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直通车 > 院校概况
  •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院校概括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院校概括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 2020-10-15
  • 江西师范大学院校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院校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14
  •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招生简章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招生简章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2020-10-13
  •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专业介绍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专业介绍

    本科类
    文学 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日语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法学

    工学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2020-10-13
  •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概括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概括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2020-10-13
  • 江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江西中医药大学简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10-13
  • 江西农业大学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6万亩。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2020-10-12
  • 赣南医学院院校简介

    赣南医学院院校简介

    赣南医学院院校简介 赣南医学院 2020-10-11
  •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校概况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校概况

    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在风景美丽的梅岭脚下、赣江之滨,矗立着一所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的高等学府——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0-10-11
  •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江西省第五医士学校,1953年改名为上饶卫生学校,1958年在卫校的基础上创办上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医学院,1978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2013年3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设有三江校区和书院路校区,占地866亩(其中现有423亩,新征443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52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3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约500余种。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大中专在籍学生11170人。设有临床医学系、影像系、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和基础医学部、社科部等五系两部,建有实训中心和8个专业实验室。开设有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助产、临床影像、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医学美容技术、药学、药品生产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技术等18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在2018年获评江西省优势专业;医学影像、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四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目前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附属眼科医院1所);在11家大中型企业和全国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设有临床实习基地,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已经实现规范化、深入化、常态化。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0-10-10
  •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概况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0-10-09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简介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简介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生物、工程、信息、财经、管理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2020-10-09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学校简介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学校简介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政府主办、省林业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学校地处的江西省赣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宜居宜学。

    学校创办于1953年,是江西省老牌的职业院校。历经赣州林业学校、江西共大油山分校、江西省第一林校几个阶段,2002年4月,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更名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升格的高职院校。2011年12月,升格为副厅级单位,是全省9所升格的院校之一。2015年起,开设应用技术型本科班,连续四年招收本科学生,本科生教育和管理进展顺利。经过67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现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西省高水平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已跻身江西及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前列。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2020-10-08
  • 华东交通大学院校概况

    华东交通大学院校概况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历史沿革:197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办学条件:学校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学校临江怀湖、依山傍水,校内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百树竞发,是一所宜学、宜教、宜研、宜居的山水学园。占地面积2816亩,各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1亿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34万册,电子文献233万册。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副教授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青年长江学者”、以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双千计划”、“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170余人次。教师博士化率达51.1%。

    学科专业:学校涵盖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4个学科成为江西省学科联盟牵头学科,具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50余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中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15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拥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参加全省高校首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16个获评第一、13个第二、6个第三。

    教育教学:学校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各类学生3万余人。2014年,学校面向基层一线多维互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推动育人理念从“本科教学”转变为“本科教育”,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自2015级学生起实施完全学分制,大力推行小班化、互动式教学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师班”“中铁国际班”等特色班级;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实施“天佑学子培育计划”,成立天佑学院,发挥天佑学院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特区和试验基地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具有领袖、领军潜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首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奖项300余项。

    科研创新:学校现拥有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水果智能光电检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0余个。近5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80余项,省级项目680余项,获各类科研经费总计4.26亿元;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江西省首个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和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要奖励;拥有国家级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奖11项,其中一等奖4项,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近1/5,位居全省第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00余篇,其中,14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900余项;出版论著教材580余部。

    招生就业:学校面向全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招生,部分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在22个分批次招生的省份中,均参加一本批次招生。近年来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生源质量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连续20年获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先后获评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及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位居全省高校前二。每年两成以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四成以上到国企就业,85%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学生毕业5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职位晋升次数、自主创业比例较全国同类高校分别高出45.9%、0.5次和1.3%。毕业生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的“五得”交大人才特质,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开放办学: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40余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学分转换及师生交流交换项目,合作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不断深化“校企、校校、校政”合作,先后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铁科院、南昌局集团公司、SGS中国、北京交大、江西省交通厅、赣州市政府、吉安市政府、赣江新区等百余个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累积接受社会捐赠总额(含实物)超1.7亿元。

    党建思政:学校党委坚持将党建思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打造了以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为代表的一支工作队伍,培育了以“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项目、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为代表的一批基层组织,建立了以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示范项目为代表的的一系列工作品牌,形成了集“一院”“两季”“三礼”“四耀”“五微”于一体的思政工作体系。

    社会声誉:学校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江西省文明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及实训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先后落户学校,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网球队、田径队、武术队多次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中摘金夺冠。连续16年获评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近5年来,系列改革经验和发展成效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30余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重要媒体广泛报道。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2013年,学校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为先导,跑出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加速度”;2018年,又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提升、发展再加速”大讨论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吹响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华东交大人将持续秉承“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的校训,践行“团结、求实、创新、奋进”的校风,韬略百年,追求卓越,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交通大学,实现“百年交大梦”继续扬帆起航!(数据截至时间:2020年3月)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9-30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江西省商业学校(1964年创建)、江西省旅游学校(1987年成立)、江西省核工业技校(1964年成立)。

    学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中华全国供销总社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省部共建院校、全省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院校、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国家AAA级景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等。

    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068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20多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册,各种数字资源6.5T。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7000多人,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

    学校拥有文、理、工、艺术、体育等多种学科,设有旅游、经济管理、会计金融、国际商务、机电与建筑工程、艺术传媒与计算机、体育等7个学院,开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金融管理、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汽车维修、建筑工程、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社会体育等40多个专业。学校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开办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应用技术本科班,并与英国南兰克郡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开办了中英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三个专业。

    学校紧跟社会与市场需求,面向现代旅游商贸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狠抓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15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江西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近五年来,学校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1名,全国物流行业教学名师1名。我们的学生连续三届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营,荣获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96项,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5项、省级金奖10多项。

    自2002年组建以来,学校经历了规模发展求生存、改革创新促发展、内涵特色树品牌三个阶段之后,2017年开始,进入“优品牌、强特色、提质量”的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文化铸校”的创新发展之路,按照“改革提速、特色发展、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实干兴校”的20字方针,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规范化、精细化、市场化”的办学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实践实训和职教集团优势,加快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贯通融合,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切实增强市场办学适应能力,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构建“理念先进、管理精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为旅游强省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写好新时代旅商职业教育奋进之笔。(信息更新时间为2019年12月)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2020-09-27
  •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学校由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是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试点学校之一,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单位、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船舶军工办学优良传统,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服务船舶工业和江西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基本条件不断优化。学校建有濂溪、十里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图书15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2.3亿元,总资产近14亿元,实验实训室总量达237个,各项办学指标均处全国先进行列。设有8个二级学院、65个专业,形成以智能制造、船舶工程、物联网应用为主要特色,兼有建筑工程、商贸物流、财税金融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十大专业群。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江西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校”“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文明单位(连续十届)”。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紧贴船舶行业转型升级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主持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有3个国家示范专业、7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提升服务产业能力重点专业、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装备制造类专业示范点、8个国防军工特有专业、5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及创新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优势特色专业,33个专业入选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6项;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共享课程7门;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个。与德、澳、加、俄、泰等9个国家及地区中40所院校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

    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外引内培、校企共育”,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拥有专任教师1034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7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4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大师工作室5个,国家双师培训基地2个,共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省高校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省首席技师、省技术能手等129人。近三年,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10余项。被评为“江西省人才工作示范点”“江西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牵头组建了全国机械行业智能检测技术职教集团,江西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被评为“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与江南造船、昌飞、江铃等200余家知名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开设订单班111个。近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家、省级重大赛事获奖总数达1050余项,其中在国际、国家级一类赛事中获特等奖、一等奖48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在中国教科院高教所“2018年高职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学校总体满意度、学生忠诚度等全部指标进入全国前20名。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第三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有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内河船员教育和培训基地、4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与深圳港湾集团等企业共建海外培训基地,在国家级九江经开区建立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建有1个省级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军民融合单位”等。

    迈进职业教育的黄金时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江西工业强省等重大战略,聚焦“智造兴船排头兵、物联强赣领头雁”总体目标,到2023年力争建成“党建引领发展的样板”“治理体系建设的标杆”“职业教育改革的先锋”“工匠人才培养的摇篮”“服务区域发展的示范”“企业走向世界的伙伴”,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整体实力迈进世界先进职业院校行列!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2020-09-27
  •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省政法干部学校

    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

    江西省司法厅警察训练总队

    这看似不相同的四个名称,其实有一个相同的核心:就是“政法”两字!

    不错,这正是江西省唯一一所政法类大专(高职)院校,隶属于省司法厅的——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江西政法学院(后分为三个学校,即江西省公安专科学校、江西省劳改警察学校和江西省司法学校),2000年江西省司法学校和江西省司法警官学校成建制合并为江西司法警官学校,2002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并保留江西省政法干校的职能,因此,2009年,被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15部委确定为“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3年5月,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学院增挂“江西省司法厅警察训练总队”牌子。

    正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学院虽占地仅175亩,但校园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绿化美化,十分宜人。学院教学科研设备完善,拥有现代化教学监控系统,建有汽车驾驶训练场、警务技能训练中心、法律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多媒体教室、刑侦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教学、生活配套设施,馆藏图书60余万余册。

    现有在编教职工229人;现有在校学生7400余人。更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有副高以上职称资格的教师114人,有律师、会计师、心理咨询师等“双师型”教师86人。有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2个省级教学团队(行政原理与实务和行政管理)。

    学院自升格以来,以“博学、明法、求实、创新”为校训,注重内涵建设,无论专业、课程还是教学科研均有不错的建树:

    专业建设:有1个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专业(书记官),有3个省级示范专业(法律事务、刑事执行、司法警务),有5个省级特色专业(法律事务、刑事执行、书记官、司法警务、法律文秘);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刑事执行、司法警务),1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法律职业技能),有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监狱管理、速录)。

    课程建设: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行政法原理与实务》),7门省级精品课程(《行政法原理与实务》、《民法原理与实务》、《法律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中文亚伟速录》、《大学语文》,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行政法原理与实务》、《中文亚伟速录》、《民法原理与实务》、《刑法原理与实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文书》、《图形制作》),有6门司法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法律原理与技术》、《中文亚伟速录》、《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证据法》、《司法警察概论》、《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教学科研:学院有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有1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有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有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警务技能方面: 2004年,在江西省武术散打锦标赛上,获得高校组团体第1名;2008年,参加江西省散打锦标赛,获得团体第二名,总分并列第一名;2014年,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荣获高校专科组团体冠军;201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共取得1个冠军、2个亚军、1个季军、3个第五名的好成绩。

    速录技能方面:近年来,学院师生代表队在参加一系列速录大赛中多次获得团体一等奖、二等奖,廖宇琴同学以652.92字/分钟的成绩打破了汉字速录的世界纪录,杨茗茹老师殷亮亮同学入选中国国家队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学院在管理方面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学生在校统一着人民警察服装,高标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学几十年,学院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高校中居于前列,每年考取公务员的人数在全省高职院校名列前茅,毕业生遍布全省各公、检、法、司等部门,已有大批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少还走向了领导岗位,并涌现了张献、李文华等英雄人物。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省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意见》,也对“提高法治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提高法治人才培养水平方面,学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当前,学院领导班子将遵循教育规律,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江西有地位、全国有影响、专业有特色、学生有出路”的高等职业院校。 

    鉴于校园面积小,不能适应办学的需要,在省司法厅统一规划下,新校园迁建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的立项,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展望学院未来,将是辉煌而光明的前景!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020-09-27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政府主办、省林业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学校地处的江西省赣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宜居宜学。

    学校创办于1953年,是江西省老牌的职业院校。历经赣州林业学校、江西共大油山分校、江西省第一林校几个阶段,2002年4月,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更名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升格的高职院校。2011年12月,升格为副厅级单位,是全省9所升格的院校之一。2015年起,开设应用技术型本科班,连续四年招收本科学生,本科生教育和管理进展顺利。经过67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现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西省高水平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已跻身江西及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前列。

    环境优美

    学校校园面积813亩,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学校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为目标,“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人在林中、林在校中、校在画中”式的森林校园。校园里现有各类树木千余种(其中红豆杉、银杏等珍稀树种百余种),形成了15个树种区域和5个植物群落,绿化覆盖率达70%。学校还建设有生态湖、生态苑、生态长廊、立雪湖、立雪亭、求知广场、鲁班广场、名人广场等一系列校内景观以及全省高校中最大的生态科教馆,方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

    条件优越

    专业设置齐全。学校根据行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设置。现下设林业学院、园林与建筑学院、工业与设计学院、商学院、通讯与信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学院、家具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2个本科专业、49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示范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共2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万人。

    师资队伍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92人,校外兼职教师 11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66人,博士及硕士学位的共312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371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5名,省级骨干教师16名,国内外访问学者13人,在省级以上各类学术团体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有15人。教师教学能力较强,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立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3门。

    教学资源丰富。现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创客空间等各类教学及管理场馆,校内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127个,校外共建实训基地242个,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实训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投资7000多万元的新图书馆已开工建设。现有校园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4.594亿元,实验实训设备总值6552.02万元。学校还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132家企事业单位,牵头组建了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教集团,学校联合国内一些上市公司、著名企业组建了中兴通信学院、铁汉生态学院和中锐汽车学院等一批冠名学院以及“中核勘测班”、“铁汉班”、“华测检测班”、“左右家居班”、“京东班”、“香江集团班”和“TCL班”等30余个校企合作“订单班”,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丰富了教学实训资源、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生活设施完善。学校建有两栋共5层大型学生食堂,菜肴美味可口、价格实惠,满足广大学生舌尖上的需要;学生宿舍4-6人每间,均安装有空调和网络宽带,有独立卫生间和热水洗浴,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实行“人车分流”措施,保障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学校距离市中心仅2.5公里,多路公交车直达繁华商圈;学校建设有文化中心、图书馆和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体育场馆,正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风雨球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特色鲜明

    学生管理特色。学校通过打造辅导员队伍、政治辅导员队伍、心理咨询队伍,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通过“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通过“党建进宿舍”等举措,强化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学校现有大学生艺术团、环境保护协会、茶学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通过把“社团建在专业上”强化学生社团的建设,为学生的课余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新创业特色。学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素质提升、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系列课程,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聘请学校领导、知名企业家担任学生的“就业经纪人”,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就业及创业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帮助学生优质就业和创新创业;在校园里建设了大学生创客空间,为大学生在校创业提供平台。近年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学生在校创业并获得成功。学校近三年的就业率稳居江西高校前列。

    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秉承“立艺树人”的校训、“坚毅敏行”的办学精神,大力弘扬“求知求真 立德立行”的校风、“名匠树心 启源躬行”的教风、“乐学崇技 明德笃行”的学风,坚持以师生为根本,遵循特色办学、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办学理念和生态为根、质量为魂、创新为重的发展理念,以建设高水平院校为契机,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生态文明、铸造工匠精神为主线,构建了独具学院特色的“红色铸魂、绿色滋养、蓝色浸润”红绿蓝三维文化育人体系。

    开放办学特色。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韩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典、新西兰、日本、印度、加拿大、希腊等国家知名大学实施或即将实施合作办学,已有数批学生赴国外留学,获得国外高校的本科及硕士文凭。同时,学校还与台湾地区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选送数十位学生及教师前往台湾交流学习。

    成效显著

    学生获奖。2020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15-2019年和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其中包含本科院校榜单12个、高职院校榜单11个,省份榜单2个。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分列2019年度学科竞赛全国第8名,居省内第一,2015~2019年度学科竞赛全国第25名,居省内第二。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选手徐志威同学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家具制作项目中获得全国第二名;水处理项目选手曾璐锋代表国家参加2019年8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勇夺水处理技术项目金牌,为江西省实现世赛金牌零的突破。

    学校获奖。通过67年的持续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等单位发布的《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学校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61位。学校的办学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了世界技能大赛家具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俗称“全国就业50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森林校园”、江西省“平安校园”等系列荣誉称号。

    社会关注。学校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最近五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绿色时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播发学校的正面新闻达6800多篇次,被关注的频率在江西高校中名列前茅。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团中央、中国科协,江西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江西省教育厅、省林业局、省人社厅,赣州市委、市政府等单位的领导莅校视察时,均对学校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2020-09-25
  • 辽宁理工学院简介

    辽宁理工学院简介

    辽宁理工学院始建于1999年,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隶属于辽宁省政府主管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理工类应用型大学。

    校园南邻女儿河水上公园与南山公园,北与渤海大学毗邻,环境优美,湖光山色。校园占地593亩,校舍建筑错落有致,典雅大方,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校园内绿草如茵、杨柳飘飘、十里桃林、纷繁素雅,为青青校园填满诗情画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专业实训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点燃学生们心中梦想。体育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体育场馆让学生们奏响青春的乐章。学校设有9个学院,31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6000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389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5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6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和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61人。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命线的办学理念,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推动教学”的思路,注重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逐年提高。近年来,全校教师先后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87项,出版教材、学术著作40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得市级以上教改和科研成果7项,市级以上科研奖励70项,省级以上教改和科研项目60余项,与企业签订横向科研项目6项;教师获得国家级赛事奖励20余人次,取得省市级赛事获奖80余人次。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设施齐备。建有各类功能性教室66间,专业实训中心及实验室41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20多个;图书馆藏书58万多册,功能完善,环境优雅。校园建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了解信息、自主学习和日常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

    学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断加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对接行业需求为基准,以符合岗位要求为依据,以强化专业能力为本位,大力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成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获批国家级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省级项目30项;学生在创新创业各类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及省级以上奖项260余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获省级优秀奖及市级奖励270余项。

    面向国际,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成功参与欧盟“伊拉斯谟+”项目,为高校师生与欧洲院校学者间交流合作开拓了渠道。应邀与保加利亚鲁塞大学共同申请的的语言类、计算机类师生互换交流项目成功获批,实现两校学分互认,建立了合作培养的关系,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学校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实践能力。与多家单位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立足专业建设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入校企联盟、建立校内外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教育、实践、实习、就业无缝连接,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校已建立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100余家,其中500强及上市公司占21%,国内知名企业占12%,区域知名企业占36%。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受到社会欢迎,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百余次。2017年荣获辽宁省“挑战杯”一等奖,201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总决赛国家一等奖,2019年学生获得“创青春”辽宁省创业大赛奖项20余项。“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三下乡文艺汇演活动中“青春梦”队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先进团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活动,被团省委列入专项活动。

    建校以来,学校的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辽宁省同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前茅,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辽宁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辽宁理工学院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尚德明理 精工致用”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民办理工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辽宁理工学院 2020-09-24
  •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大连工业大学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校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5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大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的辽宁省大连市,新校区位于大连北黄海经济区——大连市庄河,这里山青水绿,钟灵毓秀;这里碧海蓝天、风光旎丽;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校园环境宜学宜居。新校区占地面积770余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人文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处处得到彰显,校园规划现代别致,文化气息浓厚。教学楼、图书馆等楼群端宁恢弘,井然有致,学生公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让学子拥有“家”的感觉。学校是一所宜学宜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

    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大连工业大学学科专业优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办学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学为重、特色为先、就业为上”作为办学思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2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管、经、艺、文等5大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3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242人,副教授以上96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社会知名学者等人士到校讲学。

    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学校始终坚持构建知识与能力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学校开展部分专业大类招生,入学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近三年,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4项、市级奖项12项。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先后与省内外知名的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和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学习就业打造更多空间和机会。学校开设辅导课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学习深造,先后有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国际交流广泛多元。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友好关系,联合开展交换生、游学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校针对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开设英语辅导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始终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努力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0余个,青年志愿者、社会义工1000余人。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节”、“读书节”等品牌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彰显青年学子风采。

    站在新时代,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科教兴国”为已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0-09-23
  • 沈阳工学院简介

    沈阳工学院简介

    沈阳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1999年。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两市接壤地带的国家改革创新示范区——沈抚新区,校园北依浑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7000余人。设有12个教学单位,在48个本科专业和11个高职专科专业招生。图书馆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7.6万册、电子图书141万册。构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多平台集成的智慧校园平台。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学院精神;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化发展”的分类培养、分级教学的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五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大力倡导“以贡献者为纲”的文化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适应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建成了适应专业群发展的15个实验中心、127个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2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35亿元。学校通过“五位一体”模式和“六共”机制,密切校企合作,近三年与223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其中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174家,省级校外实践基地13家,保证了每个专业都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树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注重专业建设,经过多年努力,获批国家级专业建设与改革项目4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省级一流示范专业、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等省级专业项目14项。教学工作成果丰硕,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

    学校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服务学生发展的工作体系,注重做好大类专业分流与转专业指导、学业指导、跨校选课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指导、考研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出国留学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贴心的资助服务,并设立了多种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奖助学金项目。近年来,每届毕业生中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学校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成立了百余个大学生创新团队和一批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每年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超过了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四年,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十分突出,荣获国家级奖励335项、省级奖励1744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6(辽宁省第1)名,在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中排名第273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拓宽师生全球视野,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打造“留学沈工”品牌。全方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英、美、法、俄、意、韩、日等多个国家的34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派学术文化交流、学分互认、共建实验室、本硕连读等项目。

    学校按照“上床下桌、空调入户”的标准实施了新生活区的基本建设工程和原有学生公寓楼的改建工程,学生住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一个建筑风格独特化、校园环境生态化、公寓服务人性化的校园生活环境已经形成。

    经过20年的奋斗,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遴选为辽宁省首批十所全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近年来,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教育环境以及学校总体的满意率均在85%左右,各项指标满意度明显高出全国院校平均水平。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我校位居民办本科高校中的第8名。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学校正加快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奋力谱写沈工改革发展新篇章,向着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目标迈进!

    (信息更新:2020年5月)
    沈阳工学院 2020-09-23
  • 沈阳城市学院概况

    沈阳城市学院概况

    历史沿革  

    沈阳城市学院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是国家首批独立学院。2009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沈阳绿岛森林公园并开始独立办学。2012年4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成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沈阳城市学院。2015年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厅列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69万m2,总建筑面积26.8万m2,纸质图书103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电子期刊5570种。学校在原绿岛森林公园的风景园林中,建成了教学功能完备、体育设施先进、生活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别致的花园式校园。校园背依凤凰山,环抱绿岛湖,环境优雅,景色怡人。2016年学校被新浪网评为中国最美大学,同年被列为沈阳市环境教育基地。

    师资队伍  

    学校自有专任教师425人,外聘教师251人。自有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6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37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中宣部“千人计划”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辽宁省高校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沈阳市拔尖人才2人。2017年学校获得辽宁省民办高校首批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人才培养 

    学校开设37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800人。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2017年学校与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深度合作,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率先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应用研究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应用研究。建有新松绿岛类人足球机器人工程中心、绿岛BIM工程中心、绿岛酒店产业研究院、辽河文化研究院、绿岛环境资源研究所、绿岛舆情研究所、绿岛影业等研究机构。拥有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2个,院士工作站1个,辽宁省文化旅游产业研究基地1个。先后承担各类研究课题233项,获得专利授权41项,发表论文528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7部。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8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多次举办全球城市大学论坛和国际教育展,引入NCUK(英国北方大学联盟)硕士预科课程,与法国波尔多大学合作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教师访学交流和学生留学游学项目。

    办学成就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均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实施独立办学后,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3万名,毕业生就业始终保持良好态势,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以“接地气、上手快、素质高、能力强”的特点,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等荣誉。学校足球机器人代表队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RoboCup世界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中国赛区冠军;女子啦啦操代表队2014年和2017年两次夺得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冠军。2018年,学校在辽宁省高校绩效考核中获民办高校文科综合类第1名;2019年,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列辽宁民办高校第1名,中国民办高校第18名;2020年,沈阳城市学院勇夺东北民办大学第一名,全国民办大学第17名,并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 2020-09-23
  • 沈阳科技学院简介

    沈阳科技学院简介

    沈阳科技学院,始建于1999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近年来,学校秉承“质量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以“化工制药、智能制造等专业集群”为引领,工、理、经、管、教育五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科学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已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优越的办学环境

    ■学校位于辽宁 省沈阳市浑南区,毗邻哈大高铁沈阳南站,即将建成的地铁4号线(红椿路站)途经校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学校与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科技馆、沈阳创新天地、新松教育集团、东软.集团等科技文化产业互为邻里、友好共建,具有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

    ■学校建有标准化精装 4人间公寓,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并配有运动、文娱等校园生活场所,环境优美、宜学宜居,打造“家”的氛围。

    ■学校“智能制造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初步形成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业集群。

    高水平人才培养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借助科技创新与创业大赛引领学生完成学业、提升就业竞争含金量的双赢之路,各级各类奖项数量逐年刷新校内新高。

    ■学校与新松机器人、华晨宝马、东北制药等20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校企、校地合作,并择优为学生推荐实习与就业岗位,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与国内知名院校共建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为学生考研构筑桥梁纽带,每年有大批量毕业生顺利考取到心仪学校继续深造,考研上线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学校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阿斯顿大学、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等20多所海外高校达成学分互认、本硕连读合作协议,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更多选择。
    沈阳科技学院 2020-09-23
  • 辽宁财贸学院简介

    辽宁财贸学院简介

    辽宁财贸学院是一所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于2008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本科院校,位于美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城海滨。

    学院设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六个学科门类,是一所以经济、管理为主体,艺术、体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

    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专兼职教师668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58人。占地面积1094.8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建有各类专业实训室41个,另有室外篮球场10个、网球场4个、标准化田径场1个、人造草坪足球场3个,以及图书馆和游泳馆、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综合训练馆、田径场、健身馆、健美操馆、高尔夫模拟练习场等文化、体育场馆19个,教学管理、文化体育设施先进齐全,形成了“六园九路”的校园格局。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眼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确立了“建设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一流高校”的辽财梦,树立了“在辽财不为财,要为财离辽财”的辽财追求,培育了“只争朝夕,勤俭建校,廉严实优,务实求真”的辽财精神,实施“三三工程”,坚持在“三个深入”(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活动场所)中谋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在“三个及时”(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三个落实”(责任落实、制度落实、行动落实)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实现育人观念上的“二二四工程”,即:“两个转变”(把思想道德的软指标转变为硬指标;把能力素质的窄指标转变为宽指标)、“两个拓展”(在做人上,把思想道德的试卷评价拓展到课外的行为评价、社会评价上来;在做事上,把能力的课内考核拓展到课外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评价上来)、“四个创新”(着力在对学生评估体系、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活动和增强课堂实训上进行创新)。

    学院先后投资近亿元,建成以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功能覆盖“智慧党建、智慧教学、智慧思政、智慧管理”的“1+4”科学管理平台,实现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现代管理模式。学院建成了由3000多个红外高清摄像头组成的全覆盖无死角的校园监控网络;建成了24小时免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用计算机4576台,电子图书420万种,电子期刊1394种,数据库19个,网络课程资源316门,资格类考试培训视频及模拟试题共9个大类206种。所有教室(共计18648个座位)全部使用触摸式数字一体机并配备实物展台的互动录播直播教室,每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77.6个,是教育部监测指标的25.4倍。免费开设8个辅修专业、360余门课程供学生免费选修,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岗位适应能力。

    学院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企业会计全岗位、银行综合业务、审计、税务、期货与证券等五个模拟实训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即能就业。所有教室(共计18648个座位)全部是触摸式数字一体机的互动直播教室,学生通过校园网随时可以回看每一堂课程的教师讲课画面,为学生复习和再学习提供条件。

    学院建立了涵盖所有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的动态试题库,所有考试全部采用机考方式随机自动组卷,考试成绩实时公布。建成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资源共享的智慧化校园,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和教学质量监控、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的实时信息统计和信息反馈,学生入党、评优、班级干部选举、奖学金评定等全部采用校园网进行投票,实时统计并公布结果。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师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了支持与便利。

    学院建设了占地235亩,设施农业面积100904平方米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暨素质教育和实训中心为食堂提供绿色蔬菜,同时为学生实训和艺术创意提供场地。学院与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强化办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联合开展农产品等包装设计,特别是帮助泳装企业改进加工工艺30多种,设计泳装款式200多种,填补了辽西地区泳装设计人才培养的空白,提升了葫芦岛泳装产业的影响力。

    学院师生自行设计、建成了3.5万平方米的红馆,以习总书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重要思想为脉络,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三个非凡历史阶段为主线,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辉煌三大板块,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天辟地、自强不息、创造伟业的97年风雨征程,全景展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建设集党史、中国革命发展史、国防与军事素质、民族复兴教育于一体的时代课堂、人文课堂和红色课堂,诠释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

    涓涓细流,汇聚成川;滴滴甘露,皆育硕果。今天的辽宁财贸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师生获得国家级奖励269项、省级奖励427项。学院在2018年、2019年辽宁省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统考中,总平均成绩名列前茅;在2016年、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中,本科教育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线10个以上百分点。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2019年1月,在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召开的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辽宁财贸学院全体师生将朝着建设“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一流高校的目标不懈努力。

    具体开设的专业有:

    经济学门类:5个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税收学、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

    管理学门类:12个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投资学、工程造价、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及法律、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

    教育学门类:2个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

    艺术学门类:10个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舞蹈表演、文化产业管理

    工学门类:3个

    城乡规划、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文学门类:3个

    汉语言、英语、日语
    辽宁财贸学院 2020-09-23
  •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院校代码14700)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在辽宁省鞍山市。鞍山素有“祖国钢都”“中国钢铁工业摇篮”等美誉,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东北振兴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70.1万平方米(约合1051亩),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环境幽雅别致、景色宜人,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现有图书馆总面积2.1万平方米,馆藏适用图书40万册;标准体育场馆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食堂3座,总面积2.2万平方米;建有驾驶员训练场地4.7万平方米,可为在校学生考取小型汽车、大型货车驾驶证提供培训服务;建有占地23万平方米、集“水、绿、园、林”于一体的“花园式”产教融合农林实训基地,以及超市、浴池、门诊部等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学生理想的学习之地。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护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畜牧兽医等8个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聘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大工匠”以及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任教。

    学院建有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卫生护理、农林技术和文化艺术等12个专业实训中心;设有4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拥有1个辽宁省装备制造公共实训基地、13个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是国家人社部确定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承办基地。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持“职教围绕产业而发展、产业依托职教而壮大、职教与产业互动共赢”的理念,发挥“统筹管理、资源共享”优势,通过“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做人有品位、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基础”。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0-09-23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