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成绩不足300分就无缘大学,一辈子只有一次补考机会
“高考”题量不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每年3月开始是德国的高中毕业考试季,会一直持续到7月份。由于德国各州实行的教育管理法规不尽相同,各州Abitur的考试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每个州有自己的Abitur时间,比如黑森州已经考完了笔试,而拜仁州还没开考。
要想申请到理想的大学,Abitur成绩是关键,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高中最后两年的平时学习成绩和毕业考试成绩,这两项加权计算后得出来最终总成绩,满分是900分,其中600分是平时成绩,300分是毕业考试成绩。如果总成绩不足300分那就无缘大学了,而且一个考生一辈子只有一次补考的机会。
另外,Abitur考试形式除了笔试,还有口试,通常是3+1或4+1,也就是三或四门笔试外加一门口试。一般是三或四个主修加一个辅修科目,其中主修笔试一般在两星期内完成,辅修在三星期后进行口试。这样一来,Abitur考试从开始到全部结束,一般需要一个多月时间。
德国Abitur每次考试的答题时间一般为3-6个小时。可以带食物和饮料进入考场,也可以随时上厕所。所有外语类考试允许携带词典,数学考试还允许带计算机和数学公式表。考试的宗旨是测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融汇贯通,不需要死记硬背。
Abitur考试题量不是很大,考生可以从考题中三选一,选择自己擅长的题目作答。考试内容多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对问题的观察角度和逻辑分析的深入程度,往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把一个复杂的题目分解为几个层层递进的小问题,然后再逐一解释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以下是拜仁州的德语模拟考题——歌德的诗歌《重逢》:
a)赏析点评一下沃尔夫冈·冯·歌德的诗歌《重逢》。在评论时,请特别注意诗中所指的世界和人类本质形象,并请参考本文附录中摘要的歌德《颜色论》。
b)根据您对歌德《重逢》的赏析结论,请自由选择另一位作者的文学作品做比较,指出自然科学的观点是如何影响文学作品的。
大家不要小看这道题,这里涉及了关于科学理性和文学感性的探讨,比如歌德驳斥牛顿对“光产生不同颜色的解释”是错的。解题不仅从文学角度,还可以从哲学思辨入手。第二题还要自选另一位作者的类似作品,这其实是在考察平时的阅读质量。
考生联名抗议各州考试难度不一
统一“高考”仍争议不断
考生请愿希望“高考”统一出题
反对者认为统一“高考”只会降低整体教学水平
建立“中央题库”,各州可从中抽取考题
前不久,近10万名刚刚参加了2019年高中毕业考试的考生联名抗议,要求放宽数学考试的评分标准。抗议的起因是今年一些州(巴伐利亚、下萨克森、图林根等)的数学题太难了,甚至出现了老师从来没讲过的内容。有些老师也站了出来为学生说话,希望教育局认真对待学生的请愿,寻求一个公平的解决办法。
然而,各个州的解决办法却大相径庭。萨尔州经过调查,发现今年数学题的难度的确超出了以往的考试水平,学生的分数会被相应地适当提高。巴伐利亚州和下萨克森州认为,题目虽然难了一些,但没有超出范围,所以维持原判,不会放宽标准。这两个州的学生虽怨气满满,但也无能为力。
考生请愿事件不仅引起了媒体的持续关注,一些教育界权威也加入进来,比如巴登-符腾堡州的文化部长苏珊娜·艾森曼呼吁,对复杂而不统一的德国“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完全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至少统一出题,统一考试时间,从而平衡联邦各州不同程度的教育水平,让学生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从2017年开始,针对“高考”出题成立了一个所谓的中央题库,各州可以选择从题库中抽取德语、数学、英语和法语的考试题。建立这个中央题库的目的是让各个州“高考”题的难易程度有可比性,然而各个州仍然有自主出题的权利,即便从题库里抽取了题目,也可以自由修改或放宽评分标准。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