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麟溢画
佚名
“乖,去你舅舅房间叫他出来吃饭。”外婆连抱带拉的把我往堂屋左侧的新平房里推。
“我不去,舅舅会骂人的。”我带着哭腔,小手死命地拉着门框。
那是1993年,当时我差不多7岁,而那一幕成了我对高考的最初印象让平日里乐观、随和的人变得沉默或一触即发。
自从高考落榜的消息传来,舅舅已经一连一个星期没出门了,而外公外婆除了失望,更多的是担心偶尔的一句话触痛了舅舅。
在我的心目中,舅舅是不可能落榜的,他上的是县里最好的高中,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舅舅的刻苦是邻里有目共睹的,村里人都说舅舅肯定会是九塘村的第一个大学生。那时候,外婆的村里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对于农村人来说,考上大学就意味着鲤鱼跃龙门。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落榜对于舅舅的打击有多大,他肩上负载的是全村人的荣光。
复读对于那时的高三学生来说应该是常见的事,很多人都是一而再的复读,像近几年许多考美院和艺术学院的学子一样,直到考上理想的学校。那个暑假,很多前来安慰舅舅的老师都鼓励他复读,说复读一年还是很有希望考上的。于是,舅舅走上了复读之路。
庆幸的是,经过一年的复读,再次参加高考的舅舅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的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年暑假外公宴请了全村的大大小小,老屋前的土院摆满了宴席用的圆桌,大红的喜字在每张桌子的正中央贴着,神龛上也点上了两支大红的蜡烛。一大早,外公就领着舅舅上祖坟祭拜并报喜去了,不到中午邻里乡亲全来贺喜了。那时的舅舅虽然戴着厚厚的四方眼镜,那神采却是如此光华耀人,把整个堂屋都照亮了。妈妈在外婆房间里整理大家送来的贺礼,我进去的时候看见床上放着一个红彤彤的大信封,妈妈说那是录取通知书,满脸的笑容如此醉人。
原来高考也可以让人精神百倍,容光焕发。当时的我便下定决心将来也要考个好大学,让妈妈为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