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大家都开始“抢跑”。你抢跑,我抢跑,那就看谁家的孩子“抗折腾”、“抗揉搓”啦!
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调查发现:周一至周四,家长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的占到61.7%,双休日布置作业的占到75.5%。周一至周四,晚上开始参加培训的占50.0%,甚至20.1%的学生参加2个以上的培训班。周五至周末,没有参加培训的仅8.8%,参加2个班以上的70.9%,3个班以上的占到44.6%,甚至有4.7%的同学参加5个班以上。
在田径场上,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有一个统一的起跑线,统一的起跑令,谁要提前抢跑,就要取消参赛资格。可是,在通过上课外班这种“抢跑”行为抢占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又有谁能够取消抢跑者的资格呢!
课外培训市场日益火爆,家长们因课外教育而产生的焦虑高烧不退!
4.日常考试焦虑
大家都知道,高中学生苦,高中学生各个学科都有月考、段考、期中考、期末考;到了高三,还有什么一摸二摸三摸。可悲可怜的是,这种考试周期,在不少地方已经向小学、初中延伸,小学生也搞什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而且,凡考试就要排名,就要通知学生家长。由此,家长和孩子的周期性考试焦虑,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
我们的教育,那里是在“育人”,是在赤裸裸的“育分”。说到底,一切都是在围绕考试和升学转。
5. 家庭教育经济负担焦虑
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调查表明,2017年,全国学前和中小学教育阶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8143元,其中农村3936元,城镇1.01万元。分学段来看,学前阶段全国平均为6556元,农村为3155元,城镇为8105元;小学阶段全国平均为6583元,农村为2758元,城镇为8573元;初中阶段全国平均为8991元,农村为4466元,城镇为1.1万元;普通高中全国平均为1.69万元,农村为1.22万元,城镇为1.82万元。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全国家庭生均教育支出负担率为13.2%,其中农村为10.6%,城镇为14.3%。分学段来看,学前阶段生均家庭教育负担率为10.7%,农村为8.4%,城镇为11.7%;小学阶段生均家庭教育负担率为10.4%,农村为7.5%,城镇为11.9%;初中阶段生均家庭教育负担率为15.2%,农村为13.6%,城镇为16%;高中阶段,普通高中生均家庭教育负担率为26.7%,农村为30.9%,城镇为25.6%。
越来越沉重的家庭教育经济负担,成为年轻夫妇们生活中一个难言轻松的一个话题!
6.孩子负担过重的焦虑
据研究,在2012年的PISA测试中,我国参加测试的省份学生报告的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13.8小时,名列第一,加上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每周校外学习时间达17小时左右,远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值7.8小时。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5年学生上课外班的时间大幅度增长,学生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0.8小时,是2005年的2倍;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2005年的3倍。
一方面,家长们再拼命地通过各种方式加重学生的课内外负担,另一方面,全社会又深深地担忧孩子负担过重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
焦虑、焦虑、焦虑......
教育,俨然已成为影响全民身心健康、影响家庭和谐幸福的最大的民生问题。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78%的家长每天陪孩子写作业。“陪写作业”已成为中国家长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也成为亲子关系最大“杀手”,75.9%中国家长和孩子因写作业发生过矛盾。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