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校库 > 本科高校
  • 西安航空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曾用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国标代码:11736

     

    办学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本科、专科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西安航空学院

    证书种类: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证书

    学校现有沣惠、阎良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学校设有航空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车辆与医电工程系、动力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经济管理系、 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院(系)和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学校共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57个本、专科专业, 覆盖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财经等大类,涉及工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省级试点专业建设项目8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已建成6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

    [!--befrom--] 2012-07-17
  •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点的唯一邮电通信类高等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校党委被省委教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

     

    学校占地近1500余亩,纸质藏书近150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有11个一级硕士点、32个二级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个MBA专业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名牌专业。有5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重点研究中心,11门省级精品课程,5项省级优秀教材奖,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总数965人,其中教授116人,博士204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获得者43人次,外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78人。

    [!--befrom--] 2012-07-17
  •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财经学院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以经济和管理类学科为主,经、管、文、法、理、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古都西安,与驰名中外的盛唐人文名胜大雁塔和壮丽典雅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毗邻,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历史积淀丰厚。学院占地面积1579亩,校舍建筑面积52.45万平方米,藏书151万册,中外文期刊1634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29万元。

    学校设有经济、管理、会计、统计、信息、文法、政治与行政7个二级学院和研究生、公共外语、体育3个教学部。拥有统计学、企业管理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经济法学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开设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24个本科专业,涉及一级学科14个,拥有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财政学、经济法学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统计学、金融学、法学3个省级名牌专业。目前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353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860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329人,近百名外籍专家和国内著名统计学家、经济学家、人文学家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拥有西安统计研究院、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西部农村公共经济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基地。建有中央与陕西省共同资助建设的金融与证券投资实训中心、财税信息化管理实训中心、企业策划与设计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等22个实验室(实训中心)和102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2-2006年,我校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88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625篇,权威期刊发表及EI、SCI、ISTP收录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专著、教材133部,承担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1项,有3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统计与信息论坛》,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比利时、英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英国布莱德福大学、格拉摩根大学、美国库克大学、拓玛斯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完成了比利时弗拉芒政府资助的发展合作项目、“联合国P-44项目”、“欧盟在华投资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经济管理人才,积淀了较为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efrom--] 2012-07-17
  • 西安培华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

      西安培华学院坐落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风景秀丽的十三朝古都——西安,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西部十二省市区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也是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

     

     

    历史名校  八十余载风雨办学史
      培华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28年由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办、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其后几经变迁,在发展过程中相继更名为陕西培华职业学校、培华财经学校(男女生兼收)、西安市财经学校。1984年由陕西省政协倡导,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姜维之教授在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创建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民办公助),成为国内首家以专门招收女性学生的、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亲自推荐全国政协原常委傅学文女士担任培华女大的第一任名誉董事长,并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后于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生兼收),2007年成为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2008年经政府批准成功举办建校八十周年庆典活动,2010年姜波理事长作为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培华建校八十余年来,始终以“培育英才、振兴中华 ”为己任,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已经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发展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大学,她的发展史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盛誉。
     
    先利其器  多学科发展打造专业人才
    学校现有高新与长安两个校区,开办本、专科专业60余个,涵盖财经、商贸、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电子、信息、建筑等九大职业门类,形成了经、管、文、法、理、工、医等多学科协调互补发展的模式。学校现下设女子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财会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以及思政教学科研部、实训与就业指导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网络与软件研发中心、校园广播电视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中心、自学考试管理中心等教学机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学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并设有全国高校首个红色文化研究会、弘扬关公文化研究会以及中华和谐文化研究所、女性教育研究所、佛教艺术研究院、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等十余个研究机构。
    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拥有先进合格的计算机实验室、以及国内领先水平的电路与电子线路实验室、电子专业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网络中心、解剖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模拟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医学基础实验室、免疫实验室、药学和护理实验室、贸易金融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财会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服装工艺室、多媒体设计制作室、影棚、摄录编演播音实验室、动漫创作室、语音实验室、外语教学电台、外语视听室、模拟法庭、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技术研究所、近代物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百余所。完善的机构及教学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凸显实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之魂
      学校一贯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之魂,全力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学校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鸣球教授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王德炳教授为代表的众多知名学者在校任职任教;各院(系)院长(主任)和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均由知名教授担任,为开展相关门类的科学研究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遵循“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治校方针。为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姜维之奖学金”、“培华奖学金”、“力学奖学金”及“社会实践奖”等多项奖学、奖励制度。同时贫困生可享受“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
     
    注重质量  独创的人才培养特色
      “严、爱、细、实”的管理机制,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面向全校女生开设女性特色课程辅修班和女性素质提升培训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力求适应社会对女性专业人才的需求,挖掘女性特长、发挥女性优势,体现女性教育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实施我校独创的“各专业外语教育+营销学教育+国际化教育+一贯制实训与就业指导教育+专业法律教育” 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学生“成人、成才、和谐、发展”的德育之路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法律教育”等模式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综合培养  孕育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
    学校是国家授权的大学非专业英语四、六级考点及英语、日语专业四、八级考点,并设有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同时设立开展与本、专科各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培训,为学生获取“双证”、“多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学校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近40家学生社团,会员一万余人。通过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学生不但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同时运用自己在社团学到的管理知识,在进入社会后迅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
     
    育无国界  注重对外文化与学术交流
      学校一贯注重对外文化与学术交流,和国内外近百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的交流与协作关系,并吸引了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百余个友好团体来校参观交流。自1987年起,先后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泰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学结为友好学校,互派留学生和教师,同时有很多留学生先后学成回国、回校工作。学校成立的国际交流中心也为吸引外籍教师和国际留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英语、日语、韩语口语课程均由外教授课。
     
    志存高远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注重对毕业生的指导和教育,长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每年在学校定期召开大型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不定期的小型招聘会和企业面试,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为在校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升学等多方面的信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成才与就业,使学生能够审时度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按照国家“择优推荐,双向选择”(持报到证)的政策,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外贸、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学校就业率连续20余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认真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学校整体育人能力;以教育教学为切入点,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构建了一套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构建专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就业优势。
     
    荣耀培华  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定位,“以爱心体现责任,以诚挚体现品质,以表率体现师德,以博学体现素质,以能力体现高度,以研究体现层次,以学生成才来衡量高校的社会价值。”
    相信在培华人的共同努力下,定会将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大学。
    [!--befrom--] 2012-07-17
  •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重新设立“陕西师范大学安康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14日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安康学院"。

    学院座落在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被誉为“西安后花园”的西部名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交通便捷,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在此交汇, 316、210国道和西汉、西康高速穿境而过。学院北眺汉江,南倚国家级香溪洞风景区,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院规划面积1500余亩,现有占地面积509亩。校舍面积近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07.7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风格典雅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设施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文体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等一应俱全。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现有藏书65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800余种,拥有清华同方期刊、万方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等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

    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紧紧围绕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抓手,规范教学运行管理;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投入为手段,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现有中文、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政史、农学、英语、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艺术、体育和社科部等12个系(部),48个本、专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现有学生1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在全国14个省市招生。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好、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4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47人,有博士、硕士学历240人,常年有国内访问学者教师10余人。40余位教师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曾宪梓奖、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还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在内的60余人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努力促进教学、科研的共同进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全院教师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0余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7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专著80余部。围绕教学和科学研究,学院建有省级“蚕桑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和学院成立的“秦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汉水文化研究基地、“教育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科研团队优势逐步凸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不断增强。

    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安工程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对口支援和合作办学友好关系。常年从英国、美国、荷兰等国聘请外教来校任教。学院目前正在启动国际联合办学工作,以加快学院国际化进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设有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就业网站,对学生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和教育。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陕西省同类高校前列。

    在新的发展阶段,安康学院将紧抓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使安康学院成为秦巴区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发展的智囊、智力服务的基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befrom--] 2012-07-17
  • 商洛学院

    商洛学院

    商洛学院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多科性本科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院位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占地465亩,校舍面积182226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545万元。有纸质图书62万册,电子图书29万册,纸质期刊1100余种,电子期刊4600种。

    学院现有教职工463人,其中专任教师319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18人;长期聘请中科院院士侯洵、著名作家贾平凹等知名专家学者23人为学院兼职教授,聘请外籍教师4人。教师中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硕士生导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获“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获曾宪梓奖6人,省部级优秀教师、先进个人10人。

    学院现有政教、历史、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工程、计算机科学、艺术、体育等11个系,38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陕西省优秀教改试点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059人,成人教育学生2000人。

    学院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主持省级教改科研课题15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2004年、2005年“专升本”统考上线率位居全省第一。2006年“专升本”上浮考试考生上浮率达60.5%。在2005、2006年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级)”的特等奖和一等奖。

    学院不断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科研实力明显增强。设有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GAP科研工程中心等7个研究机构。近年来,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8项,取得国家专利3项,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收录15篇。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2年统计,我校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教师发表CSCD论文数,按高等院校著者论文引用次数排名30位,被引频次数达50次,是当年高校前三十名中唯一的一所专科学校。

    学院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特别是“三级联系制”的做法曾被省委、省政府、中宣部和教育部总结推广。学院曾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教工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命名的“文明校园”等称号。

    建校30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2000多名本专科人才,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十一五”时期,学院将坚持实施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把学校建成地方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

    [!--befrom--] 2012-07-17
  • 榆林学院

    榆林学院

    榆林学院是一所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校 40多年来,先后培养出万余名具有较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占地840亩,校舍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校园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春夏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风景独好,环境优雅,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550万元.图书馆藏图书60余万册,并设有16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000多台, 专业实验室135个,多媒体教室20个,语言实验室7个。已建成1000M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榆林学院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榆林学院院报》国内公开发行。此外还有标准田径场、球类场和训练馆等教学实施。学院现有14个院系,24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9344人,成教生2000多人。教职工693人,其中专职教师535人,教授26人, 正高级研究员1人,副教授107人,博士25人(其中在读14人),硕士研究生142人,留学归国人员11人。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0人,外籍教师5人。学院拥有一支勤奋敬业、团结奉献、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院致力于教学改革,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初步构建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框架。学院在全省高校公共课统考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骨干,其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者达二百多名。学院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96年以来,学院共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2200余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60多项,获国家专利7项,已建有7个研究所,3个研究实验中心。

    学院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近年来,生源已扩展到内蒙、宁夏、山西 、河南等二十个省区。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英国的VSO、OTP以及美国的AFS等国际教育文化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对等交流互访等活动,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学院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

    学院立足榆林,服务陕西,辐射周边,将继续积极发展理工科、加强生态农业学科、巩固师范教育、增设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模范区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榆林学院将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befrom--] 2012-07-17
  • 西安文理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院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市,占地750余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藏书11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近7000万元。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万余人。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等8个学科门类,45个专业。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系列课程、长安历史文化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被授予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分子生物学》被评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

    学院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励,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学院设有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立项建设研究基地)、中国王维研究会、国学研究所、书法教育研究所、西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西安市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水资源保护研究所、当代陕西文学研究和学前教育研究所等十几个科研机构。近三年来,发表在国家权威和核心期刊的高层次论文4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余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00多项。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52人,教师中博士、硕士以上人员324人,占专任教师的45.6%;学院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4人、外籍教师3人,留学归国人员30余人。学院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有12人获国家、省、市级专家称号,28人获国家、省(部)、市级荣誉称号,9人获霍英东、曾宪梓奖,2人获“五个一工程”奖,2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先后接收美国匹兹堡州杜肯大学教育学院、韩国威德大学、泰国如诺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部分外籍学生来校留学。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乌克兰矿业学院、泰国如诺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坎顿技术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留学生。

    学院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其中数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一些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我院学生近年有10余人在国际性大赛中获大奖20余项,20多件作品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获国家级各类大奖150余项。学院荣获省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市级园林化校园等多项称号。

    [!--befrom--] 2012-07-17
  •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位于西安市南郊,校园占地三百多亩,校舍建筑面积十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青树参天、绿草 茵茵、民间石刻艺术品遍地林立,人文气氛浓厚。
    西安美术学院建立于1949年,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按照全国总体布局,在西北大区设立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 府。她的前身是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建院55年来,西安美术学院从一所窑洞大学,发展成为拥有中国画、油画、版 画、雕塑、平面设计、建筑环境艺术、服装、装潢、陶瓷艺术、美术教育、美术史论等11个系、34个专业,以及附属中 等美术学校、基础部、成人教育学院、艺术研究院、国际意象研究中心、传统艺术研究所、巴黎艺术城工作室等专业齐 全的美术院校。西安美术学院背靠周秦汉唐传统、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和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传统,面对新 时代现已发展为绘画、雕塑、摄影、动画、艺术设计、美术学专业类别齐全,教学和科研创作并重的很有特色的美术学 院。学院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学科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批授 予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美术学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有接收外国、港、澳、台留学生,接受外国文教专家的资格。美术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绘画专业和设计艺术学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名牌专业。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包括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8700余人,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 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还特聘了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教授30余人为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学院设有美术研究院、中国画艺术研究中心、书法教学研究中心、美术馆、网络中心、文物标本陈列馆、民间艺术陈列馆、藏画精品陈列 馆、少数民族服饰陈列馆及各类专业工作室,并在深圳、青岛、上海设立了分院。学院还办有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专业美术刊物《西北美术》,院图书馆藏书45万册,历代书画艺术珍品2064余件。 
    多年来,西安美术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也创作了数干件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和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并多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中获奖。迄今,获国家级奖牌147人次,获省部级奖1123人次。在国际展览中有数十件作品被欧、美、日等国家展览馆收藏。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进…,?步扩大了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先后同英、法、美、德、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互派留学生。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购置了画室,定期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在国内又先后成功举办了《华夏纵横》、 《中 国?西部高等美术教育研讨会》、 《全国高等美术学院招生工作会议》、 《西部?西部》大型艺术创作展览工程、 “国际当代素描艺术展暨国际素描艺术研讨会”、“俄罗斯当代素描?油画大展”、 “全国九大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黄土绘画”艺术研究会(黄土画派) 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作品展”、 《全国首届高等教育设计论坛》等三十多项大型活动,对加强 中外美术学院的艺术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00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交流中心在学院挂牌成立、刘文西教授荣膺全国首批“百位名师”、杨晓阳院长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郭线庐、王胜利副院长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2004年,学院33位教师的24件作品在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中获奖,位居全国美术院校获奖前列,刘文西、刘永杰、贺荣敏三位教授主讲的《中国画水墨人物写生课》被省教育厅评为精品课程。
    这是一片历史文化集藏丰厚的土地,在这里驻足凝目,必然和历史文化发生精神的交汇。陕西,有全世界为之惊叹的古典文化,有全人类为之骄傲的传统艺术,汉唐时期,以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长安为中心,产生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高峰,它的风格开阔、雄浑、质朴、清新,长久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上世纪发生的代表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延安文化,也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和新中国同龄的西安美术学院,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沃土里成长,并以其半个世纪以来的辉煌业绩、以其在改革开放年代焕发出的创造热情和全新面貌,在全国美术界引起了长久关注。   
    在辉煌的历史成就里,西安美术学院与时俱进,新人辈出。投身“大美术”、建设“大美院”的事业,把“借古开今,融会贯通”作为办学宗旨,把“大美术、大美院、 大写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美术学院的教育创作理论, 把“出作品、出人才、创建一流美术学院”作为宏伟的
    奋斗目标,以不可替代的地方特色和多元化的风貌,向 “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美术学院迈进。 
     

    [!--befrom--] 2012-07-17
  • 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位于陕西西安南郊,建校于1949年,是中国西北地区惟一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学院现有八个专业系,附设中等音乐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和四个乐团(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交响管乐团),硕士研究生专业覆盖舞蹈以外的所有专业方向。现有教职工480余人,学生3300余人。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1948年,贺龙将军在晋绥解放区创建了西北艺术学校,其二部“音乐部”即西安音乐学院前身。1949年5月,西北艺术学校随西北军政大学西渡黄河迁往西安,二校合并后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之后,历经西北艺术学院、西北艺术专科学校、西安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艺术学校、陕西省艺术学院的变迁,至1980年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现为省属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 
        目前学院在职教职工48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8名,副教授66名,共占专任教师人数近40%;正高以上职称70人,副高以上职称68人,共占教职工总数的28.7%;外聘教师52名。
        学院设有专业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和舞蹈编导。
        以下是优势学科介绍:
        声乐:声乐系创建于1949年。近年来采取专业课签到制、专业课单选制、增开专业选修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现设美声、民族、通俗、钢琴伴奏四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丰硕。近年来几乎包揽了省内各类声乐比赛的奖项,并在国际性声乐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0年9月,和慧参加在美国洛衫机举行的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荣获银奖;2002年4月在意大利“第42届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中获第一名;2000年10月,蔡占科获第二届“托马斯?阿尔凯德”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2002年8月,陈勇获第十届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名,学生米卓获专业组民族唱法优秀奖。
        民乐:民乐系建立于1956年。创建初期,一批全国一流演奏家先后来系任教,为建立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中国民族乐器教学体系打下了丰厚的理论和演奏技术基础。现设弓弦、弹拨、管乐三个教研室13个专业,创编教材近200册(种),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先后对古筝、阮、二胡等乐器进行了改良,历年来在全国有多首创作作品获奖,多人次获全国专业演奏比赛大奖。民族管弦乐团常年来多次进行社会艺术实践,积累了大量优秀曲目,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2002年5月与中央电视台《国乐飘香》栏目联合录制“秦风秦韵”专辑节目时长130分钟,展示了强大的民乐教学与艺术实践能力。曾先后出访日、美、加、法、德、比利时、西班牙、瑞士、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并多次赴香港、台湾举行音乐会和进行艺术交流。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系创建于1958年。四十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大、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1992年以来连续被教育部指定为教学改革试点单位,主要课程为声乐、键盘、伴奏余即兴那种、合唱与指挥法、音乐基础理论、中外音乐史、舞蹈常识等,承担着课程结构、教材、教学规格与模式等方面的实验任务,是我国培养音乐艺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国内同学科中享有较高声誉。音乐教育系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在岗教师80多名,在校本科生达1500多名,占全院学生总数近一半。
        学院1994年与西安交通大学等3所院校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改革试点院校,率先实行了并轨招生。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一直坚持外向型办学机制,已先后接收英、美、意、日、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留学生前来学习,并与美、日、德、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院校、学术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坚持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在教学、科研、思想教育、行政管理、艺术实践、对外交流、后勤社会化、产业开发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十年来,学院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和教学硬件的投入及建设,积极改善育人环境,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典雅,自1996年以来,连续六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文明校园”。2000年开始,学院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启动“1+1”(文化素养达到普通大学水平;艺术素养达到艺术院校水平)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近年来的发展,使学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稳定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不少师生多次获得国际国内音乐大赛的演奏、演唱、创作大奖。
        2001年12月,第三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先后两次来到西安音乐学院视察并观看交响音乐会,对学院的校园环境建设、办学实力、演奏演唱专业水平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希望。

    [!--befrom--] 2012-07-17
  •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创建于1954年,坐落于古城西安小雁塔西侧,是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共建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学院占地696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名,在校教职工716名,专任教400余名,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0余名。建院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两万余名体育专业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体育战线及其它行业的优秀骨干。学院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表演、体育英语、体育经营与管理等体育相关专业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学院设有研究生部,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五个学科硕士研究生;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台港澳地区招生的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办与教育部批准的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设有六个系即体育系、运动系、武术系、社会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和人文学系,分别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和特殊教育等12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设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高职学生;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的函授本、专科学生;设有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主要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还设有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国家柔道中高级教练员培训中心、中国地掷球培训中心,体质测试中心及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棋牌等业余训练培训中心和俱乐部,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并举的办学和训练格局。
     
     
     
     
       学院地里位置优越,东临小雁塔公园和省体育场,西临含光路,南临解放军政治学院,北临友谊路,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绿化整洁,教学、训练、科研及生活服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训练馆、实验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人体运动能力诊断实验室、人体运动生物学实验室、运动心血管机能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电视台及学生生活服务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训练、科研设施和生活服务保障系统。学院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同类学科及项目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专家学者和高级教练。田径、体育测量与评价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生理学、体育理论和武术为陕西省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体操课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学院非常重视训练与竞赛工作,近年来学院竞技体育成绩辉煌,在国际性和全国性比赛中获得金牌 81枚,其中跆拳道、武术散打、武术套路、田径、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蹦床、篮球、地掷球等项目运动成绩突出,为国家、陕西省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院设有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西北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体育法学研究中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在基础理论和开发性研究、体育科技攻关等方面成绩突出。其中:成功地研制出“雷达测速仪”、“肌力刺仪”、“游泳划水板”、“游泳等动力量牵拉器”、“低氧仪”等科研、训练器材,“举重专项力量训练器”、“跳水自动化保护带装置”的研制被列为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重点科研项目,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及全民健身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学院主办的《时尚球类》在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和群体司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与日本大阪体育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乌克兰国立体育大学、韩国忠清大学、明知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新西兰国立体育学院、菲律宾高等教育总会、澳门理工学院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并进行学术交流与友好往来。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的院校,已面向韩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塞内加尔等国招收留学生。 

        学院将抓住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好机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校的战略,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尊师重教,教书育人;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实施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把质量提高作为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坚持以体为本,文、理、经、管、医、艺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为重点,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狠抓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新专业建设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实施人才强校,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以迎接2006年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水平随机性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严谨创新,团结拚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把我院办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体育大学! 
     

    [!--befrom--] 2012-07-17
  •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迄今已有74年的建校历史。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学校成为全国四所政法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学校现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建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现代传播、经济管理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16个专业与基础实验室、80多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余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8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3000余种,并建有20余个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平台。校园网全部覆盖两个校区,有综合教务管理、多媒体网络教学、校园卡管理等数字应用系统,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公寓配套有舒适的学习、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完备。

    学校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院、法律硕士教育院、司法官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24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法学、公安、经济、管理、人文等专业大类,其中哲学、新闻学、侦查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和特色专业,行政管理、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15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200余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制度,聘有一支由各学科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以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校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学校较早实施了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师制”,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十多年来,学校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背景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建立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立足西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的人才培养经验,2009年获得了国家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13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近年来,建成200余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实训示范课程,还建设了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法学、现代传播实验实训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验区、新闻学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高水平本科教学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同行专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积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注重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来带动和提升本科教学。学校设有法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高教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40多个学术研究中心,建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刑事法学研究中心、国际法学研究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和法学两个学科被批准为“陕西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9项,20项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法律科学》是享誉全国的法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途径,鼓励学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视野。目前,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其中,与美国福特海斯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分别合作实施了3+1本科双学位项目、2+1+1本科生培养项目、1+1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与韩国全北大学、庆尚大学、韩南大学等7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互派交流机制。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2011年计划招收本科生3200人,高职生300人。

    [!--befrom--] 2012-07-17
  •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建于 1952 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 4 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其前身是西北大学俄语系、兰州大学俄语系、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合并组建的西北俄文专科学校, 1958 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79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6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6 年 2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经过 5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由单科外语院校向突出外语特色,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现有 4 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1593 亩,建筑面积 64 万平方米。学校办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多媒体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同声传译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齐全。先进的卫星接收系统可接收不同语种国家电视节目。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有大型电子学术期刊文献库。

    学校现有 25 个院、系、部等教学机构, 34 个本科专业, 6 个辅修专业, 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18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与国外两所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日语为陕西省名牌专业;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为非通用语提前单独招生院校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单位。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外国留学生及各类培训学生 2 万余人。学校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建立了教学水平评估、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004 年 11 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9 个二级评估指标中 17 个被专家组评为优秀。 2006 年荣获陕西省最具公信力广告品牌。

    学校科研实力强,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所、人文地理研究所等 22 个学术和研究机构,形成了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语及跨学科科研体系,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及外国文化部资助的科研项目,出版了高质量的大型辞书、专著、译著、论文和教材。学校创办的《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人文地理》等学术刊物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国地理学核心期刊,其中《外语教学》杂志入选 2006 年度 CSSCI 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境)外 105 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 43 所国际知名大学的外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担任专职教师或合作研究。学校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富布莱特项目定点院校、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华留学生委托培养单位。与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等 19 个国家和地区的 43 所学校实施本科生、研究生 " 双校园 " 培养项目。与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合作创办了西外洪堡学院,与法国巴黎摩达尔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合作创办了西外巴黎时装艺术设计学院。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欧亚大学建立了陕西省高校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同时学校在新加坡和英国还建有 2 个学生实习基地。

    学校是西北出国留学人员的培训基地。教育部早在 1979 年就在学校设立了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近 30 年来先后培训各类出国留学人员 55 期,共计 86000 余人次,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 2820 余人次,单位委托定向培养 30000 余人次,高级职称以上占到 80% ,他们中有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企业家等。

    为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将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 " 立足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 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一流的多科性综合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
     

    [!--befrom--] 2012-07-17
  • 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

      
     
    渭南师范学院是以教师教育为主的陕西省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在学院所在地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流传着仓颉造字,杜康酿酒的动人传说,诞生过药王孙思邈、史圣司马迁、大诗人白居易等名垂千古的人物,全市有秦、汉、唐等时期的文物古迹300余处,著名的西岳华山就在渭南境内,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敦厚善良、恭谦朴实的民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686003平方米,建筑面积486800平方米,各种现代化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馆藏图书丰富。学院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现设中文、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传播、外国语言文学、东方语言文化、数学、物理学、信息与教育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艺术、体育等13个系和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2个二级学院。现有32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文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科结构趋向综合化。学院面向2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3500余人,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20000余名合格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1010人,其中专任教师690人,正、副教授221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3以上,其中有博士生导师、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三五”人才和省级教学名师。学院长期聘请6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现已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正、副教授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2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4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10余项,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省人文社科等奖项16项。2005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50余篇,其中41篇被SCI等国际著名四大索引收录,20篇被新华文摘、美国化学文摘、美国教学评论、中国数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或摘录,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4篇;出版专著、教材26部。2005年我院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奖多项。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犹他州立学院、韩国培材大学、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综合技术学院等结为“友好学校”,并与韩国培材大学合作成立培材培训中心。

    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最佳单位”、“陕西省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befrom--] 2012-07-16
  •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原纺织工业部。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等多科性特色鲜明的高校。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设有15个教学单位。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70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大批专家、学者、教授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4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专业领域1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

    [!--befrom--] 2012-07-16
  •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轻工为特色的多学科性大学。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总面积2003亩,其中西安校区占地面积1590亩,是学校的主校区,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咸阳校区占地面积413亩,用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

    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  学校创办于1958年,时名为北京轻工业学院,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划转到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是西部地区唯一以轻工为特色的高等学校。

    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  学校建筑面积64.6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3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4.08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3.4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6.47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种),另有共享图书4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08亿元,校园网建设水平高,运行良好。

    师资队伍与数量结构  学校有专任教师917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50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96%。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35%。学校有双聘院士1人(周廉院士,学校名誉校长,现任国际材料联合会主席),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53人。

    学科专业与办学规模  学校现设有造纸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理学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学校目前共有44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7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0个。截至2006年6月底,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5386人,其中普通本科在校生12755人,硕士生、博士生849人。学校各类学生折合在校生人数16184人。

    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管理的专业4个。1999~2005年共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建成陕西省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近三年承担陕西省教改项目9项。

    2003年以来,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性科技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71项。学生获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6万多人。毕业生中不仅有为国家科学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也有德才兼备的省部级领导。既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的厂长、经理,也有勤勤恳恳、精通业务的技术骨干,他们在各个行业,特别是在轻工领域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皮革化学与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包装工程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陕西省造纸技术及特种纸品开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轻工机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皮革工程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商检纸张纸浆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轻工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陕西省平板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等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004、2006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林业工程”学科均排名第5位,跻身全国一流学科行列。2007年4月,陕西省政府决定在我校成立“陕西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这是继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之后,省政府批准在高校成立的又一个省级研究院。

    学校科研工作成绩显著,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100项,厅局级奖励132项,其中“六五”、“七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项目37项,其中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32项,“十五”国家攻关和重大科技专项4项;承担了80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学校获得授权专利192项,其中发明专利36项。共出版各类著作和教材399部,被“四大检索”收录论文306篇。2003年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高校技术转让实际收入排名中,学校排名全国高校第47位、陕西高校第2位。2005年授权专利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9位、陕西高校第3位。

    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已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韩国、越南等国家的25所高校、研究所以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联合培养学生、引进外籍教师、互派访问学者、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多次举办了各类国际学术会议。

    近五十年的风雨岁月,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了“三次创业、二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一代代陕科大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形成了“扎根西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动力转化为优质育人资源”、“立足轻工,服务社会,注重实践,不断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轻工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格局,为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befrom--] 2012-07-16
  •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是西北地区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是陕西省“十二五”期间“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入选院校。

     

      学校肇始于1951年的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为适应石油工业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西安石油学院宣告成立。1969年,学院因“文革”而改厂。1980年,西安石油学院恢复重建。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为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2003年,学校更名为西安石油大学。200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西安石油大学协议。2011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十二五”期间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2012年,学校全部普通本科专业在陕西省进入一批本科批次招生。

      学校校本部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园,新校区位于西安市户县西安沣京工业园。学校占地2207.15亩,固定资产总值16.70亿元,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300余人、本科生1.78万人,外国留学生3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5万余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

      学校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部、系。目前,拥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授权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58个二级学科,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1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含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院校”资格。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本科专业中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陕西省特色专业、5个陕西省名牌专业,2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17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4个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5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660余人。有7个陕西省“教学团队”;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部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0人、陕西省教学名师8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4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工程”1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人才5人,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获得“陕西省特聘专家”称号3人。学校还聘请了10位国内外院士作为特聘教授。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7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9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7年保持在92%以上,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和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实力不断提升。近三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98项;科研总经费3.5亿元,其中2011年科研经费1.27亿元;近五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47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7年度)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度)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出版学术专著47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613篇;1个科研团队荣获2008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南非等国家的39所高校(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与美国13所大学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德国2所大学开展“4+2本科-硕士项目”、“3+1大专-本科项目”,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开展“4+1本科硕士项目”,联合培养中外双学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俄罗斯、美国相关高校和机构开展“俄语专业学生交流项目”、“暑期赴美带薪实习(文化实践)项目”等。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高校。

    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校园文化示范点;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2008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2006、2009、2011年,学校党委三次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2009年,学校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2011年,学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

    [!--befrom--] 2012-07-1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

      ·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全国50所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院校

      ·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

      ·具有保送生招生资格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陕西省特色专业1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9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设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材等3个甲级设计研究院及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befrom--] 2012-07-1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

      ·全国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全国50所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院校

      ·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

      ·具有保送生招生资格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高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长安城墙。学校总占地4300余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氛围浓郁。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学科精华。1956年,在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1959年和1963年,曾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公认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院校之一及原冶金部重点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和发扬了百余年来所形成的专业优势,经过并校50余年来历代建大师生的不懈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浓郁学术氛围,优美校园环境,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以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学科为特色,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文、理、经、管、艺、法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16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第一批招生,有权招收保送生,实行本硕连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陕西省特色专业15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近800名,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近40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近6000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册学生近14000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9个,硕士点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三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外,学校还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高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设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材等3个甲级设计研究院及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校园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等六大奠基工程,使得学校步入了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相继实现了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与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学校综合排名、校园面积、年经费到款额等衡量学校办学层次重要指标零的突破或翻番。2011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befrom--] 2012-07-16
  •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创办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项目。学校长期隶属于兵器工业部门,是国家部署在西北地区惟一的兵器工业高等学校,肩负为国防工业培养高级人才和提供技术支持的使命。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的办学定位,继续承担为国防工业和陕西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学校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设有12个学院、1个思政部和1个工业中心等14个教学单位。现有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现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4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现有未央、金花、雁塔三个校区,占地1160亩,校舍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3亿元,馆藏图书130多万册,并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现有各类实验室114个,基础实验室及服务与共享公共平台完善;拥有一流的工程训练基地——工业中心,有5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在校外建立了76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办学条件处于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学校现有在编专任教师千余人,其中教授1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0余人。“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称号的专家40余人,国内、外双聘院士10人。

    学校有“光学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支持学科。有光学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和“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2个国家级研究基地,依托重点学科先后建成了“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学校秉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建校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6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我校本科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多次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行业人才质量评价中指出:“西安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企业留得住,用得上,不少毕业生在很短时间内就能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骨干”。

    研究生教育稳步健康发展。培养的研究生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不少研究生参与国防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奖。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研究生培养先进单位”、“研究生创新培养先进单位”。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国(境)外15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2005年,学校成立了“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先生亲自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成果丰硕。其中,2008-200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两次,2009-2010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2010-2011年获得“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一、二等奖各一项等。

    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曾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女子篮球赛甲组冠军、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杯赛冠军、陕西省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三连冠”。2009-2011年,先后获得获第30届大学生世界五球锦标赛冠军以及两届CBO女子篮球锦标赛季军,男子足球队获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学校在书法教育领域颇具特色与实力,是较早开办书法教育专业的高校之一。我校刘自犊先生曾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被誉为“中华篆书第一人”;陈泽秦先生曾当选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学校荣获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2007年书法专业获批陕西省书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被省书协确立为陕西省书法创作基地,书法专业师生在教育部、文化部、中国书协等主办的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

    学校多次受到国家、部、省、市级表彰,曾被陕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近10年来,先后10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得“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学校”、“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

    [!--befrom--] 2012-07-16
  •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属中央和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建校于1949年5月1日,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 学校现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印刷包装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理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学院、高等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防生教育学院等15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设有23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技术推广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7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建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文学及水资源等5个学科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1个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2,300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600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3名,国家和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33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名。

    学校现设本科招生专业57个,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100名。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成果显著。“十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9项;近年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高校、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国家、特别是西部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17项、省部级奖279项。学校被陕西省授予“十五”期间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先进集体、在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一贯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新加坡、韩国、乌克兰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27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自1999年起,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联合培养中德双重学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近五年来选派教师出国进修、交流并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1,000余人次。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考生报考十分踊跃,近三年,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超过90%。 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陕西高校前列。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长期以来,西安理工大学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十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制造业、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高。当前,学校正在为实现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befrom--] 2012-07-16
  •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学院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主动适应社会用人部门需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弘德博问,和谐拓新”的校训精神,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产、学、研、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位于武汉南大门,坐落于风光秀丽的黄家湖大学城,毗邻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知名学府。占地面积1000余亩,资产总值近7亿元,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较完善的教学、体育和后勤服务设施,建有门类齐全的实验教学中心、图书馆,以及12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现有29个民族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预科学生11376人。少数民族预科班及民族班在全国范围内招生。设置了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法学五大学科门类的41个本、专科专业,拥有2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3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0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350人。学院还聘请了一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知名教授及企业界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

      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较早践行开放办学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实践“产、学、研、用”,形成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生物工程、物联网与电子商务、IT教育等领域;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为学生成长成才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通过实行“三学期制”,推行“大管理双能试验班”、“双语教学试验班”等一系列举措,切实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国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并开展继续教育综合改革。2008年,学院被全国自考办批准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

      学院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体现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名家讲坛及人文、科技系列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施“班导师”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强化创新创业意识。

      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奖、贷、勤、助、补”体系,学生享受国家奖助学政策。每年各类奖、助学金及贷款总额超过1000万元。2010年学院接受社会捐赠300万元设立“弘德励志助学金”。

      学院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的权威赛事中获奖300余项,竞赛取得的成绩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近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就业经验连续3年在湖北省高校交流。

      学院2010年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会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还先后被授予“全国企业优秀职业和技术人才十佳培育基地”、“中国独立学院20强”、“中国十大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20强”、“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8号(黄家湖大学城) 

      邮政编码:430065 

      咨询电话:027—88147227 88147355 59907550

      传 真:027—88147393

      招生咨询QQ群号:77586832 100540115

      网 址: http://www.wybu.cn

      学校微博:http://weibo.com/whcjgs

      乘车路线:武昌火车站对面乘坐34、539、906、907路到黄家湖大学城龚家咀站下车即到

    [!--befrom--] 2012-07-16
  •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实施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湖北省武汉市。

    学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12000余名,设有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法学、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生命科学与化学、工学、艺术设计等11个学院。依托武汉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东湖分校开办了本、专科专业40余个,涵盖文、法、经济、管理、理、工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科结构合理,特色较为鲜明。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学生学习和生活设施齐备。学校依傍风景秀丽的汤逊湖,占地面积1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现代化建筑风格与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的古朴典雅特色相融合,蔚为壮观。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拥有教学与实验用计算机1000多台,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座位数1万余个;图书馆建筑规模和标准居全国同类高校领先水平,纸质藏书量超过50万册;还建有体育馆、各种球类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化学生公寓、大型学生食堂、超市及校医院。校内建有40多个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在湖北、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建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现有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近千名,他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学校教职工中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党代会代表、省市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有多人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获得多方面奖励,享有良好的政治与学术声望。

    学校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立足于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为“一体”、以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了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在统一教学要求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学生还可在武汉大学本部选修部分课程,攻读辅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者,颁发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毕业证书;2008年秋季入学的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本科学生,凡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武汉大学东湖分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校贯彻“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条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严肃、严谨、活泼、和谐的办学环境,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1万余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专科生,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和信赖,就业情况良好,在国家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

    学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实践,秉持“充分利用举办单位优质资源,形成东湖分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打造优质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依法治校、民主办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建校方略。经过近八年的成长,学校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学院前列、享有良好社会美誉度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获得腾讯网“回响中国”2007年品牌独立学院二十强第3名、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4名、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第6名,多年来连续被评为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社会保障先进单位”、“纳税先进单位”等。学校设立了新生奖学金以及社会实践与创新成果等方面的多种专项奖学金,多名学生被评为湖北省三好学生、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国家及省市广告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专业英语等级考试等活动中屡创佳绩。学校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特色,在2007年湖北省第15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受到好评。

    现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团结一致,改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创新,积极更新办学理念,拓展办学思路,营造和谐环境,树立优良学风,培育优秀人才,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befrom--] 2012-07-16
  •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是2000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坚持“学生为本、育人为本、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博雅笃行、自强创新”的校训,依托百年名校华中师范大学雄厚的办学实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扎实的文化底蕴,按照现代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办学机制,打造了一所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7个一级学科门类、35个本专科专业、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学校座落在武汉汤逊湖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优雅,占地面积近1000亩,是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场所。近年来,学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了一批深受社会欢迎的具有雄厚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示范性高等独立学院”和“全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定规模、优化队伍、强化管理、深化教改、狠抓质量、形成特色”的办学方针。把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办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浓厚学习氛围、和谐文化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热忱欢迎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子们来我校学习深造!

    [!--befrom--] 2012-07-16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坐落在九省通衢的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教育、经济、工学协调发展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始于1931年创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2007年3月,经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年1月,与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为湖北乃至全国培养、培训各类高素质人才。学校下辖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校园如画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光谷主校区、卓刀泉校区和汤逊湖校区),占地2237亩,主校区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园区内,占地1667亩,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校内欧式风格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楼宇相连,错落有致;现代化的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恒温游泳馆,馆所栉比,相映生辉。这里嘉木芳草竞秀,青山绿水相依,既有浓郁的都市气息,又有鲜明的田园情调,是莘莘学子勤奋攻读、矢志成才的沃土,是有志青年锤炼意志、提升素质的殿堂。

      师资雄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不凡。拥有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曾宪梓教学奖的专家、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教授和全国优秀教师,900余名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占40%。近年来,学院获得科研成果二千余项。学校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当代经济》(经济类核心期刊)、《班主任之友》、《语数外学习》等。

      设施现代  学校建有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先进设施:微机室、语言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及60多个专业实验室。图书馆藏书丰富,管理先进。校园网络光纤高速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国际互联网,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

      门类齐全  学校现有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六大学科门类69个本、专科专业,形成文、理、教育三大优势学科群。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19000多人。

      通联国际  学校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有着良好的合作办学基础,优秀学生可以选送到国外学习深造。

      享誉荆楚  历经78年的办学历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树立了“质量立校、名师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特别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均列同类院校前列。学生中先后有多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教师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致力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认可度,连续四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4—2008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befrom--] 2012-07-16
  • 武昌工学院

    武昌工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属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由国家统一下达普通高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位于国家级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市三环线内,毗邻黄家湖大学城,周边大学林立、学风浓郁,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现有在校学生10000余人,校园面积745亩,校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各类教学所需的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数字化语音教室及语音教学平台、多媒体电教室及外语教学播放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运动所需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设备配置齐全;学生公寓楼群、学生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室内训练场实用美观,方便整洁,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住宿、饮食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500余人,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30%以上,博士、硕士学历的占5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是我院独特的优势之一。2008年度教师出版、发表优秀著作和论文200余部(篇),多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科学进步奖和科研成果奖。  

      2008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对“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立项项目进行了公示,我院一性次通过四个项目的评审立项,数目居湖北独立学院之首。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己任,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谨遵“厚德、笃学、自强、求新”校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现设有9个教学系(部),53个本、专科专业,是湖北省独立学院中专业最多、涉及面最广也最齐全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学风浓郁,教风严谨,结合自身特点,正确确立人才培养定位,主动面向市场办学,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社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与择业水平,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008年5月,我院学生代表队在“2008年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北分区预赛”上一举夺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优秀奖3个,大赛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亲临我院展台观看我院学子的发明;6月,我院学子在“第三届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上赢得“大满贯”,19名参赛的学生都获得了奖项。6月下旬,学校飞翎羽毛球队协会参加湖北省高校羽毛球锦标赛,在几十所高校近百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以出色表现夺得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四名、男双第四名、混双第五名及精神文明奖;10月,学校喜获全国大学生“明日网商”大赛优秀组织奖。

      空前壮大的办学规模、稳步上升的教学质量、频频见诸报端的师生获奖新闻,协调发展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学校受到了省内外主流媒体和上级单位的广泛关注和表彰: 2006年6月6日和2008年6月26日,《中国改革报》和《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整版和半版的篇幅报道了我院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学、工学为重点,兼顾发展其他应用学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管、工、文、经等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普通高等院校。

    [!--befrom--] 2012-07-16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亲切关怀下创办起来的我国第一所生物工程类普通本科高校,也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一所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以钱学森精神和延安精神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办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为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学校占地面积1312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在校生16000余人,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3人,图书馆藏书120多万册,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

    学校设有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制药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园林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体育系、建筑系、机电工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及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3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有50多个普通本、专科专业。同时,学校不断探索合作办学渠道,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先后在省内外建立了100多家科研及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了优越条件,学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被誉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全面启动“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力争通过不懈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befrom--] 2012-07-16
  •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学校概况: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740亩,校舍建筑面积61.92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为湖北省高校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
      办学规模: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6万人。
      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改革活校战略,努力将我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
      学科专业:现设经济学系、国际贸易学院、金融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法学系、社会科学系、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系、电子工程系、体育系等17个本科教学单位,开办40个本科专业;设有湖北学位与学科建设研究中心、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教育经济研究所、湖北典当研究所、鄂菜烹饪研究所、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中心、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湖北县域经济研究院等20多个教研、科研机构;学校还成立了湖北经济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高职高专教育,开办26个专科专业。
      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2011年新增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招收专业为金融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新增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招生专业为物流管理(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0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85人,在读博士120人,享受国家和省部级各项津贴专家13人;柔性引进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海外高校8名知名学者担任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崭露头角,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事业心强、充满活力、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教学实践:以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通过举办实验班、特色班,探索大众化教育格局下精英化教学模式,通过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探索专业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基础课程实行分级分项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现有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建设点、4个"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立项建设硕士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建有金融投资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各类专业实验室60个,教学实践和实习就业基地130个。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科学研究:近5年来,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4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8项。教师在各类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8项。获批 4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交流合作:与法国格勒诺贝尔第二大学合建孔子学院。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开展专科合作办学,2011年招生专业为金融管理与实务和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蒙哥马利奥本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日本拓殖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常年开展师资培训、师生交流及科研项目。
     

    [!--befrom--] 2012-07-16
  •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

      中国武汉音乐学院是培养高级音乐专门人才的学府,位于武昌解放路255号。学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成立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70余年的办学历程,培养了八千余名音乐人才,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学院名称历经变化,1985年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首任党委书记、院长童忠良教授;现任党委书记杨锋教授、院长赵德义教授。 
    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全国首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院设附中、附小旨在培养高等音乐人才后备军。为了适应社会音乐教育的需要,学院创设了成人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以及培训学院(成人及儿童非学历教育)。
    学院设有作曲、音乐音响导演、音乐学、民族器乐、钢琴、弦乐、管乐、声乐、音乐教育、舞蹈等专业。由学院管弦系师生为主组建的"东方交响乐团"、由民乐系师生为主组建的"中华编钟乐团"、由声乐系师生组建的"武汉音乐学院合唱艺术团"经历了多年的磨练,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456人,其中专职教师260人,教授20人,副教授76人;学院常年聘请有来自美国、德国、白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等国家的音乐家担任钢琴、小提琴、声乐等专业的教学。目前在校大学生2124人,其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79人。 
    学院拥有独具风格、音响效果一流的编钟音乐厅,以及电化教学中心、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音乐声学实验室、数码录音棚、多媒体授课教室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学院图书馆书谱及音像资料馆藏近30万册(张)。今年学院又建立了"中国音乐考古中心"和"中国道教音乐研究培训中心"等。
    为了开拓教学科研的新局面,学院提出了"音乐与科技联姻、传统与当代结合"的新思路,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的重点项目,如《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部分条目、《20世纪作曲技术发展史》、《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综录》、《湖北民间音乐研究》以及《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部分作品的定谱录音工作等等。
    学院以自身学术实力,主办过两届"武汉国际编钟研究学术会议"(1988年、1998年),两届"全国和声学学术报告会"(1979年、1985年),两届"全国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1986年、1998年),第四届全国律学学术研讨会(2001年),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长号、圆号、单簧管等不同门类的学术会议。学院的教师经常出席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作学术报告。2002年初春,我院"东方交响乐团"应邀赴奥地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及德国法兰克福世纪大厅举行了"国航世纪行--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取得极大的成功!
    武汉音乐学院在以坚定的步伐,朝着自己的发展目标,即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学院建设成条件好、水平高、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特色鲜明、走在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音乐学府前进。
     

    [!--befrom--] 2012-07-16
  • 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3月在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的一所公立省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荆门中心城区,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白龙山麓。

    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部),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000余人,现有专科专业点58个,本科专业点11个,并在今后几年内,以每年6-10个本科专业的速度递增,涵盖理、工、教、医、文等学科门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数控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初等教育、护理、口腔医学等几个较有特色的专业。写作、高等数学、病理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等5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有16种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高级护理专业‘两段制’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其它教学奖励20项。

    学校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与优化。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0余人(教授31人、其他正高职称19人;副教授166人、其他副高职称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55%;学校还聘请校外兼职教授2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00余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49%;另有100余人正在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
    学校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0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著作40余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30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等收录50余篇、被国内核心期刊收录100余篇。

    学校教学条件优良。占地面积达2165亩,校舍建筑面积58.29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目前,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虎牙关校区、月亮湖校区,三个校区按照科学设置功能、合理调配的原则,与主校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将重点发展主校区,最终实现一个校区集中办学。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建有数控技术、印刷工程、口腔工艺技术以及基础物理、电工电子、IPv6网络、临床病理检验等各类实训中心和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纸质图书92.3万册,电子图书40万种,纸质现刊2452种,电子期刊8000种。图书馆建有自动管理系统(ILASⅡ)和两种电子文献数据库。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正确的办学理念,严格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刘芳艳同学“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关注,被列为2006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学校以“队伍提高工程”为现代大学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以“优势学科孵化工程”为现代大学发展打造战略力量,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营造现代大学人文氛围,以“校园资产资源运营工程”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秉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人才办学”,逐步实现办“荆门的荆楚理工、湖北的荆楚理工、中国的荆楚理工”的战略蓝图,立足荆门,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努力把荆楚理工学院打造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本科院校。
     

    [!--befrom--] 2012-07-16
今讲高考升学

账号密码登录

注册
其他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