西北地区素有金融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于河北省前列,用人单位普遍称赞我院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平均通过率”在省内院校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曾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今日的河北金融学院将秉承50多年的优良传统,践行“明德守信、求真尚行”的校训,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力争将我院办成一所金融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度高,社会声誉好,核心竞争力强的本科院校!

    [!--befrom--] 2012-07-12
  •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院校,是全省体育教学与科研中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与拼搏进取,一个昔日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学院,已经成长为充满朝气、蓬勃发展并具有美好未来的新型高等体育院校。
     
        河北体育学院恢复重建于1984年,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体育专业本科院校。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风景秀丽的滹沱河畔,环绕校园的是梨果飘香的太平河生态园区。

         “河北体育学院”最早出现在1956年的天津(当时的河北省省会)。后来天津成为直辖市,河北省省会从天津迁出,原河北体育学院留在天津,即现在的天津体育学院。今天的河北体育学院于1984年恢复重建,是在1977年10月筹建的河北省体育学校(后更名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校址上建立的,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85)教计字107号】,行政主管部门是河北省体育局。

        学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艰苦创业阶段。1984年恢复建院初期,河北体院人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白手起家,依靠河北省体育学校部分校址创办河北体育学院。开启了河北体育学院建设发展的序幕。

        第二,逐步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抓住20世纪末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内部办学资源潜力,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到2003年达到了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奠定了河北体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三,跨越式发展阶段。2005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对河北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做出调整,新班子组成之后,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更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大体育观”要求,重新配置、整合、优化体育资源;在抓好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在院本部新征地300亩,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河北体育学院与河北省体育中心合并建设的决定,制定了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绘就了河北体育学院发展蓝图。学院发展驶入快车道。

        学院始终坚持走大体育发展之路,立足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主动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已经成为河北省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型高等体育院校。

        学院目前有院本部、东校区、新校区三个校区。院本部和东校区两个校区总计占地面积533.57亩,拥有满足教学训练需要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操馆、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柔道馆、武术馆、铅球馆、艺体馆、健身房、足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以及校园内高尔夫球练习场。

        河北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新校区按照承办赛事、教学训练、全民健身“三兼容”的思路,与河北省体育中心合并建设,规划占地830多亩,计划投资11亿多元。

        学院拥有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有全新配置的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建有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骨龄检测、运动营养等20多个实验室。其中,河北省神经肌肉功能与力量训练实验室,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是我省唯一的省级体育科学研究实验室。该室完成的“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科研成果,作为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使用。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614人,成人函授教育在校生214人。专任教师242人,其中正高级27人,副高级5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6人,其中博士6人,博士后1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11人。拥有“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

        学院现设有6系、2部、1所、3个中心,1个附属体校,1个大学城教学基地。即:学校体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外语系;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继续教育部;体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中心、射击运动训练中心;体育运动学校;在廊坊市设有东方大学城教学基地。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河北省国民体质信息中心均设在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省模型运动协会、河北省定向运动协会、河北省地掷球协会总部也设在学院,学院为会长单位。党委书记张建新兼任中国乒协副主席、中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中国女子足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院长孙班军兼任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副会长。

        学院本科教育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英语、舞蹈学等7个专业,涉及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和艺术学等三个一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英语语言文学和舞蹈学六个二级学科。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近三年,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等),省部级课题28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厅局级课题35项;院管课题91项。全院共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教材58部;7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其他科研获奖27项。

        学院编辑出版的《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是省内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经过多年努力,已经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成为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河北省优秀期刊、河北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日本、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河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体育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和林肯学院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

        目前,学院面向全省和部分外省市招生,生源充足,质量较好。建院23年来,共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758人,成人函授本专科毕业生5204人。学生就业率近三年平均超过80%,特别是社会体育专业高尔夫球管理方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社会各界对学院毕业生质量评价满意度很高。其中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学院、运动队、企事业单位、公安武警系统、健身俱乐部等单位和部门的骨干力量。同时,学院还培养出了许多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优秀运动员,如奥运冠军郭晶晶、蔡亚林、苏惠娟,世界冠军张亚菲、赵颖慧、任洁、池彬,中国象棋国际大师棋王李来群、棋后胡明,世界足球小姐孙庆梅,女足国家队队员白洁、张欧影、王丽萍、刘亚丽、王坤,国家队篮球名将马健、梁达、刘军、孙悦,乒乓球国手樊建新、牛剑峰,女子铅球亚洲纪录保持者李梅素等。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坚持大体育发展观,主动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

    [!--befrom--] 2012-07-12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于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创建,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是培养武警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管理指挥和专业技术警官的高等学府。建院以来,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先后为部队输送了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5月9日武警学院开始筹建。从公安系统和解放军等单位来的创业者们,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安部和有关业务局的亲切关怀下,发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 在河北省廊坊市西郊的一片荒沙滩上,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已使武警学院初具规模。

    1984年9月1日,武警学院首期304名学员满怀期望、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进武警学院的大门。

    武警学院自创建以来,在专业体制上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是1985年上半年,使学院的办学性质、专业设置、招生对象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990年下半年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武警学院的隶属关系由武警总部直属院校改由公安部直接领导,学院也逐渐由成人高校向国家普通高等学校转变。经过这两次体制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和师资队伍建设初具特色。

    1993年初,公安部调整组建了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公安部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新一届领导班子坚决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抓班子,带队伍;抓教员,促业务;抓教学,出人才;抓科研,上档次。“一班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核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院全面建设的意见》,科学地概括了学院“国民高等教育的正规性、公安业务的专业性、管理上的军事性”这一鲜明特色,明确了“坚持‘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公安武警特色,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为边消警部队造就忠于党和人民的现代警官”的办学指导思想,使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受到了公安部和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的高度赞扬。

    1997年国家教委对武警学院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全院的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评价的各项工作中,使学院顺利通过了教学评估。

    1999年5月,公安部决定学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2003年在校生规模要达到5560人。

    1999年10月23日,公安部部长贾春旺、政治部主任祝春林视察学院,进行现场办公,为学院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部领导对于学院提出成立武警学院校务委员会、用以解决学院重大发展建设的设想,当即予以肯定。

    2000年7月31日,公安部政治部批准,成立由政治部副主任孙明山任主任、各有关业务局和学院领导任委员的的武警学院校务委员会,制约学院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将由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

    日月如梭,20年,弹指一挥间。道路是艰难的,成就是辉煌的。学院所培养的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已经成为祖国的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如今,一个享有工学学士、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集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函授教育及师职干部培训、国际维和警察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等学府已经崛起在中华大地上。

    [!--befrom--] 2012-07-12
  • 华北科技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隶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学校地处河北省燕郊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毗邻北京,距天安门30公里,北京市811、812路公共汽车直达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学校拥有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千兆为骨干的高速宽带校园计算机网络覆盖全院,可实现多媒体远程教学、VOD点播等各种综合网络应用,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图书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 89.44万册,中外文报刊1450余种,电子图书93.14万种;各类中外文全文数据库 17个,建立了较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高标准田径运动场,铺设有人造草坪和塑胶跑道,看台可容纳6000多人,篮、排、网球场、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活动设施齐备。学生公寓每间宿舍都配备程控电话和宽带网络接口,为学生生活、休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校园内教学、生活设施配套,服务网络完备,构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生活体系。

    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拥有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兼职教师7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国家级安全生产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才5人,教授136人、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229人,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42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570人。

    学校具有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自今年起开始招生。形成了全日制本、专科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本科专业设置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七大学科门类,今年共有37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招生。

    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目前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重点发展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育创新高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多人,其中外国留学生93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设有两个国家级“中心”,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的 “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中心的“中国煤炭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中心”。学校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英国伦敦商学院、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院校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常年聘请有20多名外国文教专家及教师在校任教。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构建了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校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向以工为主,以安全科技为特色的现代大学方向迈进。

    (2012年5月)

     

    [!--befrom--] 2012-07-12
  • 唐山学院

    唐山学院

    唐山学院地处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素有“京东宝地”和“北方瓷都”之称的唐山市,是一所工学为主体学科,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等多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1956年,唐山学院的前身——唐山市工业夜大学诞生在原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内。1957年经原国家高教部批准,正式定名为“唐山市业余工学院”。作为当时河北省唯一的工科业余高等院校,业余工学院在唐山市支持下,依托唐山铁道学院的高水平师资,为解放后的唐山工业培养了一大批企业家,包括当时唐山机车车辆厂、冶金矿山机械厂、启新水泥厂等大企业的厂长、总工,在完善唐山工业体系、建成特色工业城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60年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文革”期间被迫停办,直至1980年恢复招生。1983年,唐山职业大学成立。1984年与业余工学院联合办学,1985年更名为唐山大学。同年,西南交通大学智力支援唐山成立了唐山分校。1988年业余工学院更名为唐山市职工大学。1992年,唐山大学进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更名唐山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学校与西南交通大学开始联办本科专业,共7届毕业生,西南交大专家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唐山高等专科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唐山市职工大学三校实质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唐山学院。

    实力雄厚,专业齐全。学院分为南、北、东3个校区,其中南校区为院本部。学院占地33.4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6.29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机构、14个党政管理机构和图书馆、网络教育中心、学报编辑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服务机构;设有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社科联信息中心、软科学信息中心和大唐画院等研发服务机构。学院拥有先进的校园网和与专业教学配套的实验室,包括机电一体化、结构与振动工程、精细化工3个唐山市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结构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微机接口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模拟法庭、计算中心等在同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437.77万元。现有藏书54.8万册,期刊1300余种。加入了“河北省数字图书联盟”,拥有电子图书达100余万册,电子期刊达18400余种。现有400米标准体育场、国际标准网球场、50米标准游泳池和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等。开设21个本科专业,58个专科专业。各类在校生15153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435人,成教学生2718人。

    尊师重教,人才济济。学院牢固树立“尊贤敬才”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学院把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学院工作的战略重点,努力创建有利于拔尖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
    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全力打造一支与学院目标定位相适应、素质优良、规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948人,其中专任教师6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0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03人,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院在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作用的同时,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对于政治过硬、业务突出又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教师,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更快地锻炼成长,一批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正在迅速成长。现有全国模范教师、河北省模范教师和唐山市十佳教师5人,河北省、唐山市社会科学优秀中青年专家11人,市管拔尖人才、优秀专家和自然科学领军人物5人,院级教学名师7人。同时,学院还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等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

    研深覃精,硕果累累。学院高度重视科研教研工作,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院加大了科学研究投入力度,专门设立了科研教研基金,对各类立项课题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并制定完善了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相关政策,措施得力,效果显著。近3年,学院教师中有1人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人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科研成果分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取得国家专利7项,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服务唐山的基础上已辐射到省外。千余篇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百余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周周有讲座”已成为我院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促进校企合作和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唐山学院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开设“唐山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栏目,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读者群已由国内扩展到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进一步扩大了学术影响力。与此同时,学院与河北省、唐山市及周边省、市的机械、电子、建筑、钢铁、冶金、煤炭、化工、经贸等行业和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并与英国、德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从而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以及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严谨治学,英才辈出。学院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造就德才兼备、学有专长、适应性强、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学院适应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和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全院的课程建设;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使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计算机和大学英语教学成果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本专科新生录取分数线、毕业生就业率和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培养了两万多名毕业生,青山绿水,城市乡村,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五六十年代的毕业生,许多成为闻名遐迩的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八九十年代的毕业生,不少人成就卓著,成为专家、实业家或走上领导岗位;更多的毕业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务实创新,人和业兴。学院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了“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学院建立健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开拓了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注意讲政治、讲学习、讲原则、讲民主、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洁。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团结奋斗,中层干部队伍组织力、战斗力强,广大教职工心齐气顺。学院努力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师生头脑,注意联系学院工作的实际,坚持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学院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师生思想道德教育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学院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唐画院”声名远扬,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作用初显,师生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校园环境洁净幽雅,形成了奋发向上、健康和谐、朝气蓬勃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学院连续18年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继往开来,前程似锦。当前,唐山市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期,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和曹妃甸新区的规划、建设,沿海经济带的隆起,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以服务唐山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一所地方高校,唐山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决心秉承“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的校训,立足唐山,面向河北,服务环渤海地区,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同类院校最前列。唐山学院犹如一条破浪前行的航船,驶过了无数急流险滩,正扬起风帆,向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奋进!

      学院党委书记:张心昊  院长:华玉
      学院地址:河北省唐山市华岩北路38号
      邮政编码:063000

      联系电话:(0315)2028301

      传    真:(0315)2018158

      网    址:http://www.tsc.edu.cn

      电子信箱:tsc@tsc.edu.cn
     

    [!--befrom--] 2012-07-12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地处风景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秦皇岛,北依绵延的燕山山脉,南临渤海,东眺山海关,西望北戴河,自然与人文环境俱佳,实为理想的求学成才之地。

    学院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创建于1941年,2003年更名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学院现有秦皇岛、昌黎、开发区、欧美学院四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院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近11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0名;现有在籍学生37000人,其中全日

    制在校生24000人 。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图书120万册。

    学院设有动物科学系、工商管理系、化学系、经济贸易系、计算机系、教育系、机械电子系、会计系、农学系、社会科学系、数理系、生命科学系、食品工程系、土木建筑系、体育系、外语系、艺术系、园艺园林系、中文系、继续教育学院、欧美学院等21个教学单位。2007年继续面向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25个省市招生。

    学院现有果树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应用化学、职业技术教育学4个硕士点,有41个本科专业和58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农、工、文、理、法、经济、管理、教育等8个学科。

    学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学质量,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培养规格和教学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既可从教,也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随着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院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近20%的统招毕业生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四十多所著名院校的研究生。专科生可通过专接本考试选拔升入本科学习。

    我院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按中外融合的培养方案组织教学,部分专业课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授课,学生经申请注册后在国内可享有加拿大、意大利、美国等国相应高校的学籍,所修学分双方互相承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申请赴加拿大、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留学。

      办学地点及咨询电话:

      秦皇岛校区: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360号   

      昌黎校区:河北省昌黎县城关   

      开发区校区:河北省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西道18号 

      欧美学院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512号 

      咨询电话:0335—8076333     中外合作办学咨询电话:0335-8078355

      学院网址:www.hevttc.edu.cn  中外合作办学www.omxy.com

      Email:hbvsb103@yahoo.com.cn 中外合作办学omxyzs@sohu.com
     

    [!--befrom--] 2012-07-12
  •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06年,国防科工委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2009年,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河北省共建燕山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4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000人,其中专职教师2000人,教师中教授356人(含博士生导师147人),副教授471人。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39000人。 
    学校现设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 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 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有61个本科专业,已呈现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
     学校现设有21个学院,即:研究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体育学院、国防科技学院、里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 
    学校设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防重点学科和13个省级重点学科;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科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秦皇岛燕山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研制、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及技术、流体传动及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及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00余项。1999年,学校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燕山大学科技园。2003年9月,燕山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当时全国3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爱尔兰、韩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进行联合研究。 
    燕山大学4万余名师生员工意气风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科学发展,正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以工为主、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

     燕山大学办学成就简介

    燕山大学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研制、亚稳材料科学与技术、并联机器人理论及技术、流体传动及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技术、精密塑性成型技术、大型锻件锻造工艺及热处理技术、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与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以来,该校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0项。1999年,该校建立燕山大学科技园。2003年,燕山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当时全国3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

      ★独力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 

    燕山大学以其在材料科技领域的雄厚实力,独力承担在世界材料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于1998年初,1999年12月按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2006年7月28日,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3人。其中有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实验室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研究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按“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原则,注重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欢迎国内外各位专家、同行光临实验室进行指导与交流。

      ★首席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  

    2009年10月,刘日平教授主持的“空间飞行器长寿命关键构件制备与服役中的基础问题”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获得科技部支持经费3200万元。刘日平教授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燕山大学成为“空间飞行器长寿命关键构件制备与服役中的基础问题”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单位。2009年12月9日,由燕山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全面启动。国家973计划是面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由国家组织并实施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也是中国科技界影响最大、水平最高、资助力度最强的一类基础研究计划。

      ★部分学科国务院官方排名★

    燕山大学不断强化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传统学科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大力推进材料学科群,信息学科群等新兴大学科平台的蓬勃发展。这些新兴学科群中存在着大量有待探索和求证的领域,并在整个科技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占据主导位置。燕山大学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扶持重点学科从而带动学科群整体水平,学科建设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以下数据由国务院学位办2007—2009年一级学科的评估排名得来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属学院
    所属门类
    官方排名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学院
    工 学
    15名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工 学
    16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 学
    22名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 学
    25名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学院
    工 学
    27名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 学
    28名

     

    参评要求:所有具有此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必须参评意味着参评单位的该学科均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排序 没有参评的单位此学科没有博士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以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新型亚稳材料的设计原理、实验合成与结构调控”,日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批准,第一期资助经费为500万元。这标志着河北省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实现了零的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设立于2001年,旨在资助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此前,河北省从未有创新团队获该基金资助。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科技部在北京为首批确定的76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举行授牌仪式,燕山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是19家入选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动实施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以构建我国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开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国家CALIS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燕山大学承建的“CALIS河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CALIS管理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并获得国家“十五” CALIS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省中心建设工程二等奖。[9]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简称,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的公共服务体系。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2005年7月,经国家CALIS中心批准,燕大开始建设“CALIS河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经过一年的建设,设在燕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心圆满地完成了省中心的建设工作,并在全省范围内陆续开展了CADLIS(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省中心门户建设、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数据库联合引进等工作。目前,全省已有20余所高校在使用省中心的文献资源。

    国家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设立了15个省级分中心,河北省分中心是起步最晚的一个,但却取得了突出的建设成绩。

    燕山大学学术交流情况简介

    燕山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燕山大学的6个学科为接受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学科,分别为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与材料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控制理论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路与系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燕山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该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爱尔兰、韩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进行联合研究。 

    2007年,燕山大学在美国俄亥俄州托力多大学建立燕山大学海外汉语教学中心即燕山大学托力多学院。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2月2日上午11点,燕山大学与美国托力多大学联合申办的孔子学院——托力多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托力多大学表演艺术中心隆重举行。燕山大学副校长、托力多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张福成教授率领燕山大学代表团一行三人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托力多大学校长杰克布斯、教务长兼副校长海格特、各学院院长、托力多大学知名教授、托力多地区教育局代表、中学代表以及华人社区的代表出席此次仪式。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王盈领事受国家汉办和总领馆的委托,专程从纽约赶来参加揭牌仪式。

    2009年12月,孟卫东书记和张福成副校长接待了来访的比利时根特大学校长保罗•范•考温伯格(Paul Van Cauwenberge)和汉学系教授巴得胜(Bart Dessein)。会谈后,孟卫东书记与根特大学校长保罗•范•考温伯格在18楼报告厅代表两校签署了《中国燕山大学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合作备忘录》。根特大学位于比利时的主要城市根特市,是一个具有两百年历史、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放和坚定的多元文化的大学。目前,根特大学在欧洲大学排名中居前十位,是低地国家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主要机构之一,曾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根特大学校长此次来访恰逢该校成功入选欧盟EMECW对外合作窗口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果之际,两校友好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必将增进彼此的友谊,为两校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规模上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befrom--] 2012-07-12
  • 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创建于1950年,系当时全军重点院校;197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4年转属铁道部,更 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划转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一批录取。目前,学校设有18个学院(系、部)以及国防交通、大型结构监测、交通安全工程等25个研究所。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MBA和工程硕士(10个授权领域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种类。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900余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近194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4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325人,校本部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600余人,研究生近1100人。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 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近10人;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院士后备人选2人,“全国优秀教 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近60人。另外还聘请了120余位两院院士、知名学者为学校 兼职教授。学校校本部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设备总值2.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逾136万册,校园网已经实现百兆桌面、千兆主干、核心支持万兆,全 交换的网络结构。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融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 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52项,其中,《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有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人民日报》曾以《石家庄铁道学院精品课程培养“精品”学生》为题,专题报道了 学校“以一流的教学质量、育一流人才”的做法。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长期坚持服务国家及地方重大工程需要,瞄准科技前沿,集中力量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承担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 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隧道施工新技术及环境控制、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地质超前预报、大型结构健康诊断、TBM掘进技术、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工程管理等研 究方向独具特色。近5年来,学校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深空探测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800多项,科研经费达5.85亿元。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余项,其中,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卓越研究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社会科学一等奖21项。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设有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合作培养、交流交换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目前招收培养MBA、BBA、汉语及工程领域的留学生。
    学校秉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学生学习风气浓厚,集体荣誉感强,近5年来,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MCM)、全国大学生 数学建模(CUMCM)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 流设计大赛、全国交通学科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挑战杯科技大赛等国际和国家级赛事中,荣获国际奖10余项,国家级奖320多项;获得国家 专利30余项;210多名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17名学生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15名学生获“詹天佑奖学金”;考研率连续多年 保持在20%以上,部分学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学校注重思想教育,先后涌现出杨之亚、谷学志、王 红丽等一批“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河北省五四奖章”和“全国自强之星”典型,4个班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班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标 兵”,2支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校团委2003年和2008年分别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和“全国五四红旗团 委”。
    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发展快”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来保持在96%以上,两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中国教育报》以《石家庄铁道大学:96%以上高就业率的背后》为题,特别报道了学校的就业工作。60余年来,学校培养了 6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 道了学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赞誉我校毕业生为“托起彩虹的年轻人”!
    春秋甲子度,岁月峥嵘间。经过60余年的风雨兼程和历史积淀,石家庄铁道大学汇集军队、部委和地方院校优势于一身,形成了“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 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中写下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在未来的征程上,学校将再接再厉谋发展,豪情满怀向未来,努力建成特色鲜 明、河北一流、国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

     

    [!--befrom--] 2012-07-12
  • 沧州师范学院

    沧州师范学院

    沧州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园一期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9.69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实验室142个,教学设备仪器总值3300多万元;现代化图书馆1.83万平方米,藏书61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专任教师411名,教授、副教授211名,占专任教师的51.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38名,占专任教师的34%。在“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密切联系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实际,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成功之路。“出名师、出成果、出人才”已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自觉追求。学校先后有11名教师获曾宪梓教师基金奖,13人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22人被评为沧州市拔尖人才,有10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有6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奖励。2009年度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2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三大索引”论文1篇,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一幅。

    学校教风严谨,学风优良,纪律严明,建校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中多人被评为省、市、县级劳动模范、河北省“十大科技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有许多优秀毕业生在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国外高等学府执教,成为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明德博学,知行日新”校训的指导下,在校学生发奋学习,砥砺才智,自强上进,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屡创佳绩。在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学校连续两届共有4名学生荣获一等奖。

    学校多次荣获国家部委、省政府、市政府“先进办学单位”、“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科技三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建功立业先进单位”、“文明学校”、“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设有数学系、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生命科学系、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中文系、英语系、法政系、历史系、教育系、经济管理系、美术系、体育系、音乐系等15个教学系,开设 48个本、专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管、经、法、艺术等8大专业门类,部分专业按类招生。2010年面向河北、黑龙江、湖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6个省区计划招生3400人。

    学校今年七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其中①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业按计算机类招生;②旅游管理和涉外旅游两个专业按旅游管理类招生;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按自动化类招生。按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学一年后选择自己中意的专业继续深造。

    [!--befrom--] 2012-07-12
  • 承德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

    承德医学院(Chengde Medical College)是一所隶属于河北省政府的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座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

    承德医学院创建于1945年9月,前身是冀东军区卫生学校,刘韶九为首任校长;1947年9月与冀察热辽军医学校合并为冀察热辽医科专门学校;1948年1月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医学教育学家马旭为教育长;1949年3月学校迁至原热河省会——承德市,5月更名为热河医学院;1956年热河省建制撤销,学校划归河北省政府领导,1958年更名为承德高等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承德医学院。1996年6月学校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院校合格评估。2001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原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特产蚕桑研究所并入我校。2003年9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10月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

    学校本部教职工674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5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9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3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劳动模范、享受河北省政府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省管专家、省级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河北省师德模范标兵24人;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7人。学校还聘请牛满江教授、秦伯益院士等3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或客座教授。与泰国清迈大学、韩国又石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关系。

    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6001人,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在校研究生57人,留学生53人。同时以多种形式开办继续教育。

    校园占地104.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5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8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464.89万元;图书馆藏书56万册。

    有基础医学部、社会科学部、公共体育部、护理学系、中医学系、中药学系、心理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文献检索教研室、军事学教研室、临床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机构;人体解剖学等62个教研室;形态学实验中心等14个实验平台。有附属医院1所,教学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7所,实习医院40所。

    有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应用心理学9个本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等7个专科专业。同时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教育。

    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计划生育、眼科学、精神与神经病学和蚕业7个研究所;有河北省中药学科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有中药学、皮肤性病学、口腔医学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药学、肿瘤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5个硕士点。有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细胞生物学四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先后6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11月被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等三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大学生社会实践5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等部委联合表彰。同时,还获得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单位荣誉称号。于芳兰同志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爱心人物”。
     

    [!--befrom--] 2012-07-12
  • 邢台学院

    邢台学院

    邢台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创办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邢台学院位于河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邢台市。

    邢台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她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是我国殷商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时期著名神医扁鹊、包括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内的“紫金山五杰”等都在古邢台创造出辉煌的业绩;道教创始人之一、黄巾起义发起人张角也在邢襄大地留下了纵横驰骋的身影。邢台历史文化璀璨、自然景色优美,有“依山凭险、形胜之地”的美称,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有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开元寺、明代的清风楼;有著名的仙翁山(张果老山)、大峡谷、天河山、云梦山、九龙峡、天梯山等旅游风景区,“雄、险、奇、幽”,风光宜人;崆山白云洞溶岩景区,具有罕见的造型特点和地质构造,堪称“北方一绝”;柏乡汉牡丹距今2000多年,“株高八尺、花大如盘”,被誉为“神花”。此外,还有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著名人文景观。

    邢台市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0万。邢台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南接邯郸市,北邻河北省会石家庄,距首都北京仅300余公里。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家公路纵贯邢台南北,邢临(临清)高速公路、邢济(济南)、邢临(临清)、邢和(和顺)、邢长(长治)公路横贯邢台东西。

    孕育在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中的邢台学院位于邢台市区,其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始建于1910年。她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学者和一批又一批人民教师、经济和管理人才。

    目前,邢台学院本部校区总占地面积1249余亩,总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专任教师799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85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252人;现设有19个系部,开设34个本科专业和37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法、管、史、教育8大学科。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近1.5万人,学生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邢台学院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宽办学渠道。2000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澳大利亚亨姆斯格兰学院(Holmesglen Institute of TAFE Australia)合作创办了国际商务专业,她是河北省较早创办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现已连续招生8年。2005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北TAFE学院(Brisbane North Institute Of TAFE),又共同创办了商务管理专业;该专业于2007年开始正式招生。

    2006年,邢台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691人,其中54人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占报考人数的18.88%,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7.81%;2006年,邢台学院专科毕业生3443人,其中1014名专科毕业生通过河北省“专接本”选拔考试,占报考人数的53.37%,占应届专科毕业生的29.45%。2007年,邢台学院第二届本科毕业生1311人,其中160名同学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占报考人数的40%,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12.20%;2007年,邢台学院专科毕业生5001人,尽管国家将“专接本”比例限制在5%以内,但仍有765名专科毕业生通过河北省“专接本”选拔考试,占报考人数的29.98%,占应届专科毕业生的15.30%,占全省“专接本”教育计划的近10%。2008年,邢台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再谱新篇,当年2100名本科毕业生中,有231名同学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占报考人数的21.43%,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11%。

    长期以来,邢台学院植根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土壤,坚持走“开放办学、内涵发展”之路,为大学生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2000年11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莅临学校视察,并对邢台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给予了肯定; 2002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到校视察,并对邢台学院长期坚持养成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4年6月,邢台学院受国家教育部委托,成功承办了“第三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学校8次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

    2008年,邢台市政府决定将邢台学院本部周边220亩土地无偿划拨学校,整合资源、集中办学,邢台学院进入新一轮建设与发展时期。目前,包括综合教学楼、学生公寓、标准运动场等五大工程建设已经启动,预计2010年完成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邢台学院继续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邢台、面向河北、辐射全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邢台学院正以全新的风貌迎接2010年百年校庆和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befrom--] 2012-07-12
  • 邯郸学院

    邯郸学院

    邯郸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语典故之都——河北省邯郸市,是“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1905年开始办学,1950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师范学校,1982年升格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邯郸学院。

    学院占地705.85亩,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76万元,纸质图书79万册。现有教职工920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8人,博士硕士406人。

    现有二级院系部17个,本专科专业75个,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244人。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重点发展学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特色专业、教育创新高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优秀教学团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汉语教育国际推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太极文化国际培训推广基地等17个,省精品课程9门,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6个。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课题600余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各级各类奖项150余项。

    学生在全国、省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嵌入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高校网络技能大赛、国内外太极拳比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金奖、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分别与英国、西班牙、泰国、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近年来,经国家汉办审核,曾派出多名本科毕业生赴国外教授汉语。积极与东软集团、国际数码及嵌入式技术认证机构、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企业和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是国际数码及嵌入式技术认证机构授权的“嵌入式技术中国研发中心”。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创出了以“政府推动、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实现学校与社会无缝对接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主要内涵的“邯郸模式”,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光明日报》做了详细报道,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作为典型经验上报国务院,并向全省转发。

    把太极文化建设发展作为一个办学特色,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太极文化学院,与国家汉办达成了向国外孔子学院派遣太极拳教师等六项合作协议。

    高度重视校园绿化美化。校园绿化率达45%,分为17个区,有柿树园、石榴园、玉兰园、桂园、松林园、竹趣园、桃李园等。主要树种花卉有柿树、银杏、牡丹、芍药等131种。绿化环境或抑或扬,创造出特有的人文气息,构建了高品位的育人环境,为邯郸城市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已成为一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省级花园式校园。

    建校至今,累计培养各类人才7万余人,其中许多人成为了专家学者和行业名流。尤其是培养了河北98%的特教师资、邯郸近60%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师资和70%的中小学校长,毕业生支撑着邯郸的基础教育体系。

    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安全文明校园和市文明单位、优秀领导班子等省市荣誉称号50余项。

    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四省交界的独特区位优势,为学校汲取营养、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坚持“立足邯郸、服务社会、建设本科、创办名校”的办学方针,培养在适应社会需求上毕业好就业、就业能上岗、上岗能上手、上手成骨干、骨干留得住,在综合素质上爱国爱家爱他人、感恩包容会做人、知识技能有本事、就业创业干成事,适应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地方名校。

     

    [!--befrom--] 2012-07-12
  • 石家庄学院

    石家庄学院

    石家庄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
    学校占地1221亩,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建有13类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121个专业实验室,其中物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文学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图书馆藏书90万余册,各类中文期刊996种,建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期刊全文库等多个数据库资源。建有两个塑胶跑道田径场和一个天然草坪足球场,篮、排、网球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活动设施齐备。整个校园教学、生活设施完备,构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生活体系。
    学校设有15个院系、81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0个),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学校紧密结合石家庄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应用型专业和新兴学科建设力度,确定了通信工程等11个重点建设专业和化学工艺等6个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化学工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两个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拥有生物制药教育、政治法律教育两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拥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法学、社会工作等四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其中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当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三群一链”的专业格局,构建起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勤奋敬业、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78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712人。有教授91人、副教授2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7%。近年来,学校共有38名教师荣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级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和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石家庄市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学校积极构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立起“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学校十分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北戴河管理局等24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培养目标与社会接轨,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毕业生,涌现出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中学校长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生在报考硕士研究生、专接本考试中成绩优异,2010届本科毕业生总考研上线率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化工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系等院(系)在近几年均保持46%以上的考研上线率,很多学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三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4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80项、市(厅)级项目274项、横向项目57项,引进科研经费610万元;发表论文2,06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篇、中文核心823篇;出版著作(教材)92部;获专利授权18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194项。经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建立了河北省高校微生物制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石家庄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中心。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有新药开发中心等7个研发机构。     学校一贯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积极通过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社会实践等活动载体,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指导下,学生自主建立了24个校级学生社团,涉及社会公益、科技、人文社会、文化艺术、体育等5大类,为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搭建起平台。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优秀组织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校级优秀组织奖”;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累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16项,获奖数量、等级在全省高校中位居前列;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连续三年参加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32件作品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凝练了“厚德博学、崇实求新”的校训,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巩固和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戴河两度接见我校实习生,对我校的实习工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学校荣获了“河北省文明单位”、“石家庄市最具影响力城市品牌”等多项荣誉。目前,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一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befrom--] 2012-07-12
  • 衡水学院

    衡水学院

    衡水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省属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座落在京九沿线第一个省级“综合开发实验市”—河北省衡水市。京九与石德铁路,京开与太青高速公路,京九与济石太银通讯光缆在这里聚汇相交,衡水成为北起北京、南达九龙,东接京沪,西连京广的重要交通通讯枢纽和新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型集散地。距市区十公里处的衡水湖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23年的直隶第六师范。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衡水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衡水学院。在建校的各个历史时期,培养出了大批栋梁之才。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改革与发展并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现已成为冀东南地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学院占地1041亩,校舍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17万元。拥有36个基础课与专业课实验室,有12个多媒体教室,8个音像语言实验室。图书馆藏书44.3万册,期刊资料1085种,音像光盘资料10627套,并有14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由清华大学设计院设计的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图书馆2005年投入使用。校园网作为中国教育科研网衡水市主节点以千兆光纤连接。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和球类塑胶灯光体育运动场。学院固定资产总值2.4亿元。

    学院设有12个系、4个教学部、62个本专科专业。涵盖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200人,2007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

    学院拥有敬业博学的优秀师资队伍。专任教师52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75人;博士10人,硕士198人。国内外访问学者16人。外聘专家学者及外籍教师2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曾宪梓奖获得者、省级优秀教师等20人。

    学院注重提高科研水平。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50余部,主编教材145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学院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建立有网络技术应用、中华传统文化、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教育科学、莎士比亚、建筑装饰等7个研究所,承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保护等多项研究任务,生物系主持的《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列入河北省自然科学研究课题。《衡水学院学报》作为衡水市唯一对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曾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优秀学报一等奖。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教风严谨,学风端正。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形成了较完备的教学监控体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框架。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检查团、河北省教育厅督导组、河北省成人教育检查组先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学院教务处被原国家教委第一批命名为“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语言文字工作受到国家语委表彰,在近8年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在省教育厅评估中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德育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05年,学院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学院设有12个系、4个教学部、62个本专科专业。涵盖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9200人,2007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连续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两次受到国家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学院校园树木成荫,亭台错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典雅,环境怡人,被命名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和“河北省园林式单位”。2005年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八十载沧桑岁月,二十年风雨兼程。承袭着燕赵与齐鲁文化的浓厚底蕴,肩负着冀东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光荣使命,迈上新征程的衡水学院厚积薄发,正为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befrom--] 2012-07-12
  • 廊坊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自1946年创建以来,历经初级师范、中级师范、高等本科师范等阶段,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学校功能不断完善。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承“为人、为学、为师”的优良传统,弘扬“厚德博学 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传承学院文化,培育教育人才,服务基础教育,辅射地方文明”的鲜明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廊坊师范学院位于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市。凭借毗邻京津和环渤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是您学习深造和未来就业的最佳选择。学院占地面积20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专业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中心以及现代化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设施,馆藏文献达140万册,电子图书67万册,电子期刊5400种。

    学院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2个教辅机构和教育科学研究所、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材料化学研究所、遗传与育种研究所、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基础数学研究所、史学与区域史研究所等8个科学研究机构;共有39个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史、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在校生19000余名;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雕塑艺术设计为国家级精品专业,雕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和生物科学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拥有“人文教育”和“生化教育”两个省级创新高地、“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和“有机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以及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生物学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和篮球为省级精品课程;教师教育理论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化学、生命科学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努力打造教师教育为主体、经管和工程学科为两翼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能力居同类院校前列。现有教职工1402人,其中专任教师785人,教授、副教授4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27人;学院积极鼓励教授、博士承担教学任务,为学生开设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院与美国佩丁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理工学院等海外院校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广泛合作;为加强外语教学,学院长期聘用多名外籍教师;学院教师秉承科学理念,崇尚学术创新,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28项,发表学术论文2651篇。一支学识渊博、学术精湛、治学严谨、富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将使你得到优良的教育。

    学院主办《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语文教学之友》、《河北理科教学研究》、《职业时空》等五种国内公开发行刊物,其中《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语文教学之友》为河北省十佳期刊。

    学院坚持教学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制、方向专修制,积极推行厚基础、活模块、重能力、强素质的“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师范专业建立了教师职业能力导师制,实施助学考研、规范课堂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公共课改革、学科专业建设以及按院系或专业大类招生等多项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不断拓宽专业口径和专业面向,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几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挑战杯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科技创新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体育比赛、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中获得数百项奖励,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走在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廊坊市文明单位。近年来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团中央、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荣誉称号,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目前,学院毕业生已达十万余名,他们凭借在母校获得的真才实学和自身的努力,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文学家、作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党政领导干部,为母校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学院被当地誉为“基础教育人才的摇篮”。历届毕业生受到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省内外用人单位的好评。

    这里有你成长的沃土,这里是你获取知识的源泉,这里是莘莘学子迈向成功的摇篮,我们愿与广大有志青年共同携手,绘就您美好的未来!

    [!--befrom--] 2012-07-12
  • 唐山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956年建校以来,学院伴随着新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步伐,开拓进取、继往开来,六七十年代风雨兼程,八九十年代温煦积蓄,于世纪之交振翼鹏飞。

     

    学院在过去半个世纪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专门人才的基础上,满怀信心地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历程---积极更新办学观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本着“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理念,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全面增强办学实力,扎实提高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层次,努力建设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教职工满意、党和政府满意的“五满意”和谐文明高校,为埠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学院地处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占地近千亩,是唐山市规划最合理,校园设计最规整的本科院校。学院图书馆拥有纸制、电子图书170多万册和资料检索中心,6000多人容量的多媒体教室群落实现网络化统一控制,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极大方便,学院拥有60000余平方米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实验场所和3000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

    学院目前设有14个系、1个国际学院、3所分校和1所附属中学;开设有33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除教师教育类专业外,还设有法学、日语、德语、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社会工作、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涉外文秘、心理咨询、旅游管理、商务管理、园林艺术、电脑艺术设计等非师范专业。学院同时设有图书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作为有影响的省级优秀学报面向全国发行。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人才群体优势日益明显。院本部现有教职工756人,其中专任教师53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72人、副教授152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223人,其中博士28人;外聘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近40人,另有来自美、英、德、日等国的外教长期执教。学院拥有一批在国内同类院校领先的学科和知名学者,设有教育科学研究所等10个专业性研究所。近三年来,有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和省级奖励;全院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00余篇,40多篇被国际权威索引SCI、EI收录。

    学院2007年面向全国十四个省、市招生,院本部现有本、专科在校生11000余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员4000余人。

    学院审时度势,遵循本科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推进教学现代化、信息化建设。2006年,学院投资2000万元用于购置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投资689万元用于图书资料的购置和阅览手段现代化建设;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迅速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在日益激烈的就业与升学竞争中,毕业生保持了较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10%以上;全院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攀升,2006和2007两年都在20%以上(部分专业突破50%),远远高出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良好”成绩,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剧社的剧目在河北高校中独家入围、参加全国大学生戏剧节进京展演并获得成功;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举摘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连年获得多项奖励;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中力拔头筹,荣获一等奖。

    唐山师范学院作为冀东重镇的文化园府,依托唐山这座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和河北经济首强城市的厚势,依凭其厚重的经济基础和近邻京津、信息畅达的地缘优势,正面向未来、瞄准前沿、广揽贤能、理窠蕴煦,全方位迎候着四面八方的雏燕新鹰来此孵化成长,以待蓄势高飞。

      学院地址:唐山市建设北路156号
      邮政编码:063000
      咨询电话:0315—2039730、3863129
      传真:0315—2039730、3863888
      E-mail: zb@tstc.edu.cn
     

    [!--befrom--] 2012-07-12
  •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高等教育层次。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建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30年改组为热河省立师范学校,1938年改称热河省立承德师道学校,1945年改称为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热河承德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始建于1905年的河北通州师专迁入承德与之合并组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承德民族师范学校并入,2006年承德民族师专平泉分校并入。今日的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形成具有师范性、民族性、应用性的办学特色,涵盖人文科学、理学、工学、社会科学、商学等5大学科门类的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高等院校。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一百年来,学校秉承“笃学敬业、为人师表”的校训,胸怀社稷,发扬“同心砥砺、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师专精神,学校共培养毕业生6万余人,为承德乃至河北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学校从2001年开始就致力于申办本科院校工作,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形成了举全市之力支持师专申本的氛围,2006年4月已顺利通过河北省院校设置委员会的申本评估。2006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承德市教育园区,现正全力准备教育部申办本科院校评估。今天的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师资雄厚,已形成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层次类型较为完整的教育结构。新校区占地面积976.5亩,固定资产4.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3020万元,藏书56万余册,在校生6785余人,现有教职工765人,专任教师415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17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18人。设有15个教学单位, 38个专业,其中16个教师教育专业,22个非教师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物理学教育”两个专业为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心理学”和“中国近代史”两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从2001年开始,与唐山师范学院联合招收汉语言文学等7个专业专升本和普通本科班。

    科研强校初见成效。学校科研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满族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三大特色,是全国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全国纳兰性德研究中心、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承德避暑山庄研究中心。2000年以来,共承担省(部)级课题33项,出版学术著作24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99篇。《承德民族师专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被列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钦定热河志(校点本)》、《承德府志(校点本)》填补了国家该领域空白。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省级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40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承德民族师专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为实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新突破而努力奋斗!

      网    址:www.hbun.net

      学校地址:承德市高教园区    邮编:067000

      联系电话:0314—2370039    2370156

      传    真:0314—2370333
     

    [!--befrom--] 2012-07-12
  •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创建于 1904 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 ”,创始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 1909 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 ,1928 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保定师范学校”。 1978 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2007 年 3 月 16 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同意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

    学校规划用地 1194 亩,现已征用 874 亩,另预留 320 亩。新校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规划建筑面积 31.45 万平方米,现已建成 27.49 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学、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体育教育、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物理学、日语、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等16个本科专业。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综合文科教育、综合理科教育、计算机教育、应用心理学等 19 个师范专科专业。有文秘、法律事务、经济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生物技术及应用、工业分析与检验、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营销与策划、商务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摄影摄像技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物鉴定与修复、汉语、物业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体育、音乐表演、主持与播音、连锁经营管理、影视动画、产品造型设计等 34 个非师范专科专业。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设备齐全,现有物理、化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心理、语言等 8 个类别的实验室,单价 800 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4712.55 万元,并建有千兆校园网。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 86.4 万册,期刊 1200 余种,电子图书 8106 件。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 8700 余册(含珍本 8 种,善本 8 种,共 1428 卷,260册);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近千册。我校图书馆为清华同方知识资源总库和“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镜像站点,包括中国学术期刊、优秀博士硕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重要报纸等 4 个全文数据库及数字图书 158305 册。

    保定学院拥有一支教风严谨、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88人,专任教师621人,其中教授69人,副教授177人;有博士12人,硕士254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10人,外籍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的专家3人,省优秀社科专家2人,省优秀教师6人,获“曾宪梓基金优秀教师奖”9人。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两院院士师昌绪和中科院院士王梓坤为学校特聘教授,定期到校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学院还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3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为客座教授,并与澳大利亚北澳大学、新西兰的维多利亚学院、英国的霍尔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激励措施。 2001 年以来,共出版专著 17 部,编著及教材 101 部,发表论文 1597 篇,鉴定成果 7 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 29 篇,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10 项,市级奖励 65 项。另出版艺术作品集 7 部,发表艺术作品 454 件, 35 项艺术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保定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和全国高职高专三优学报。

    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新型师资的需要,从 2002 年开始,我校在“时刻盯着市场,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指导下,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新型师资为目标的整体思路,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在全省高师教学改革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发言。 2003 年 10 月 10 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培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合格师资——保定师专教育教学改革纪实》为题作了报道并配发编后语给予充分肯定。

    保定学院一直以严谨治学、立德树人为目标,早年就曾聘请李苦禅、潘梓年、黎锦熙等著名学者来校任教。 学院的前身保定师范学校曾是著名的“七·六”护校革命斗争爆发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称为“红二师”。 江泽民同志 1991 年视察河北时指出:“ 1932 年 7 月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武装护校斗争以及后来的冀南、冀东暴动,都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毛泽东同志 1975 年接见保定二师毕业生、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铁瑛同志时,称赞保定二师是“一所好学校”。 二师毕业生、著名作家梁斌根据“七·六”护校革命斗争创作的名著《红旗谱》和二师教员、著名作家李英儒创作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影响了一代代青少年。

    百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保定学院独有的校本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百年来,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仅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 60 余人,还有一批政界及教育、科技、文化界名人,如中纪委原第二书记王鹤寿、浙江省委原第一书记铁瑛、中组部原副部长杨士杰、教育部原副部长臧伯平、河北省委副书记、河北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杨泽江、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东北师大原校长丁浩川等。 目前,学校毕业生已成为保定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80% 以上的中小学校长都是我校毕业生,一些同志还走上了市、县领导岗位,为地方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 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被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befrom--] 2012-07-12
  •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23个学院,3个教学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覆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发育生物学等6个“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18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两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等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中药分析、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倍体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121人才工程”人选、“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0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17人;学校先后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引进人才、智力和资金,开展科研合作,并与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合作共建一所孔子学院。学校图书馆藏书330余万册,其中古籍20余万册,中外期刊4700余种。学校设有出版社,主办12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种。

    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近30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万多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秉承“仁、爱、精、勤”的优良传统,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朝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

     

    [!--befrom--] 2012-07-11
  •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在古城长沙,美丽的湘江之滨,座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高等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这里,是人民解放军未来科学家、技术专家和新型指挥军官的摇篮,是军队高级指挥军官的培养基地,是国防关键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研究的重要基地,更是有志于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青年学子实现人生理想的知识殿堂。 
         学校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综合性大学,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1978年学校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50多年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时,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和倡导下,学校重新回到军队序列。江泽民主席多次视察学校,并出席学校50周年庆典,为学校题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胡锦涛主席对学校5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在接见学校主  
    要领导时,对学校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50多年来,先后有100多位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来学校视察或为学校题词。 
         50多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国家、军队的重点投资、重点建设。学校是“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重点院校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22所院校之一,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985”二期重点建设院校。学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27个本科专业,91个硕士学科专业,51个博士学科专业。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领域和15个省级重点学科。在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我校参评的14个有博士点的一级学科中,有8个学科位居所在参评学科的前10名,其中有5个学科位居所在参评学科的前5名。 
         学校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中坚、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员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19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有8人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4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8人获得“求是奖”。1人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4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在岗博士生导师223人,硕士生导师697人。学校经常派出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考察、参加国际性的学术活动,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往来,长期聘有外籍教师在校任教。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高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军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员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2000年举行的第16届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学校代表队荣获特等奖,成为当年美国以外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中,我校学员获得包括特等奖在内的31项奖励。2001年,5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硕士研究生成功研制了我国首台蛇形机器人。2003年,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由2名博士生和1名硕士生共同研制的“厚膜电路式新概念节能型电热元件”获得大赛特等奖。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学校还实行本科优异生培养、硕博连读、推荐优秀学员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制度。 
         为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对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培养的要求,从2000年起,学校承担了“学历教育合训,任职培训分流”组训方式改革任务。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将是我军中、高级指挥干部的主要来源,是军队院校培训的重点。学校充分发挥综合大学各学科的办学优势,总结过去培养新型指挥人才的经验,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的成功做法,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制定先进的教育教学计划,规范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教学平台,构建通用学科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鲜明的新型指挥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教学、科研硕果累累。有80余项教学成果获部委级二等奖以上的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军队级一等奖20项、二等奖17项,部委级奖40余项。自1978年以来,学校完成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磁悬浮列车、仿人形机器人、核心路由器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1600多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居全国院校前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学校先后承担了神舟飞船、航天员系统、飞船回收系统、载人航天指挥控制系统等5个类别29个项目的科研任务,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做出了贡献。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各类学员约13万人,培训了近6000名高中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毕业学员和在学校工作过的教员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36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近300人。学校为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神舟六号载人航天7大系统正副总指挥、总设计师中有13人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周建平,神舟六号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张育林,测控通信系统总指挥董德义,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于志坚,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占地总面积5600多亩,分为四个院区。下设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学院。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有4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一批整体水平跨入国内高校先进行列的公共教学实验室。图书馆各类藏书二百六十多万册,中外文期刊5800余种,建立了全套《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检索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初具规模,校园网和园区网两套网络系统与国际互联网、国家教育科研网和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高速互连,为全校师生的学习、研究、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渠道。 
         同学们,有志于从军报国的热血青年们,三湘四水已向你们舒展温暖的怀抱,你们强军兴国的远大抱负将在这片热土上展开,国防科技大学就是你们放飞理想的起点! 
     

    [!--befrom--] 2012-07-11
  •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现任校党委书记为高文兵同志,校长为黄伯云院士。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山水交映,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现有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农林学。下设30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76个;成立了研究生院,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8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科教学基地5个。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博士生导师578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850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1663人。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全日制在校学生5万多名。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齐备。现占地面积33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73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19.49万册,电子书刊总量达41.50万册,文献数据库达92种,基本实现了馆藏中文图书全文数字化和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学校建有学术交流中心、科教大楼、体育场馆、活动中心、游泳池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学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计算机网络将各校区联为一体,信息高速公路使学校与世界共享精彩。学校还拥有以“南湘雅、北协和”享誉中外的湘雅医院等3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聚三校数十年建设与发展之合力,迎着喷薄而出的新世纪太阳诞生的中南大学,正肩负着历史重托,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befrom--] 2012-07-11
  •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是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学科独具浓厚文化背景、经济管理学科富有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起源于宋朝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时势变迁,一直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湖南大学解放后第一任校长,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在全国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湖南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 57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4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40余人,教授、副教授950余人,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8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9540余人。其中:本科生22330余人、研究生72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5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3.9万平方米。学校藏书360多万册,订有中外文数据库140多个,提供统一检索平台,可实现跨库检索。校园网设备先进、覆盖面广、功能强大,教学、办公楼实现了1000M网络互联和10/100M的桌面网络连接,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已接入互联网和校园网。 
    学校在教学上保持和发扬“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传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 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优秀博士论文2篇。通过稳定本科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6万多名高级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当选为院士。近五年,学生参加挑战杯、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TCL杯竞赛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05项次、1028人次。

    学校发挥基础好、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同时,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形成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与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科技集团力量,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会计学等都已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学校“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化学生物科技创新平台”、“汽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结构与桥梁科技创新平台”和“经济开放与贸易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十五”期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24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湖南大学,深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关怀。刘少奇、贺龙、王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李鹏、朱?基、李瑞环、乔石、尉健行、李岚清、贾庆林、吴邦国、黄菊、李长春等领导同志都曾来岳麓书院视察工作。他们指出: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一脉相承,有光荣的历史,又有大的发展,应该很好地加以重视,继承和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把湖南大学办好。  为担负起发展千年学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湖南大学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弘扬岳麓书院的优秀文化传统,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进、强化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效益,致力于将学校建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国内一流大学。

    [!--befrom--] 2012-07-11
  •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文、管、经、法、体、美、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现任校长谢克昌博士,是我国煤化工领域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山西本土培养的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思考人类、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秉承百年学府“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业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13万余名栋梁之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着力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名。学校设有62个本科专业,78个硕士点,25个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工程领域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200余名,博士生导师100余名,并有教育部工程技术部学部委员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2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0名,省级教学名师20名,100余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实行了双学位和辅修、选拔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制度,学校还是北京军区在山西省的第一个后备军官选拔培训试点高校。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并承担了包括“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各类项目39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370项,教学成果奖117项。科技开发的成果产出和转化带动了校办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加凸显山西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重要龙头的引领作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为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学校不断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大大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几年来先后与全国十几个地市和近400家企业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协议,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0亿元。

    学校进一步彰显多年来形成的“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在各级各类文体赛事中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在山西省第九届“兴晋挑战杯”高校青年师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再次折桂,夺得“兴晋挑战杯”,总成绩继续稳居全省参赛高校榜首;素有“西北王”美誉的男子篮球队连续九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并多次在CUBA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女篮、女排、男足、田径、武术等运动队也多次进入全国大型比赛的决赛,并取得骄人战果。特别是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袁晓超获得男子长拳全能比赛的冠军,为山西省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作为一所正在创建中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学校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高校开展多层次、双向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与国际间的学术高层往来更加密切,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与日提升。

    回望百年,代代理工大学人用责任与信念,铸就了世纪学府的使命与光荣;翘首明天,三万余理工大师生正用智慧与勤奋,演绎着百年老校的希冀与辉煌。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太原理工大学必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着力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befrom--] 2012-07-11
  • 第四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学科专业 

    1.培养方向、学科结构与布局 
      学校以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为主。设有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空军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疗养学);四年制药物制剂、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统计)等10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技工工艺、护理学4个大专专业。另有委托培养专业:两年制临床医学(专升本),口腔医学(专升本);三年制临床医学大专,口腔医学大专;函授本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实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预防医学,药物制剂;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还担负全军医务干部定期轮训。
      第四军医大学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基础医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
      按照国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学校学科涉及6个门类,21个一级学科。其中一级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超级链接到二级学科以及相关科室)

    2.学科情况
      我校目前具有150多个科室(教研室)。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12个,全军医学研究所9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1个。有7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1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52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30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1个,全军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此外,还有两个国家临床药理基地、1个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另设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研究所及国家“863”西安细胞工程中心。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设岗学科数量在全军院校中最多,全军医学研究所、医学专科中心数量、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数量在全军医科院校中最多。

    现任领导
       校  长: 陈祥才 少将
       政治委员: 孙长新 少将
       副 校 长: 朱应华 少将
       副 校 长: 樊代明 少将
       副 校 长: 郭明华 大校
       副 政 委: 路 刚 少将


    管理机构 
      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研究生院等5个部,20个处室,8个直属分队。
     
    院系设置
      第四军医大学下辖基础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预防医学系、护理系、研究生管理大队、轮训队、学员旅和3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医院);
     
    师资力量
      全校现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700 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博士导师163名, 硕士导师25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还聘请了8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重点学科和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航空航天医学、口腔科学(口腔内科);

    科研、教学成果 
    1.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特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狠抓五个环节 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一流人才” 
    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新体系
    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子生物学网络多媒体教育系统
    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把创新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大李培养军队卫生事业的创造型人才
    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外科学课程教学“一体化”模式和教学网络化的建设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校主编19本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2.科技成果奖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项)
    流行性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实验室研究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1项)
    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饰及其催化作用研究
    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3项)
    微电级介入定向治疗帕金森氏病
    新型肝炎导向药物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获准新的免疫膜分子编号CD226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1项)
    杀灭肿瘤和HIV感染细胞的新型T淋巴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
    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内脏初级传入中枢联系的系统研究
    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微电极边界定位法在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免疫PCR新技术的建立及其在胃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XH-超短波皮肤整形手术仪及临床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合成手性双膦配体的新方法及其铑催化剂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医学数据交互式统计分析方法体系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组合异种骨的系列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颅脑创伤机理与临床救治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在人体的分布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人原发性肝癌病因及发病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口义齿固位的研究0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消化系统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口腔颌面高速投射损伤的实验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航空供氧装备呼吸阻力容许界限》国家军用标准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单克隆抗体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及感染动物保护作用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长期模拟失重下心肌功能与结构的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的发现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牙髓尖周病的厌氧感染和根管治疗新技术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口腔粘结技术的系列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飞行员基本心理品质的心理测量方法研究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生物学特异性、作用及临床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烧伤后瘢痕增生与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及实 验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实验和临床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重症喉气管狭窄成形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方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
    神经损伤后背根节神经元递调质和受体变化与慢性痛 
    流行性乙型脑炎单克隆抗体治疗的实验研究
    核糖核酸的加工修饰及其催化作用
    合成手性双膦配体的新方法及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完全气化的超高频皮肤整形手术仪及临床应用
    肝癌单抗HAb18导向研究及应用
    延髓内脏带概念的提出及其结构机能的研究
    酪氨酸蛋白激酶Btk在细胞内外与蛋白激酶C相互作用的研究
    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炎、肝硬变和肝癌发病关系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
    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后周围和中枢不同时期退变与再生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新型生物心脏瓣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
    烧伤后瘢痕增生与挛缩畸形的临床整复治疗及实验研究
    胃癌血清MG7-Ag免疫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研制及应用

    3.医疗成果奖
    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4项)
    我国首例成功的活体肝部分移植
    微电极引导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氏病
    骨盆环区域内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应用整形外科技术于烧伤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形成产业化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成果

    国家级新药-肝癌导向药物
    国家级新药-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国家级新药-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生物芯片诊断分析系统
    基因工程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名人名师 按姓氏排列  
    毕汝刚 蔡翘 蔡用舒 巢振南 
    陈华 丁德泮 丁鸿才 樊代明 
    郭鹞 郭祖超 侯悦 纪仲愚 
    姜泗长 鞠躬 李继硕 林几 
    刘彦仿 陆裕朴 牟善初 欧阳官 
    潘铭紫 史俊南 苏成芝 苏鸿熙 
    孙传兴 童第周 涂通今 汪良能 
    汪美先 王复周 王荣光 王逸慧 
    许君伍 杨为松 游国雄 于清汉 
    张福星 张立藩 张宁仔 张学庸 
    郑集 周树夏 

     

    [!--befrom--] 2012-07-11
  •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雄踞古都西安,领略秦汉雄风,弘扬盛唐文明,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国家西部地区“一省一校”计划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

    学校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建国初期,学校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8年归属陕西省政府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在百年办学历史上,学校名师云集,群贤毕至,水利大师李仪祉、教育学家马师儒、古生物学家杨钟健、物理学家岳劼恒、史学家侯外庐等曾在此主政,和平老人邵力子、文学家曹靖华、语言学家黎锦熙、早期著名革命家罗章龙、地质学家张伯声、物理学家江仁寿、唐文学家傅庚生、历史学家陈直、热化学家冯师颜、数学家刘亦珩、地理学家傅角今等均执教于此,康有为、鲁迅、于右任、李四光、华罗庚等曾在此讲学。这些大师的风范激励着一代代西大学子。今日之西大,俊彦济济,英华荟萃,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如中科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学家高鸿,中科院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张国伟,理论物理学家、“侯氏理论”创立者侯伯宇,数学家、“王氏定理”创立者王戍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古生物学家舒德干,首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无机化学家史启祯,学校名誉校长、历史学家张岂之,有突出贡献专家、经济学家何炼成等。

    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西大人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始终以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为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铸就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西大精神,形成了“团结、进取、民主、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声誉的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学校现设25个学院(系)、71个本科专业,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具有教授资格审定权和自行遴选确定博士生指导教师权。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及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6人,教授270人,博士生导师273人,副教授350人,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了“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提高素质、注重创新、激励个性、体现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近年来,学校共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现有陕西省精品课程3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陕西省教学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陕西省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陕西省特色专业8个,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1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优秀基地2个。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各类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5300余人,外国留学生700余人。学校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建国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0余万人,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或领导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隆飞、田在艺、任纪舜、刘昌明、侯洵、张国伟、张殿琳,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任益民,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荣立一等功、受到中央军委表彰的弹道专家闫章更将军,新中国第一代爆破力学专家王茹芝,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著名诗人牛汉、雷抒雁,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文艺评论家何西来,经济学家张维迎、魏杰,全国知识分子的楷模罗健夫,献身于大漠戈壁的烈士杨拯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玉虎,担负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重任的王岐山、陈宗兴、申健、冯岭安、张丁华、宋汉良、安启元等就是西大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23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1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亿元。由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赠建的西北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60余万册,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或省部级以上项目达40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18项,发表学术论文12700余篇,出版专著700余部。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学校近年投资达2亿多元,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25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日、英、法、德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接待来访学者、专家5000余人;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10000余人;每年派出合作研究、讲学、进修等人员100余人。为加强国际交流,扩大留学生数量,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学校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学校还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现已成为我校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befrom--] 2012-07-11
  •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咸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

    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设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设有20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2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学校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学生251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100余人,硕士研究生6100余人,本科生15200余人,留学生14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380余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44人。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十五”以来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8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16个陕西省名牌专业,有19门“国家精品课程”,52门“陕西省精品课程”。“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国防科工委重点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已获“国家优秀博士论文”11篇。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十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780多项,其中牵头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104项。科研经费连年递增,2005年达9.07亿元。2006年达9.39亿元,均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2007年达11.97亿元。“十五”以来,共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6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项,国防科技奖164项。学校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04、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人才培养精英辈出。建校以来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4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博士3000多人,硕士15000多人。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有34名博士和教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校友中有3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位将军和6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一大批校友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

    学校国际合作快速发展。已与美、俄、德、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是“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建设院校;有2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立了26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内的12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海阔天空铸辉煌。教育大发展、国防大加强、西部大开发为西北工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西北工业大学将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为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befrom--] 2012-07-11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