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系建于2008年初,现设有内科教研室、外科教研室、口腔教研室和康复针推教研室,由学院内和附属学院的教师共同完成临床系的教学和专业建设任务,各教研室设双教研室主任和双教学秘书(由学院和附属医学各派1人),各专业设双专业带头人,着力打造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临床医学系现有校内教职工27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讲9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博士1人;校外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7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
临床医学系现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康复技术四个专业,共有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分别与宁德市医院、解放军476医院合作办学,举办临床医学定向班和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方向)班,实行1+1+1办学模式,共同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卫生、口腔医疗、康复、针灸推拿等工作。
临床医学系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康复治疗技术),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项(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院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1项(口腔医学),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项目1项(临床医学),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项目1项(口腔医学实训基地)。目前拥有5所教学医院和26所临床专业实习医院,基本满足各专业的实习需要。
一、历史沿革
学院医士专业办学历史较久远,办学底蕴较深厚。福州医士学校于1951年3月开始招收医士科第一届学生,1955年福州医士学校并入福建卫生学校。福州卫生学校于1979年9月招收医疗大专班。90年代以前,医学专业没有进一步细分,统一称为医士。90年代后,医学专业二级分科相对细化,开始招收公卫医士、五官医士、麻醉医士、乡村医士、儿童保健、中西医士、妇幼医士、林业医士、农医班及医学大专班,并与部分医院联合办班,如省人民医院医士班、省防疫站卫医班和省职防院卫医班。学校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主要分布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等工作。福建卫生学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2005年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初,学院决定成立临床医学系,省级机关医院为我院直属附属医院,任命附属医院魏真副院长为临床医学系主任,筹办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4月学院通过教育部医学类专科专业评估,于同年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2010年3月学院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类专科专业评估,于同年9月招收三年制专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
2010年8月通过教育部高教司审批并备案,增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于同年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
2015年8月通过教育部高教司审批并备案,增设针灸推拿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于同年9月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针灸推拿专业学生。
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系部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能力的根本和基础。临床医学系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专家和医院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整合学校和医院的优质资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提供平台,反馈学生临床学习情况。临床医学系每个专业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指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等决策性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隶属于医药卫生大类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建立并实施“3+1”新人才培养模式 (即:3指包含专业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学习和临床顶岗实习在内的3年在校教育;+1指应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学生毕业后1年内的助理执业医师考试跟踪培训),构建适合基层医生岗位素质与能力需求的“岗位任务+职业方向”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其中实践教学主要包含课内实践、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建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较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制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目前实训室的数量、仪器设备能满足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根据市场需求,临床专业积极开展专业群建设,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影像诊断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宁德定向班)、临床医学专业(民族班)等。近几年学院先后与省立医院、涵江医院、宁德市医院、福州空军医院等签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开设校企合作班,使学生提早接触临床,大幅度的提升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切实落实学院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医药卫生和健康服务业需求为导向,对接“健康福建”建设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口腔医学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知识与技能的需要,联合院企开发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注重口腔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入学接触口腔专业开始,临床能力的培养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以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标准、执业资格考核、省及全国口腔技能大赛评分体系为标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2015、2016年两年连续荣获“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近三届毕业生国家助理口腔执业医师资格通过率位居我省高职院校前列。口腔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420平方米,设备总值近200万元,配备有口腔临床实训室、口腔修复实训室、口腔修复工艺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消毒室、牙体解剖实训室/技工室、口腔标本模型陈列室、附属医院口腔科为一体的现代化口腔医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各项对接临床的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校外实训基地以省内外各大城市的三甲或二甲以上医院为主。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了适合各级基层康复治疗师岗位素质与能力需求的“岗位任务+职业方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拥有较完善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于2012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总经费预算为480万元。目前已对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软件设施进行相应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以省内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为主体。院校共同建设,完善教学场所、配备教学设备,满足学生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
针灸推拿专业是教育部2015年批准设置,并于2015年9月开始招生。专业以针灸推拿技能为主线,文化传承为依托,按照中医执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构建基于诊疗过程为目标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按照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要求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强调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先进性、科学性,为考取上岗证服务,使学生就业后适应性强,有发展后劲。由于专业设立时间短,在校内原有针灸推拿实训室、综合理疗室基础上,正继续建设完善相关实训设施,为学生后续的技能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教师团队建设
1.临床医学系共有教师124人(校内教师77人 ,校外教师34人),具体构成如下
专业
|
专任教师人数
|
兼职教师比例
|
教师学历情况
|
教师职称情况
|
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不含在读)
|
具有博士学位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康复
|
9
|
3
|
6
|
0
|
3
|
3
|
3
|
口腔
|
21
|
8
|
9
|
0
|
10
|
9
|
2
|
临床
|
50
|
20
|
21
|
0
|
20
|
16
|
14
|
针推
|
10
|
3
|
7
|
1
|
4
|
3
|
3
|
2.临床医学系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制定了培养目标和计划。优先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技术交流、学术会议、专业调研、国内外访问学者或教育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活动。优先资助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申报国家和省级教研、科研课题,支持参加学术团体的活动。优先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主持或主要参与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以丰富其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水平。


3.临床医学系教师教科研情况:
-
近三年申报省厅级科研立项9项,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1项,市级1项,院级11项
-
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2篇,权威期刊7篇,核心期刊4篇
-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教改项目4项,教学成果奖3项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汇总表
项目
类别
|
申报年度
|
课题
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
负责人
|
项目
参与人
|
经费
(万元)
|
完成
时间
|
课题
状态
|
省教育厅B类
|
2013
|
JB13326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成骨的实验研究
|
朱淑倩
|
吴东、吴碧莲、郑向红、李泳宁、史河秀、黄晓敏
|
0.30
|
2013-2015
|
在研
|
省教育厅B类
|
2013
|
JB13333
|
膝上长血管转位吻合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大创面的应用解剖
|
林加福
|
陈玲珑、吴碧莲、叶榕、林浩、丘万生
|
0.25
|
2013-2015
|
结题
|
省教育厅B类
|
2013
|
JB13600S
|
构建高职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实训综合化教材的研究
|
郑向红
|
陈玲珑、林国威、林萍、刘璎婷、吴碧莲、兰宝金、叶榕、徐秩彦、郑欣、许颖、林加福
|
0.20
|
2013-2015
|
结题
|
省教育厅B类
|
2013
|
JB13602S
|
高职院校医学生理学双语教学研究
|
许颖
|
郑向红、蔡玲玲、陈戴和、叶榕
|
0.15
|
2013-2015
|
结题
|
省教育厅B类
|
2013
|
JB13611S
|
青春期性教育资源的网络可及性研究
|
陈戴和
|
余彩云、石业源、郑向红、强焜、许颖、叶榕
|
0.15
|
2013-2015
|
在研
|
院级
|
2013
|
2013-2-7
|
ABCB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患者激素耐药相关性探讨
|
许颖
|
郑向红、曾慎宝、黄进宝、王一铮、郑欣、邱万生
|
0.40
|
2013.3—2015.3
|
在研
|
院级
|
2013
|
2013-2-8
|
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新术式的应用解剖研究
|
林加福
|
陈玲珑、兰宝金、王俞、郑鸣、叶榕、卞祖安
|
0.35
|
2013.1—2014.10
|
结题
|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2014
|
2014-G-57
|
硼对乌鸡肉质药学作用的影响
|
陈玲珑
|
董芳、李仁斌、林加福、肖健
|
5.00
|
2014.6-2016.9
|
在研
|
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B类
|
2014
|
JB14206
|
EGCG对过氧化氢诱导小鼠植入前胚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史河秀
|
王世鄂、陈玲珑、吴碧莲、叶榕、修丽莉、贺琳、程宵翔
|
0.30
|
2014-2016
|
在研
|
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思想政治工作专项)B类
|
2014
|
JBS14649
|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教育方式的模型分析
|
吴涵梅
|
邱滚忠、曾婷婷、陈恩平、林来元、高长花
|
0.15
|
2014.12-2016.06
|
在研
|
省职教学会
|
2014
|
|
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实践体验教学流程的构建——以《生理学》课程为例
|
郑欣
|
林国威、张祥捷、张志岷、郑向红、张平、许颖
|
0.15
|
2014-2015
|
在研
|
院级
|
2014
|
2014-2-1
|
CREB在不同品系小鼠早期胚胎中的分布
|
史河秀
|
叶榕、吴碧莲、陈玲珑、朱淑倩、王世鄂
|
0.30
|
2014.1-2016.6
|
在研
|
院级
|
2014
|
2014-2-2
|
淫羊藿苷对ICR小鼠早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
叶榕
|
林国威、陈玲珑、史河秀、卞祖安、王世鄂
|
0.30
|
2014-2015
|
在研
|
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
2015
|
JA15782
|
淫羊藿苷对小鼠植入前胚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叶榕
|
王世鄂、林国威、史河秀、林晋、陈戴和、林加福、修丽莉、黄晓敏、杨坦
|
1.00
|
2015-2017
|
在研
|
院级
|
2015
|
2015–1–1
|
代谢综合症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
|
姚琼华
|
林浩、吴碧莲、刘景城、叶榕
|
0.30
|
2015.1-2016.6
|
在研
|
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
|
2016
|
2016–1–1
|
多靶点阻力运动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
张蕴
|
田丰玮、毛翔、周熙、陈玲珑、郭洁梅、徐丽莺、林晶、郑松、陈振沅、胡信林、吴晓丹、史晋叔
|
5.0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级
|
2016
|
2016–2–1
|
长春新碱致兔耳缘化疗性静脉炎的ICAM-1,VEGF表达研究
|
修丽莉
|
邱腾颖、史河秀、杨坦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级
|
2016
|
2016–2–2
|
褪黑素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
林晋
|
周瑞祥、林国威、唐风华、罗建华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级
|
2016
|
2016–2–4
|
ARS评分表对APA术后高血压预后的评价
|
林玉琼
|
林国威、潘在兴、周丽敏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级
|
2016
|
2016–2–5
|
我院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状况调查与患龋相关性研究
|
朱淑倩
|
潘在兴、陈玲珑、吴碧莲、马清璇、吴隆宝、全程玲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级
|
2016
|
2016–2–8
|
针刀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文献研究
|
陈振沅
|
吴晓丹、胡信林、林晶、史晋叔
|
0.50
|
2016—2018
|
在研
|
院级
|
2016
|
2016–3–2
|
康复治疗专业运动治疗技术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
|
郭洁梅
|
陈永华、郑昌岳、徐丽莺、郑松
|
0.30
|
2016—2018
|
在研
|
四、临床医学系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1.叶永胜同学于2013年7月6日在韩国大田保健大学参加第三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校生国际技能大赛,获(石膏组)银奖,陈枫老师获优秀教师指导奖。

2.学生参加全国技能比赛和省赛获奖情况
表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技能比赛和省赛获奖情况
年度
|
牙体雕刻
|
全口排牙
|
口内备洞
|
口修备牙
|
2012年全国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
|
一等奖(11口腔101-叶永胜)
|
优秀奖(10口腔101-陈熹、林若云)
|
|
2013年全国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
|
三等奖(11口腔101-郑建能、张海燕)
|
三等奖(11口腔301-戴阿香)
优秀奖(11口腔301-余巧玲)
|
优秀团体奖
|
2014年省口腔医学技能大赛
|
|
三等奖( 12口腔301-刘栋、林玲)
|
二等奖(12口腔301-胡芊芊)
三等奖(12口腔301-黄丽文)
|
团体二等奖
|
2014年全国日进杯口腔工艺技术展评暨口腔医学技能大赛
|
三等奖(13口腔301-傅建东、蔡栋钧)
|
三等奖(13口腔301-黄李汸)
优秀奖(13口腔301-吴小童)
|
一等奖(12口腔301-黄丽文)
|
优秀奖(12口腔301-刘栋)
|
口腔工艺技术组优秀团体奖
|
口腔医学组团体第三名
|
2015年省口腔医学技能大赛
|
三等奖(13口腔301-朱丽婷、陈俊杰)
|
一等奖(13口腔301-杨圣杰)
二等奖(13口腔301-石智英)
|
三等奖(13口腔301-王建玲、杨玲)
|
二等奖(13口腔301-林若云)
三等奖(13口腔301-何娉)
|
口腔2队(朱丽婷、石智英、王建玲、何娉)团体第一名,一等奖
口腔1队(陈俊杰、杨圣杰、杨玲、林若云)团体第五名,三等奖
|
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口腔技能表演赛、首届“黄炎培杯”职业技能(口腔技能))大赛
|
雕牙和排牙组一等奖(朱丽婷)
雕牙和排牙组的二等奖(陈俊杰)
|
牙体制备组一等奖(王建玲)
牙体制备组二等奖(林若云)
|
2015年第十三届“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
|
“日进杯”牙体雕刻组三等奖(朱丽婷、陈俊杰)
|
“日进杯”全口排牙优秀奖(朱丽婷、陈俊杰)
|
第一名(王建玲)
三等奖(林若云)
|
第一名(林若云)
三等奖(王建玲)
|
王建玲、林若云获“日进杯”口腔医学组团体第一名;
|
2016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口腔技能大赛
|
雕牙和排牙组一等奖(蒙勇冰)
雕牙和排牙组的二等奖(张丰富)
|
牙体制备组一等奖(郑依婷)
牙体制备组二等奖(黄晓娥)
|
2016年第二届“黄炎培杯”职业技能(口腔技能))大赛
|
郑依婷获口腔医学组个人全能金奖
|
2016年第十四届“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
|
郑依婷、黄晓娥获“日进杯”口腔医学组团体第一名
蒙勇冰、张丰富获“日进杯”口腔工艺组团体第三名
|

表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技能比赛获奖情况
竞赛名称
|
项目
|
名次
|
姓名
|
班级
|
2015年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竞赛
|
理论知识
|
二等奖
|
许旖萱
|
13康复302班
|
理论知识
|
三等奖
|
吴珍珍
|
13康复301班
|
理论知识
|
三等奖
|
谢志全
|
13康复301班
|
患者面谈
|
三等奖
|
吴珍珍
|
13康复301班
|
康复评估
|
三等奖
|
谢志全
|
13康复302班
|
治疗/干预
|
三等奖
|
许旖萱
|
13康复301班
|
团体奖项
|
三等奖
|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五、社会服务
本系下设有中高级保健按摩师、口腔中级修复工职业鉴定站,先后组织了8名专业教师参加福建省保健按摩师考评员考证培训并获得保健按摩师考评员资格证书。近3年来共举办中、高级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与考试4期;近3年培养1091人获得中高级保健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从2006年起已鉴定口腔修复工220人。申报省继续教育项目4项,培训人员达1000人次以上;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服务,鼓励教师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急救培训”,到中小学开展“科普宣传”“青春期性教育”服务人群1000人次以上。每年9月20日在校园内以全国爱牙日为主题,口腔专业学生为全院师生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宣传口腔科普知识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