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海峡两岸青年交流融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7月1日至8日成功举办了2025年海峡两岸青年暑期研习营活动。台湾青年学子与温科学子30人同吃同住、共学共行,开启了一场融合农耕文化、科技探索与历史传承的研学之旅。
沉浸式研学:感受科技与农耕的交融之美
7月2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举办2025年“温科情 台青行”两岸青年暑期研习营开营仪式。学校副校长夏彩国对远道而来的台青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寄语两岸青年:"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希望两岸学子在田野间读懂中国,在交流中厚植情谊。"仪式上,学校开展两岸青年结对仪式,为本次活动及两岸青年友谊增添了温馨氛围并打开了良好的开端。
开营仪式后,两岸青年随即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研学之旅中。他们参观了学校校史馆,了解了学校建校历史及以农为特色的办学发展历程。参观了学校动物医院,观摩智慧诊疗技术及动物医学的专业仪器设备。随后,前往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参观智能农业示范基地体验现代农业科技,同时深入传统农田,学习瓯越农耕技艺,聆听老农讲述节气文化。通过互动实践,青年们不仅亲历了科技与农耕的完美交融,还共同探讨了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台湾青年黄同学感叹:"这里的智能温室和基因育种技术让我大开眼界!对铁皮石斛等中药的培育技术也跟我的专业息息相关,让我受益匪浅。”
文化寻根:触摸千年瓯越的历史脉动
传统文化与瓯越文化体验环节,简直是一场“文化探险之旅”。在江心屿,台湾青年和温科学子沿江边漫步,吹着江风听导游讲那些古老的瓯越文化故事,学习诵读《登江心寺》感受文脉相承;五马历史文化街区里,两岸青年漫步公园路、五马街,在青砖黛瓦间品味温州模式的“商业基因”,品味温州小吃、学习温州话,感受舌尖上的瓯越文化。温州博物馆内,青铜器、漆器等1200余件文物串联起瓯越文明发展史。台湾青年李同学表示:"从耕读传统到现代创新,温州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缩影。"
到永嘉瓯窑小镇,两岸青年亲手体验非遗文化瓯窑的制作。每位同学揉泥巴、拉坯、塑形,虽然一开始手忙脚乱,做出的“作品”也歪歪扭扭,但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小陶器慢慢成型,成就感爆棚。台湾青年李同学捧着自己烧制的茶盏说:"泥土在指尖蜕变的过程,让我读懂了'器以载道'的东方智慧。"
雁荡山的游览则像一场“自然寻宝”。灵峰夜景的奇幻、大龙湫的壮美引得两岸青年频频驻足拍摄。在方洞景区,两岸学子以"山水为媒"开展即兴诗词接龙;灵岩飞渡表演前,大家共同为高空走索的艺人加油助威。大家一边惊叹于奇特的山石造型,一边互相拍照打卡,比拼谁拍的照片更有“大片感”。
青春告白:结营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结营仪式上,学校邀请温台融合发展青年创业基地负责人、温联会总会常务副会长潘会长为台湾青年分享在温创业心得体会。随后,两岸青年用精彩视频回顾研习活动点滴,“两岸青年说”分享会开启本次结营仪式高潮。两岸青年围坐交流:有人分享耕读见闻,有人畅谈文化感悟,更有台湾青年动情坦言:"从实验室到山水间,从非遗工坊到历史街巷,我们不仅读懂了温州故事,更通过本次暑期研习营活动感受到了来自温科、来自温州、来自大陆的人情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吕慧静处长为台湾青年颁发结业证书,吕慧静就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达了三个欢迎:一是欢迎台湾青年再次来校交流,二是欢迎来温感受温州创业的良好环境,三是欢迎两岸青年延续本次结下的两岸友谊。
此次“温科情 台青行”两岸青年暑期研习营活动的成功举办,是青春力量的汇聚,更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生动实践。当年轻的脚步丈量共同的文化根脉,在种子种苗科技园探索农业科技新篇,于江心屿畔聆听历史回响,借“两岸青年说”抒发青春愿景,我们以实际行动编织两岸交流的情感纽带。愿两岸交流的火种,点燃更多青年同心筑梦的热情,共绘两岸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