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在医药健康学院陶春、曾子康、何昕琳三位老师带领下,我校暑期“三下乡”薪火突击队赴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展示体验中心,与当地瑶医传承人携手,共同参与一场以“对话瑶山·守护瑰宝”为主题的瑶医药非遗文化交流会,正式启动瑶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瑶医药非遗”)申报攻坚行动。这一行动,既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在民族医药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更标志着校地携手守护瑶医文化迈入了实质性推进的新阶段。
本次会议由连南房氏祖传瑶医第九代传承人、房芸满会长主持,会议核心议题聚焦于如何高效推进瑶医药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会上明确指出,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将深度参与到申报的全流程中,协助完成资料的系统梳理、专题视频的精心摄制以及传承人的深度访谈等关键任务,为申报材料的专业性和丰富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保障申报工作精准高效推进,会议还系统规划了非遗项目拍摄体系,涵盖瑶医文化渊源追溯、非遗核心技艺阐释、传承人绝技展示及传承脉络梳理等重点模块。与会各方还围绕瑶医药非遗的传承现状、独特文化基因及当代创新价值展开深度研讨,进一步锚定申报工作核心方向,同步敲定申报资料提交的时间节点与协同细节。
据了解,连南瑶族自治县作为瑶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瑶医诊疗技艺融合了瑶族先民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智慧,在跌打损伤、风湿骨病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至今仍在当地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部分传统瑶医技艺面临传承断层风险,此次非遗申报恰是为这一古老智慧搭建系统性保护框架的关键一步。参与瑶医药非遗申报不仅是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责任体现,更能为医药健康学院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接触民族医药实践的鲜活课堂。
连南瑶医传承人代表房芸满在会后表示,校地合作打破了传统传承中的“闭门模式”,高校师生带来的专业方法,能让我们祖辈传下的技艺被更系统地记录、更清晰地解读。这不仅是为了申报非遗,更是为了让年轻人看懂瑶医的价值,愿意接过传承的接力棒。
瑶医药非遗申报是守护民族文化根脉的关键举措,需凝聚校地合力、强化高效联动,共同为申报工作保驾护航,让瑶医药这一穿越千年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