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原来麦冬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这么讲究,这次下地干活真是学到了书本外的大学问!”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青襄兴农”实践队队员小马擦着额头的汗水,兴奋地和同伴分享着收获。6月26日,这支实践队伍走进莆田晖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扎根中医药种植基地,在躬身实践中探寻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密码”。
图为实践队队员小马与同伴分享收获。黄雪欣 摄
图为晖源负责人为实践队成员介绍中医药植株。黄雪欣 摄
在晖源生态农业中医药种植基地,实践队员们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田间课堂”。基地负责人带领队员们穿梭于麦冬、黄精、金线莲等中药材种植区,详细讲解各类药材的种植条件。“麦冬适宜种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砂质土壤中,对水分要求‘见干见湿’,过度积水会导致烂根”。负责人一边抚摸着青翠的麦冬植株,一边向队员们介绍,“每年3-4月是最佳种植期,此时种植的麦冬经过充足的阳光照射和生长周期,药用成分积累最为丰富”。队员们眼观心听,认真记录着土壤酸碱度、光照时长与药材生长周期、药用功效之间的关联,不时就植株仿野生种植技术等问题与技术人员展开热烈探讨。
图为实践队员深入麦冬田垄除草。黄雪欣 摄
理论学习后,实践队员们迅速转换身份,化身“田间劳作能手”,投入到麦冬除草一线。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却丝毫未减队员们的助农热情。他们干劲十足,穿梭于田畦之间,弯腰屈膝,仔细清理麦冬植株间的杂草。“除草不仅能减少杂草与麦冬争夺养分,还能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麦冬根系生长”。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队员们逐渐掌握了除草技巧,动作愈发娴熟。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原本杂草丛生的麦冬田焕然一新。“孩子们干活踏实又认真,有了这股年轻力量的帮忙,今年麦冬的长势肯定更好!”基地农户看着队员们的劳动成果,竖起了大拇指。
“三下乡”实践不仅是劳动体验,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与企业负责人就中医药产业发展展开深入交流。队员们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基地药材深加工、品牌推广等问题提出建议,如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药材种植过程,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可视化品牌故事,以中医药文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黄雪欣 摄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中。”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引导更多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用专业知识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