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
院系简介: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始建于2003年。现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有纺织科学与工程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是纺织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在校生950余人,毕业生在海内外升学或就职率达98%以上。
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2支、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2项。“纺织服装专业群”列为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项目,纺织工程专业为福建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17年,“纺织科学与工程”获得福建省高校应用型学科立项建设。
学院建有福建省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及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服装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服装创意设计中心、纺织服装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闽江学院纺织服装研究所福建省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拥有福建省级纺织服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使用面积128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设备和环境条件优良。
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南应用科技大学等海内外十余所大学学科共建、学生互换,共计10批次学生近百人完成了赴台交流学习。与福州市政府、晋江市政府等签署有校地合作协议,与利郎集团、浩沙集团、七匹狼集团、柒牌集团等省内外20余家著名纺织服装企业签署有就业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连续8年开展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技术培训,培训学员400余人。学生有200余次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大赛奖。
服装学院艺术工学特色办学模式在海峡西岸形成广泛影响。作为艺术工学的殿堂和创意人才的摇篮,实施以“服务地方主导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宗旨,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的办学理念,面向海峡西岸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学核心,以产教融合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基本定位,培养具有艺术工学特色、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较强创业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简介:
服装设计与工程
培养目标: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等从事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管理、服务,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商检、行业管理和新闻出版工作。培养面向地方经济与文化,具有开放精神的艺工结合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服装材料学、构成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服装结构与工艺、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原理、工业样板设计、服装CAD、表现技法等。
就业方向:服装生产与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从事服装产品开发、服装版型研发、服装外贸及市场营销、服装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成品检验、功能防护服装研究与开发、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可在纺织科学与工程或艺术设计领域进一步深造。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服装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在服装、时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策划、服装展示、服装企业形象设计、时装模特、时尚造型、营销管理等工作,培养面向地方经济与文化,具有开放精神的艺工结合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服装材料学、构成基础、设计软件应用、设计素描、速写、设计表现技法、服装设计原理、服装工艺基础。
就业方向:服装领域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国内外品牌企业、高等院校、外资机构等。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服装数字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零售管理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管理、质量控制与成品检验等工作。同时可在艺术设计领域进一步深造。
纺织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以艺术工学为特色,要求掌握纺织工程知识、纺织品贸易知识和纺织品艺术设计理论,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纺织品设计,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纺织工程技术理论、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纺织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纺织品创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干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纱学、机织工艺学、针织学、纺织应用化学、织物结构与设计学、艺术概论、设计软件应用、纺织品CAD、针织产品设计等。
就业方向:纺织领域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国内外品牌企业、高等院校、外资机构等。从事纺织品研发、纺织生产技术与管理、服用织物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及产业用纺织品设计,纺织品的贸易和管理工作,同时可在纺织科学与工程或艺术设计领域进一步深造。
美术学院
学院简介: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福州工艺美术学校,2001年并入闽江职业大学成立工艺美术系,2002年并入闽江学院更名为艺术系,2010年4月又更名为美术学院。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专业优势明显、办学特色突出。现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和绘画四个专业,拥有漆艺教学中心、漆艺创作中心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实验室、雕塑、工艺和陶艺4个实验室,漆版画研究中心、漆艺研究院、中国漆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机构。建有校外签约实习实训基地27个,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正在筹建的工艺美术大楼,建筑总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成后将集教研实验、作品展示、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现有在职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其他高级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3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003人。
学院领衔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脱胎漆艺科研平台”获批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与教学实践基地。学院在向应用型转变中,主动对接福建省漆艺文化创意产业,建立漆艺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群,成为学校六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群之一。申报的特色学科设计学成为校硕士培育点,省级应用型培育点,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列入校特色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的教学思想,继承和发扬原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培养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富于创新精神的高层次艺术人才。
专业简介: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传统工艺美学功底,并具备创新能力的和设计实践能力的环境设计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三大构成、家具与陈设设计、室内设计(家居)、室内设计(商业)、材料与施工工艺、景观设计、CAD制图、3dmax、photoshop软件等、效果图表现技法、建筑模型设计、人体工学等。
就业方向: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等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中外设计艺术史、艺术概论、美学、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平面(印刷)设计与印刷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策划等。
就业方向:视觉传达品牌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会展设计、商业插画设计、平面设计网络媒体等领域。
绘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和较强的社会与市场适应能力,可在工艺美术系统、绘画设计部门从事工艺美术、绘画创作设计与制作,能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创意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单纯漆工艺技法、漆画稿设计、漆画制作工艺、漆画创作、综合材料立体漆艺、油画技法研究、山水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书法、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在工艺美术系统、绘画设计部门从事工艺美术、绘画创作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人才。
雕塑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文化艺术、城市建设和教学科研等部门及在企事业从事雕塑设计、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雕塑设计与制作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人物头像、素描人体、素描着衣全身、泥塑头像、泥塑人体、泥塑着衣全身、动物雕塑、雕塑创作练习、专业实践、木雕、石雕、金属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考查、艺术概论、中外雕塑史、解剖和透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为户外公共环境雕塑及室内架上雕塑等专业领域从事专业创作设计、放大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音乐学院
院系简介:
闽江学院音乐学院遵循学校“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音乐教育和艺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 “实基础、强能力、重实践、有特色” 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办学整体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音乐学专业为省级 “特色专业”, 《声乐》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声乐教研室获“校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教学成果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参编的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课题获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师资队伍强劲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学缘结构科学、发展潜力较大、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40余人。在编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硕士、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0%,40岁以下教师全部实现研究生化。另外,学院常年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与一、二级演员20余人,承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积极引导教师向 “双台”型(讲台和舞台)方向发展,教师在全国、省市专业比赛中成绩优异。
人才培养扎实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学院积极构建理论与应用实践交融的教学模式,创建了“以赛促学,以演促学”的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学生在省内外各级各类艺术比赛中成绩斐然,所获奖项涉及到音乐创作、演奏、演唱、组合、戏剧表演等各个方面。其中校园剧《青春起跑线》荣获国家校园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原创作品《亲亲的两岸》获教育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组合团队获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大赛季军。以音乐学院学生为主体的校艺术团受政府委派赴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巡演。毕业生因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突出,创新思维活跃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办学条件优越拥有院本部艺术楼、融侨文体中心和首山两个校区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办学场所,投入教学仪器设备1千多万元。有多功能演出厅、音乐厅、小型演练厅5个、多媒体音乐教室8间、国内一流的电脑音乐教室2间、舞蹈排练厅2间、电钢琴教室、录音棚各一间、以及3百多间条件优越的琴房。
专业特色:
1.课程体系体现时代性。以传统音乐学科与文化、经济、科技、管理等学科交叉为专业支撑,构建“音乐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文化素质”的课程体系,开设“音乐市场营销”、“电脑音乐”、“音乐课件制作”、“钢琴调律与维修”、“爱上键盘”等既能拓展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又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为满足社会对现代流行音乐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还将流行唱法教学纳入声乐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2.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性。以策划组织各种类型文艺综合晚会、专业音乐会,参与社会演出、比赛的形式来锻炼和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机制强化双效性。建立音乐专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双效建设机制,为学生搭建长期的强化专业能力的实践平台,在参与校园文化及社会文化建设中提升应用实践能力。
专业简介:
音乐学专业分设声乐、钢琴、管弦乐、舞蹈、艺术管理、电脑音乐、合唱指挥等七个方向。三年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选修其中一个方向。
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音乐教师及其他音乐艺术工作者。
主干课程: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中外民族音乐、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合唱与指挥基础、声乐、钢琴、管弦乐、舞蹈、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论文写作、心理学、教育学。
就业方向:中小学、幼儿园、各级各类艺术培训机构、社会文艺团体、演艺公司、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出版及广播影视等部门。可从事教学、表演、管理等方面工作。
音乐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小学、幼儿园、各级各类艺术培训机构、社会文艺团体、演艺公司、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出版及广播影视等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音乐艺术工作者。
主干课程:核心课程: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中外民族音乐、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合唱与指挥基础、声乐、钢琴、管弦乐、舞蹈、论文写作。
就业方向:中小学、幼儿园、各级各类艺术培训机构、社会文艺团体、演艺公司、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出版及广播影视等部门。可从事教学、表演、管理等方面工作。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