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院
院系简介:
闽江学院海洋学院成立于2017年6月。建院以来,学院始终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核心区和“海上福州”建设战略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学院现设有地理与测绘工程系、化工与材料系,开设8个本科专业。学院培育建设有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与产业对接的专业群,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高等学校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3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2个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9人,博士39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5人,闽江学院师德之星10人。此外,学院柔聘“闽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福建省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抢抓福建省“六区叠加”的发展机遇,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重大(重点)项目12项,各类科研经费近15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31部,发表学术论文约600篇,其中SCI论文36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人。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资助育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好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工作,打造了“规划文化节”、“青春苗圃”、学生党员“四个一”工程等精品活动,开展了校园十大歌手、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国家级立项31项,省级立项69项。在省级以上的“挑战杯”比赛、GIS软件开发竞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等各类比赛中大胆展现自我,表现优异。学生就业总体情况良好,就业率为97%以上。
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是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所属学科入选闽江学院“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本专业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精细化工”模块和“环境科学与技术”模块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专长,通过选修课程和科研训练进行专业兴趣和个性的培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熟练掌握化学和化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能力,能在化工、能源、材料、环境保护、分析检验等方面从事管理、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精细化工专业课程模块(精细有机合成、仪表与自动化、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环境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模块(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及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化工生产工艺、制药、能源、分析检验、生态环境管理与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泛的化学化工基础,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功能化、成型加工等基本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活跃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动手能力、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基础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研究单位从事与高分子材料产品的合成、改性、功能化、成型加工相关的工作,具体岗位包括产品生产、质量检测、技术研发或技术管理等。此外,还可以在与高分子材料应用密切相关的化工、环保、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相关岗位工作。
制药工程
培养目标: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等学科背景,具备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医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组织、管理与服务等工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药工程专业将结合海洋学院的发展规划,并借助海洋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平台及学术团队,以海洋制药为特色,在生物发酵工艺、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海洋药物、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原料药生产、药物制剂、质量控制、药物保健等方面工作,也可到政府机构及事业行政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药品管理工作。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灾害监测与管理、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有关的应用与管理、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具有开阔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生态学、土壤地理学、环境科学概论、矿产资源学、自然资源学、计算机辅助制图、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等。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培养目标:培养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培训,立足于宏观、中微观区域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能在城乡规划、旅游规划、景观设计、城市建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土地管理等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等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概论、城乡规划CAD、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数据库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学等。
地理信息科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技术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能在城市、交通、资源、环境、人口、住房、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部门或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地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型综合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空间定位与数据获取、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熟悉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测绘科技人才。
本专业分设两个培养方向:
测量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具备数字地形测绘、卫星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等主要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地图学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具备数字摄影测量、遥感、数字测图与数字地图学等主要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空中摄影学、摄影测量学原理、数字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图象处理、组合导航原理、地图学等。
导航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和修养,遵守法律法规;较为系统地掌握测绘类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卫星导航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基本专业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测绘导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在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城乡规划、交通、海洋、水利、通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卫星导航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地图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信号与系统、GNSS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