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类比
无论是“老计”(2012年)背后的“老计们”、“老腔”(2014年)背后的“老腔们”,还是“老规矩”(2014年)背后的“传统教育方式”、“纽带”(2015年)背后那些“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北京卷很多作文试题都引领着考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进入更加广阔的生活世界,就试题材料相类的人或事物展开联想,生发感悟,使文章呈现出视野上的广度。
这种基于试题象征义的类比思维直接决定了文章的取材。曾记得2012年一位考生由“老计”写到金隅男篮的幕后英雄翻译王岚,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一直默默存在的父母、同桌,“如果不是这个作文题,又有谁知道他们的存在呢,可他们总是如此,默默支撑着整个家庭、团队与社会的运转……”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背后最见功力的便是考生的类比思维,它使文章落到实处,扎实且深情。还记得2015年一位考生写“纽带”,由“互联网”到“经济危机”到“一带一路”到“个人联系中外古今”……在“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这一“纽带”定义上反复类比做功,使文章纵横捭阖,令人大呼过瘾。其写作智能也由此得到了极佳的展现。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