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01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试题继续贯彻和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和教育目标,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服务教育教学,凸显学科的文化意涵与化育功能。试卷注重整体设计,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现象与发展,构建纵深开阔的认知框架,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总体框架中加以反思与考查,反映出世界背景下的中国与中国视野里的世界。试题立意深远,视野开阔,题材丰富,形式活泼,开放多元;充分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原则。同时,历史试题秉持考试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凸显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更是“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内容。试题多角度、多层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考查。
如,第12题通过“王”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引出中国文字之源甲骨文,以及“仁政”、教化等儒家思想等核心内容,既考查重点知识,也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之源进行思考。第37(1)题以《史记》为切入点,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绵延两千年的正史写作模式,对塑造民族精神的内核产生深远影响。第41(2)题从紫砂壶制作技艺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入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归纳建国后紫砂壶生产历程的特点,使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二、突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唯物史观
1.弘扬主旋律
试题着重考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历程的理解,加强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17题主要考查红色文化,将苏联对中国革命脱离实际的指示与毛泽东等人的革命实践相对比,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历程的理解。第18题则以漫画的形式,考查1945年前后的国内局势、国共合作、《双十协定》等重点知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历史责任感。第19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文化,选择抗美援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关系。启发学生从历史角度认知新中国强大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国际政治局势。
2.坚持唯物史观
第37(2)题从19世纪欧洲史学发展的角度,将唯物史观放在它所诞生的背景下考查,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对史学的影响。让学生用课本上学到的唯物史观作为工具,来分析唯物史观所诞生的社会背景,而不是机械地背诵唯物史观内容。这样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也考查了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