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业互联网组成
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在工业的简单应用,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当前,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广泛拓展,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赋能、赋智、赋值作用不断显现,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
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
工业互联网是我国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高点的历史机遇,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2017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2019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从2018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连续6年提及工业互联网。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明确部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及生产模式改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而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旨在赋能企业,促进经济向数字化转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并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打造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标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
安徽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招双引”方面,安徽省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引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5G/6G、空天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8个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1个未来产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地区,紧密对接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响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工业网络系统集成、工业系统实施、数据采集与处理、标识解析应用、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安全防护运维等能力,面向区域经济社会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支撑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从事工业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工业网络系统集成与运维、工业数据可视化服务、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国产软硬件系统适配与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采用“岗位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新兴行业需求型、安徽省内首批开设的专业,近年来,安徽省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发展强势起步,就业有保障,师资力量雄厚。
(1)构建了“校企融合、赛训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六阶段六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资源挖掘、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形成了专业集群发展的合力。
(2)1+X课证融通。我院是安徽省教育厅1+X证书试点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课程融入专业教学进程,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
(3)技能培养的“四级大赛”制度。在未来技术学院的倡导下,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依托大赛提升技能,形成院赛(新生技能联赛)、学校选拔赛、安徽省赛及国赛的“四级大赛”。
主要课程
在专业学习领域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Linux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导论、计算机网络基础、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工业组态技术及应用、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PLC技术及应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等相关基础和核心课程。同时按照能力培养递进的规律,设计了认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业互联网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围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重构了贴近岗位核心能力的全新课程体系。
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13人,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双师素质证书,博士学位3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业2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
实验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单位
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拥有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室、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和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等。同时我校与多家企业合作申请的《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于2024年6月教育厅公布立项,按照“九个共同”育人模式改革路径,创建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面向学生和产业链企业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实践教学和社会技术服务。
校企合作单位有:海尔合肥工业园、海尔卡奥斯创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原海尔智能电子)、合肥汇联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新大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德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等单位。其中与苏州德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申请了安徽省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工业互联网与机器视觉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与2024年立项建设,为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成和技术服务提供场地、平台和资源支撑。
育人成果
本专业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高校应用创新大赛等多个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
就业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及5G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业与新技术融合下的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2020年4月,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新职业正式发布,纳入国家职业目录,这是国家层面对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从业人员的肯定,对工业互联网推广和行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发展意义重大。麦肯锡统计数据表明,在2025年之前,工业互联网每年可产生11.1万亿美元GDP,这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据测算,2025年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带动技术技能型就业人数近500万人,相较于2020年新增就业人数为181.37万人。
工业互联网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人才队伍却极度匮乏。随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基建项目开展,势必进一步扩大工业互联网人才缺口。工业互联网人才就业形势好,薪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光明。
就业方向
主要就业方向: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面向中小型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商、政府及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管理部门,面向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从事工业互联网系统实施、工业互联网网络维护、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等岗位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重点面向省内中小型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智能工厂、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商、政府及相关事业单位,同时面向长三角地区与工业互联网有关的企事业单位。
相关资格证书
专升本继续深造:学生通过学习,以专升本途径进入本科院校,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本科专业继续学习深造。
未来你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工程师、工业互联网系统实施工程师、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工程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