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分层时代
首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1977年,经历过文革的十年浩劫,邓小平及时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当时的高考作为一种重要的选材方式,它的录取率是多少?只有5%不到。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录取率从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一直到最近几年,稳定在80%以上。甚至在有些省份,出现这样一种奇葩的现象:高校招生人数,比高考人数还多,招生太多,考生不够用了。
上面这张图,大家可以清晰看到,高考的录取率是在不断变化,我们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我们思考第一个问题:当我们的高考录取率不到5%时,从100个人里面挑选出最优秀的5个人,高考确实能取到优胜的作用,能够让一部分优秀者脱颖而出;当高考录取率达到80%以上时,它还能取到优胜的作用吗?
这个问题,我们是要打个问号的,现在高考的更大作用变成了劣汰,它只能告诉你哪些人不行。而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考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两个政策性文件,这两个文件,可以说是深刻的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进程。
《“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1995年11月
“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没错,这个文件就是我们熟知的211工程大学的来源,直到现在,211这三个数字仍深深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中,211也成为中国最优质高校的代名词。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