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主要是现在社会为青少年成才提供的路子不是很多。比如安徽六安市的毛坦厂中学,以前一些媒体老是对它进行抨击、讽刺,称作“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应试教育的典型。我认为对这些毛坦厂中学的学生、家长,不要一味地讽刺、挖苦,也要有一定的同情之理解。这些家长和学生,基本上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那里待上一年、半年陪读的母亲,基本上都是非白领,没工作的,房租又贵、条件又差,还不是期盼孩子复读时能多考几十分、上百分,能上个更好的大学。为什么要这样?主要是没有其他路子,如果不通过高考,他们可能祖祖辈辈地,从以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现在是在流水线上打工。高考毕竟是一个能通过自己努力,实现命运改变的机会和途径。当然,读书无用论也广泛存在。
结构问题:缺创新能力和高级技工
南方周末:毛坦厂中学主要针对成绩本来就比较差的学生。据报道,衡水中学则存在比较严重的跨地域掐尖招生的现象,能进去的也不一定是条件差的家庭的学生。不论什么家庭,考个好一点的大学,的确是捷径之一,近几年毕业季待就业大学生数量仍年年刷新纪录,大学生就业难的讨论从扩招之后就一直存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增长,社会其他发展环境与之协调吗?
刘海峰:扩招后,就业的困难程度是远远高于以前了。从1999年扩招开始就出现这个问题,现在招生规模那么大,毕业生每年七百多万,确实有一部分人没法就业,这也是相当大的压力。不过,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说很高,但跟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比,还不算高,主要区别是没法做到宽进严出。像土耳其,经济水平不见得很高,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了,但毕业率并不高。欧美一些国家,有的大学招一百人,毕业的只有百分之四五十,我们就百分之九十好几,甚至接近百分之百的毕业率。这样一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虽然在总人口中比例不算很高,但在结构上跟社会需求还不是很匹配。一是真正高端的人才欠缺,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高级技工也缺乏,这种结构性问题还需很大努力才能调整、改进。
分省定额:历史与合理性
南方周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近5年实行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以及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后,多招收了37万名大学生。农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有相关效果追踪调查吗?
刘海峰:全面、精确的没有,但据我一般地了解,还是对保护和鼓励农村学生上好大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现在农村学生上比较高层次的大学,机会比城市学生少很多,像北大、清华,农村考生数量这三十年确实下降比较多,关键是受教育条件不同,资源差距很大。对这种弱势群体要实行一定的倾斜政策,这对保障一些家境比较清贫、学习相当优秀的学生还是必要的。类似政策,世界多数国家都有在做,中国台湾地区也有,他们叫繁星计划,把重点大学的招生指标投放到那些薄弱的中学和偏乡地区去。这几年农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进来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很不错的,少部分在理工科院系学,成绩差距比较多的话,可能需要补齐一些知识。对文科和一般院校来讲,差一二十分甚至更多一些,应该不要紧。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