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比、想象、思辨……以上这些能力素养,是语文学科要完成的培养任务。高考命题要求考生以此为工具,来展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所谓文以载道,或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行文至此,这才感到,评价一道试题的好与不好,是一件何其难的事情。我们费劲巴力地评价一道题,很多时候,谈论的实质不是它内在的国家意志和能力素养,而更多的是它合不合我的心。在我看来,任何一道作文试题,都是无比浩瀚的,我们盲人摸象一般地碰触到一些东西,可能遗失的更多;作语文老师的也并不万能,我们一时想不出来的东西,那么多考生中总有比我们更聪明的,不必过分替新青年们担心;纵使相当多的考生对某个作文试题哑然了,其原因到底缘于命题还是教学,亦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北京卷近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尽管有可以改进的余地,但我以为它的价值——无论思想性还是学科性——还没有被一线师生认识清楚。故写此文,以直面国家级大考的现实,且思考教育者的担当。(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评阅专家组成员)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