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鲁迅的女生因为一部日剧迷上法律,高考成为语文赢家,最终考取北大法律系。北京三十五中的常馨予同学,在今年高考中,无心插柳成为语文学神,就连自己也觉得有那么一点神奇。
常馨予是三十五中文科班的一名女生,被同学戏称为“千年老二”的她一直距超级学霸有那么一点距离,然而,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她傲娇地逆袭成为文科班的学神,语文考了140分,总分进入北京市前十名,并报考了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法律系。
高考作文选择“能抒发真情实感的题目”
语文得高分,写作是关键。今年高考的两道作文题,常馨予选择的都是能够抒发心中真情实感的题目。小作文选择的是《红岩》这部作品中成岗这一人物形象写一段排比句。《红岩》是常馨予在高三时读的,但她并没有怀着红色经典的角度读,而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读,“读了之后特别受感动。主人公虽然有英雄背后的理想化、抽象化的成分,但小说写出了中国人自然流露的情怀。”
常馨予自称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每每读到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人的事迹,总会哭得稀里哗啦。在她看来,写作必须由感而发,作文生搬硬套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得高分的。
语文老师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课堂表达
常馨予的中学六年时光都是在三十五中度过的,六年一贯的人文氛围熏陶,让她有了成为“志成文人”的小心愿。说起语文,常馨予起初并不是语文学霸。但她渐渐爱上了语文,很多老师,更是点亮了她学习语文的小宇宙。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初一的语文老师杜广运老师特别强调语文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甚至允许学生质疑文言文中的注释,常馨予忽然意识到,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杜广运老师位学生们推荐了一系列书单,包括《莎士比亚悲剧集》《但丁神曲》这样的西方古典名著,“虽然我们当时并不能充分理解这些著作背后的意蕴,但是阅读国外名著时,我们能够体验其中文字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
常馨予印象中,高中时候的张成勇老师是一位激情满满的老师,总是引导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自那时候起,常馨予在语文课上特别爱发言,参与的小组讨论特别多,在表达与思辨的过程中,似乎找到了抒发自己的出口。高三时期的班主任常丽老师,在学习期间一直带着她点滴进步,为了让小作文可以写得更出彩,甚至一遍遍地探讨一个词的用法。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