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社会生活,重视社会实践
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强调社会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导向,引导考生拓宽观察视野,思考社会现实,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试题情境有来自身边生活的机票价格、“懒人经济”、“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建议、社区参与“路见”、“开往春天的列车”,还有反映时代发展的京张高铁的建造、“蓝天保卫战”、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的美好生活、国家经济政治的重大发展等。试题内容涵盖了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引导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试题贴近生活,宽广融通,考查考生12年的生活积累,促进学生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由做题到做人做事转变。
四、实现基础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试题重基础、抓主干,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考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突出核心和主干知识,不考偏难怪题,强调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引导教学向课堂和教材回归。确保试题的有效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力求把学生的创新能力考出来。
在以往的基础上,2018年政治试题进一步寻求考查内容、考查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新方法、新思路、新解答。
第39题“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方法,从《诗经·卫风》古老的物物交换,到信息、思想和观念的交换,引导考生从具体的一般的生活情境上升到哲学高度。试题既有明确的知识考查角度,又给考生根据个人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自主选择的空间。试题采用等级评分的评价方式,考生可以开放作答,给个性化的表达留下了空间,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上手,都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水平,发挥激励式评价的作用。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