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党的声音进万家 声声入耳润竹乡"暨文明夜市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学特系"寻迹铸魂 匠心筑梦"实践队提前投入精心筹备。上午,队员们认真准备着:刻纸组精心设计各式窗花图样,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确保图案既美观又易于教学;钩织组细心钩织各色花朵样本;书签组凝神书写"平安""万事顺意""喜乐"等饱含祝福的范例书签,为傍晚的"非遗文化体验之旅"奠定坚实基础。
傍晚,实践队准时抵达崇义县"那年·崇义"文创街区,将匠心准备的非遗项目带给市民游客。
一方红纸,一把银剪,在队员们灵巧的指尖演绎着剪纸艺术的精妙。学特系实践队的体验区成为夜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精心设计的窗花图样为参与者提供了描摹范本,自由创作的空间更激发了无限创意。初次尝试者屏息凝神,感受纸张在剪锋下的神奇蜕变;技法娴熟者则运剪自如,剪刃翻飞间,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寓意吉祥的纹样便跃然呈现。霓虹映照下,一幅幅精巧的剪纸作品徐徐展开,红彤彤的纸屑无声诉说着传统艺术的隽永魅力。
绒线缠绕,钩针轻挑,实践队员在热闹的夜市中开辟了一方专注的匠心天地。他们细致讲解基础针法,引导参与者亲身体验钩织技艺的奥妙。从略显生疏的起针到逐渐流畅的编织,毛线在体验者手中渐次成形,化作片片花瓣。一位参与者凝视着手中的半成品,由衷赞叹:“这小小钩针里,竟藏着如此细腻的匠心!”一针一线,钩连起的是对古老技艺的敬意与当代理解的交融。
展纸研墨,笔走龙蛇,方寸书签承载千年文脉。书法体验区墨香萦绕,队员们展示了提前创作的雅致书签,并悉心指导参与者提笔挥毫。有人凝神静气,临摹“福”“乐”等吉语,笔触寄托美好祈愿;有人挥洒自如,书写心仪诗句,墨迹流淌个人情思。一枚枚风格各异的书签,或端庄秀丽,或洒脱奔放,皆成为承载文化馨香与个人心意的独特信物,为夜市增添了一份文雅意趣。
此次非遗体验活动不仅让传统技艺在夜市中焕发新生,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匠心筑梦"的时代意义。当非遗文化遇见市井烟火,当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队员们看到的是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这份在人间烟火处绽放的非遗芳华,必将成为实践队员们心中最美的记忆,也将在更多人的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