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和3月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北京相继开幕。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认真收听收看大会实况,大家反响热烈,备受鼓舞,深感振奋。师生们纷纷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商院力量。
党委书记何瑶伟:
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作为扎根浙江办学的高职院校,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要聚焦科技创新关键环节,把握浙江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深化产教融合、突显职教特色优势,在高质量育人实践中,将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容和方式,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贡献职教力量。
校长李贤政: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聚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聚焦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聚焦学校党代会“三步走”战略,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立足百年商院文化底蕴,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优势,进一步整合专业学院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我们要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高质量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党委副书记应金萍:
今年全国两会,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面对复杂形势,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定步伐,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和决心。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守正创新、系统集成,落实好培根铸魂强基工程,实施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通过党建引领、体系集成、方法创新,进一步提升思政引领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
副校长何荣华:
全国两会的召开让我倍感振奋。我们要以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度、与行业发展的适配度。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树立“大安全”理念,以最高标准筑牢安全防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责任担当、敬畏之心履行安全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教务处处长郑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师资水平和实训条件,打造一批服务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强的品牌专业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科研处处长俞涔:
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对职教改革发展具有重要驱动与引领作用。当前,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职业教育研究应更加重视立足类型特色、产业需求、院校实践,做好应用式科研、立地式科研和有组织科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
学工部副部长阮飞: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论述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我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新时代职业教育具有广大发展空间,并对社会职业人才培养、国家人力资源储备具有重大意义。匠心筑梦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追求,作为学校面向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服务部门,我们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指导,愿与同学们一道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拓宽视野,服务同学们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张国宏: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重要任务,强调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义不容辞扛起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和精神谱系固本培元,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用有深度的学理回应和有温度的育人实践,回答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命题。
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洪贞: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描绘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践行者,我们深知,建设教育强国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实际行动。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校企地多方协同,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党和国家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应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游: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部署,为我们明确了方向。应用工程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植精益求精的工匠基因,服务于国家战略布局、重点产业、地方经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建设“产教融合示范高地”的动能,为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贡献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静凡:
全国两会的召开备受瞩目,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职教领域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紧跟时代需求,发挥专业特色,围绕文化传承、技术创新、产业服务等重点任务,努力将职业教育打造成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文化创新主力军、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财会金融学院教师陈海红: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擘画了新一年的发展蓝图。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我将紧扣全国两会精神,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砥砺奋斗。
电子商务学院教师张函: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实施令人振奋,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高度关注全国两会对教育数字化的部署,以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重要举措。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积极探索教育创新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旅游烹饪学院辅导员李铭钰:
政府工作报告的务实担当与创新精神让我们倍感振奋。过去一年我国成就令世界瞩目,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韧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建设,“人工智能 +”为高教改革赋能。我们将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强化前沿领域人才培养;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两会精神融入教学,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以实干担当回应国家期待,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教力量。
国际交流学院教师李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让站在国际交流一线讲台的我们倍感振奋。立足学校英语教学优势与留学生培养经验,我们正以语言服务为支点撬动职教国际化新赛道。通过中文+职业技能的“汉语桥”项目,培育知华友华的职教传播使者。通过“未来非洲计划”,搭建中非职业教育联通桥梁。这种“教学工场”式的国际职教合作,正是以职教人文交流推动产能合作的优秀创新实践。
人文学院教师梁西淋: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深受鼓舞,对2025年满怀期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我深感使命在肩。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续写“以体育人”篇章,以小课堂呼应大格局,创新“技术教学+德育美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培育具有职业精神的时代新人;以“体育脊梁”挺起责任担当,书写“强国有我”的答卷。
应用工程学院建筑智能化专业楼宇22025班学生陈佳乐:
作为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和一名建筑智能化专业的学生,面对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深感自豪与骄傲。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教育强国都是我们关注的热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