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上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全国和上海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健全完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体系描绘美好蓝图。文件提出,力争到2021年底前,在全市学校体育艺术特色普遍形成的基础上,形成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中小学校体育艺术项目布局结构,形成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坚持面向人人加强统筹规划
《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做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要坚持面向人人,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为载体,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组建各级体育运动队及艺术团队,科学开展训(排)练工作。完善赛事展演活动体系,组织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大力创建“一校多品”“艺术特色学校”,并逐渐形成品牌特色,营造浓郁的中小学体育艺术文化氛围。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育人导向。
《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学校体育艺术项目布局的统筹规划。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和国家级以上大型赛事、展演活动等项目设置,结合实际,确定一批由各区布局的重点项目以及选择性布局的推进项目。原则上,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阶段学校按照项目与一定数量的初中和小学共同组成一个基本的“一条龙”布局单位,在课程、师资、场地、科研及评价等方面,形成相关项目的高品质、系统性供给。
《指导意见》指出,要努力构建衔接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面做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的基础上,应做好各学段学校间人才培养的衔接工作,为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结合“一条龙”布局,统筹考虑专业能力和文化学业成绩,做好各高中阶段相关学校招收培养优秀体育学生或艺术骨干学生工作。自2022年起,各“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开展优秀体育学生和应届优秀艺术骨干学生的招收培养工作。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学校间的培养衔接,为推进优质体育艺术训练课程、师资及场馆设施等资源共享,进一步为学生参加体育艺术训(排)练创造条件,在符合入学政策的前提下,研究探索跨学校的优秀体育学生和艺术骨干学生培养机制。
确保落实到位加强五大保障
为确保文件落实到位,上海提出五大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场地开发利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和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