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那些小说都看完了,就开始读经典。”不过,到现在,林琦对书籍的涉猎都相当庞杂。最近,唐明冰老师布置给她一个任务——列出10本推荐阅读的书籍。在她列出的书目中,除了最喜爱的汪曾祺,有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也有爱伦坡的《红魔假面舞会》;有《柏拉图全集》,也有科幻小说《三体》;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也还有《毛泽东选集》。
林琦觉得,不一定要刻意地从一开始就阅读经典,可以从一些类型小说入手,而且不少现代小说往往是对经典著作的仿写,甚至一些不怎么样的网络小说也有可取的部分,“对阅读本身产生兴趣后,才会养成多读书的习惯,而且好的坏的都读过了,才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对文本的选择。”
喜欢阅读 因为有种庞大的饥饿感
关于对未来的考虑,“如果可以做学术研究就做学术,不能的话会考虑做老师”。林琦心目中的学者,是独立的有自由思想的人,做事情都能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她向往的学术研究生活,是能够专心地研究和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
虽然“不食人间烟火”,但林琦不仅不是书呆子,还热衷社团活动,是学校辩论社的骨干,还拿过五六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虽然她并不喜欢演讲,每次都是被逼着参加,“既然要做不是特别喜欢的事情,又要为此花时间,那就更应该做好,否则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
不过,这个在演讲比赛、辩论赛屡屡夺冠的姑娘,参加完“博雅杯”的面试出来,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面试教授追问她看了哪几个版本的《世说新语》,她这才觉得,自己的积累还很不够。
除了埋首书堆,林琦还很爱看电影。初三的时候,她负责学校的“周末剧场”活动,从挑片子、做海报、张贴到调试现场设备都是她的任务。林琦还建了一个班级论坛,在上面交流和评论。
但和看电影相比,林琦仍然更爱读书,“看电影太慢了,而且带入了太多导演的主观感受,但读书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见解。”阅读之余,她爱思考,也爱分享和表达。她记得,高二时,自己写出的文章和当时的语文老师魏奚云意见完全相左,但老师仍然会大声地在班上读她的文章,她说:“我很感谢那位老师。”
“喜欢阅读,因为有种庞大的饥饿感。”这位17岁的姑娘说。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