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了必备知识的掌握与关键能力的熟练运用。如2017年第17题,“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里考查了必备知识“意象”,对什么是诗歌意象,常见意象有哪些,不同意象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寄寓等,以及如何通过意象来分析作品思想情感等关键能力都作了考查。而课外诗文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关键在教材,课内外勾连题的考查,强化了必须掌握教材蕴含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教学导向。这也是考生必须具备相应语文核心素养、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这一选拔性考查中必然的要求。
突出了思维品质的训练与提升。课内外勾连的考查,其思维的核心是比较中的求同或求异思维。这要求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与素养的前提下,能敏锐、准确、深刻并灵活地筛选、概括、整合相关信息,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比较课内外作品的内容、艺术手法、情感意旨等,得出符合要求看法,并能简要阐述。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检测训练的正是学生的思维品质。
突出了审美品位的培养与提高。课内外诗文的勾连与比较,思维上强化求同或求异,导向的不仅仅是思维品质的提升,还同时突出了审美情趣、审美品位的着眼点或归宿点。课内外诗文的勾连与比较,渗透的是比较鉴赏的思想,导向的是教学中对这一鉴赏思想的训练与运用,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